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出土文獻的文字學、語言學和歷史學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03-16 23:21
中國近代出土的文獻包括漢文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獻,種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其中不僅有漢文早期文字形式甲骨文,還有多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包括已經(jīng)消亡的"死文字",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字學內(nèi)容,深化了各文種的具象研究,也推動了文字學的起源、體系和比較等系統(tǒng)研究,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字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出土文獻記錄了多種不同類型的語言,包括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和印歐語系的語言,使已知的語言增加了大量新語料,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過去未知的語言,揭示了很多少數(shù)民族古代語言語音、詞匯、語法的面貌,有力地推進了語言的系屬研究、對比研究和語言史研究。出土文獻真實地記錄了歷史上各民族、王朝的社會歷史,很多是珍貴的檔案資料,可以補充存世傳統(tǒng)文獻記錄的不足,甚至還可訂正其中的誤記,具有特殊的歷史學價值。出土文獻對文字學、語言學和歷史學都提供了大量新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學術(shù)價值,是了解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鑰匙,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載體。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出土文獻的文字學價值
二、出土文獻的語言學價值
三出土文獻的歷史學價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唐帝國和粟特人的交易活動[J]. 荒川正晴,陳海濤. 敦煌研究. 2002(03)
[2]回鶻文社會經(jīng)濟文書研究百年回顧[J]. 楊富學. 敦煌研究. 2000(04)
[3]居延漢簡的發(fā)現(xiàn)及其學術(shù)價值[J]. 劉進寶. 文史知識. 1994(04)
[4]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文字改革芻議[J]. 史金波.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1990(01)
[5]唐古特語表示動作方向的范疇[J]. 克平,顧蔭寧. 語言研究. 1984(02)
[6]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概說[J]. 史金波. 民族研究. 1984(05)
[7]“和闐馬錢”考[J]. 夏鼐. 文物. 1962(Z2)
本文編號:3086741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出土文獻的文字學價值
二、出土文獻的語言學價值
三出土文獻的歷史學價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唐帝國和粟特人的交易活動[J]. 荒川正晴,陳海濤. 敦煌研究. 2002(03)
[2]回鶻文社會經(jīng)濟文書研究百年回顧[J]. 楊富學. 敦煌研究. 2000(04)
[3]居延漢簡的發(fā)現(xiàn)及其學術(shù)價值[J]. 劉進寶. 文史知識. 1994(04)
[4]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文字改革芻議[J]. 史金波. 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1990(01)
[5]唐古特語表示動作方向的范疇[J]. 克平,顧蔭寧. 語言研究. 1984(02)
[6]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概說[J]. 史金波. 民族研究. 1984(05)
[7]“和闐馬錢”考[J]. 夏鼐. 文物. 1962(Z2)
本文編號:30867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08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