圖像的“翻譯”:中古時期莫高窟菩薩瓔珞的流變
本文關鍵詞:圖像的“翻譯”:中古時期莫高窟菩薩瓔珞的流變
【摘要】:佛教在中國深入人心,圖像的感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外來的圖像其傳播和經(jīng)典一樣需要"翻譯",尤其對于諸如菩薩佩飾——"瓔珞"這樣并非中國本土的飾物。"瓔珞"一詞本身即佛教傳入之后的新詞匯,其形象的來源就更為豐富,既有在從印度到中國的傳播過程中沿途各種圖像元素的混入,也有中國本地工匠"望文生義"之后,融入傳統(tǒng)佩飾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莫高窟菩薩瓔珞從北朝的全盤模仿到隋唐固定樣式的形成,其"本土化"的"翻譯"過程體現(xiàn)出圖像傳播的復雜性。
【作者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
【關鍵詞】: 菩薩瓔珞 “翻譯” 圖像“本土化”
【分類號】:K879
【正文快照】: 佛教傳入中國,最常見的說法是東漢明帝夜夢金人,于是白馬馱經(jīng),佛教西來。在這個版本的故事里,佛教經(jīng)典和圖像傳入中國的過程幾乎同時發(fā)生,若要細較,還是先有圖像,后有佛經(jīng)。佛教經(jīng)典的翻譯、傳播過程已有很多研究,相對明確,而早期佛教圖像混跡在中國本土龐雜的“神仙群像”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村松哲文;李茹;;中國南北朝時期菩薩像胸飾之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6年04期
2 李敏;;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薩瓔珞[J];敦煌研究;2006年01期
3 左駿;;魏晉南北朝玉佩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年06期
4 褚馨;;漢唐之間組玉佩的傳承與變革[J];考古與文物;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穎慧;;敦煌、居延簡中的“關、戊、iij”[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2 陳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蓮華經(jīng)釋文》?笔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陸俠;;蒙城縣(立倉鎮(zhèn))方言BA式形容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4 芮文浩;;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爾雅注疏》指誤[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劉剛;南京圖書館館藏《宋玉集》綜考[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羅恰;;從《說文解字》看形近合并字[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李國英;論字典義項誤設[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丁治民;《全宋詩》?迸e隅[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8期
9 宋雨涵;何明烈;;宋本《玉篇》異體字簡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楊正業(yè);馮舒冉;魏現(xiàn)軍;;孫強《玉篇》輯校論[J];辭書研究;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iJ天宇;;鄭司農(nóng)注《周禮》所用“讀為”術語考辨——兼評段玉裁對“讀為”術語的界定[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2 丁媛;張如青;;《五十二病方》“痂”字考[A];全國第十一屆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逄方慧;;也談甲骨文“哻”字[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英穎;漢地佛教服飾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阮立;唐敦煌壁畫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郜同麟;宋前文獻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金少華;古抄本《文選集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詁》詞_Y訓詁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姜哲;中西方詮釋學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羅yN波;漢唐時期禮儀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康建強;中國古典小說意境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東;《水經(jīng)注》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海波;《詩經(jīng)》女性服飾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2 于海波;泰山石經(jīng)文字研究[D];魯東大學;2011年
3 趙曉飛;唐五代楙書引《說文》考[D];河南大學;2011年
4 宋嵐;中國獅子圖像的淵源探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沈洪良;劉克莊詠物詩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星華;賈誼《新書》校注商兌[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明麗;從《說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國古代飲食文化[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8 周琳;遼代瓔珞佩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漢語大字典》的補苴價值[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妍;《漢語方言大詞典》臨川方言補[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波;敦煌與阿姆河流派美術圖案紋樣比較研究[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2 左駿;;魏晉南北朝玉佩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年06期
3 ;洛陽孟津三十里鋪西晉墓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93年01期
4 劉玉新;山東省東阿縣曹植墓的發(fā)掘[J];華夏考古;1999年01期
5 王克林;;北齊庫狄忯洛墓[J];考古學報;1979年03期
6 楊晶;長江下游三角洲地區(qū)史前玉璜研究[J];考古與文物;2004年05期
7 劉呆運,李明;隋呂思禮夫婦合葬墓清理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4年06期
8 顧蘇寧;;南京邁皋橋小營村發(fā)現(xiàn)東晉墓[J];考古;1991年06期
9 高雪;;淺談古玉中的鹿紋[J];收藏家;2007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潘偉斌;[N];中國文物報;2010年
,本文編號:5233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2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