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窯遺址區(qū)域沉積演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05:20
古人類起源和演化歷史一直是古人類學和第四紀地質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許家窯遺址是華北地區(qū)古人類遺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舊石器及古人類演變進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家窯遺址包括73113地點和74093地點,遺址自發(fā)掘之日起,關于遺址文化層所處的歷史階段及文化層埋藏位置的問題,不同學者采用了不同的實驗方法對遺址進行測年以及對文化層所處的位置表達了不同的觀點,所得遺址年代從六七萬年到四五十萬年不等,可謂分歧巨大。對于文化層埋藏位置,有學者認為其埋藏于泥河灣層,即湖相沉積中,也有學者認為其屬于河流堆積物?梢娺z址區(qū)域的地層堆積十分復雜,我們要想得到準確的年代判定,前提是要厘清地層的堆積演化順序,厘清遺址文化層位于區(qū)域沉積演變歷史的哪一階段。經野外實地考察遺址剖面發(fā)現,文化層所處的位置位于湖相沉積層中,具體應位于湖相層頂部,侵蝕面的下方,厚約2.7m。侵蝕面以上,是經流水搬運的夾砂和夾細礫的黃土層。就遺址剖面而言,堆積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湖相層-侵蝕面-受水流搬運的黃土層。侵蝕面之上,遺址剖面的堆積環(huán)境由湖泊轉為流水堆積。黃土中的礫石磨圓度較差,磨蝕面的方向與傾角也十分雜亂,這與經流水長期侵...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大同-陽原盆地地質地貌圖
圖 2-2 許家窯遺址地理位置73113 地點,即許家窯遺址(圖 2-2),位于山西省陽高縣古鎮(zhèn)許家窯村以北約 1000 米處(陳碩,2017)。在該遺址點周圍沒有發(fā)現肉眼可見的人類標記。然
圖 2-3 許家窯遺址剖面堆積情況(賈蘭坡&衛(wèi)奇,1976)自 1973 年及 1974 年許家窯遺址、侯家窯遺址發(fā)掘以來,中科院古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所先后組織了六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共發(fā)掘處 20 多件,數量較多的哺乳動物化石,三萬多件石器制品,可以說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同火山活動在區(qū)域沉積中的記錄和階段性歷史研究[J]. 胡小猛,周天航,蔡順,陳碩,劉毓陽,陳美君. 地理學報. 2017(09)
[2]基于區(qū)域河湖地貌演化歷史的大荔人化石層位年代分析[J]. 胡小猛,蔡順,陳美君. 地理學報. 2016(05)
[3]關于許家窯—侯家窯遺址的調查研究[J]. 衛(wèi)奇. 文物春秋. 2010(06)
[4]現代中國人起源與人類演化的區(qū)域性多樣化模式[J]. 高星,張曉凌,楊東亞,沈辰,吳新智.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0(09)
[5]許家窯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 王法崗,劉連強,李罡. 文物春秋. 2008(05)
[6]湖泊沉積物粒度多組分特征及其成因機制研究[J]. 殷志強,秦小光,吳金水,寧波. 第四紀研究. 2008(02)
[7]許家窯組及許家窯文化層年代問題的磁性地層學證據[J]. 樊行昭,蘇樸,Reidar Lovlie. 地層學雜志. 2002(04)
[8]湖泊沉積物磁學性質的環(huán)境意義[J]. 胡守云,鄧成龍,E. Appel,K. Verosub. 科學通報. 2001(17)
[9]Magnetic properties and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of Czech Republic[J]. 朱日祥,石采東,V.Suchy,A.Zeman,郭斌,潘永信.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1(05)
[10]中國舊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層學基礎[J]. 黃慰文. 人類學學報. 2000(04)
博士論文
[1]侯家窯遺址綜合研究[D]. 王法崗.河北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基于區(qū)域火山活動歷史的許家窯遺址年代研究[D]. 陳碩.上海師范大學 2017
[2]區(qū)域沉積對大同火山活動的響應[D]. 胡海晨.上海師范大學 2014
[3]大同火山活動在湖相沉積和黃土沉積中的記錄研究[D]. 吳潔利.上海師范大學 2013
[4]山西大同火山噴發(fā)年齡的階段性分布研究[D]. 翟姣.上海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48326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大同-陽原盆地地質地貌圖
圖 2-2 許家窯遺址地理位置73113 地點,即許家窯遺址(圖 2-2),位于山西省陽高縣古鎮(zhèn)許家窯村以北約 1000 米處(陳碩,2017)。在該遺址點周圍沒有發(fā)現肉眼可見的人類標記。然
圖 2-3 許家窯遺址剖面堆積情況(賈蘭坡&衛(wèi)奇,1976)自 1973 年及 1974 年許家窯遺址、侯家窯遺址發(fā)掘以來,中科院古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所先后組織了六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共發(fā)掘處 20 多件,數量較多的哺乳動物化石,三萬多件石器制品,可以說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同火山活動在區(qū)域沉積中的記錄和階段性歷史研究[J]. 胡小猛,周天航,蔡順,陳碩,劉毓陽,陳美君. 地理學報. 2017(09)
[2]基于區(qū)域河湖地貌演化歷史的大荔人化石層位年代分析[J]. 胡小猛,蔡順,陳美君. 地理學報. 2016(05)
[3]關于許家窯—侯家窯遺址的調查研究[J]. 衛(wèi)奇. 文物春秋. 2010(06)
[4]現代中國人起源與人類演化的區(qū)域性多樣化模式[J]. 高星,張曉凌,楊東亞,沈辰,吳新智.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0(09)
[5]許家窯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 王法崗,劉連強,李罡. 文物春秋. 2008(05)
[6]湖泊沉積物粒度多組分特征及其成因機制研究[J]. 殷志強,秦小光,吳金水,寧波. 第四紀研究. 2008(02)
[7]許家窯組及許家窯文化層年代問題的磁性地層學證據[J]. 樊行昭,蘇樸,Reidar Lovlie. 地層學雜志. 2002(04)
[8]湖泊沉積物磁學性質的環(huán)境意義[J]. 胡守云,鄧成龍,E. Appel,K. Verosub. 科學通報. 2001(17)
[9]Magnetic properties and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of Czech Republic[J]. 朱日祥,石采東,V.Suchy,A.Zeman,郭斌,潘永信.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1(05)
[10]中國舊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層學基礎[J]. 黃慰文. 人類學學報. 2000(04)
博士論文
[1]侯家窯遺址綜合研究[D]. 王法崗.河北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基于區(qū)域火山活動歷史的許家窯遺址年代研究[D]. 陳碩.上海師范大學 2017
[2]區(qū)域沉積對大同火山活動的響應[D]. 胡海晨.上海師范大學 2014
[3]大同火山活動在湖相沉積和黃土沉積中的記錄研究[D]. 吳潔利.上海師范大學 2013
[4]山西大同火山噴發(fā)年齡的階段性分布研究[D]. 翟姣.上海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48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44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