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護和發(fā)展運河文化帶的思考
[Abstract]:China is a world heritage country, relying on the world heritage to create a cultural belt, is not only Beijing but also the world wide face of important issues. Beijing has proposed a canal culture belt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till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such as the Lido Canal and the Midi Canal, Beijing should condens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nal culture, carry out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major projects, implement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We will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市發(fā)展改革委;
【分類號】:K87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馬文波;宮肖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運河文化遺產保護[J];東岳論叢;2007年01期
2 李宗新;;輝煌的京杭大運河文化[J];水利發(fā)展研究;2007年05期
3 梁白泉;初論運河文化[J];東南文化;1990年05期
4 周新華;;杭州運河文化剪影[J];文化交流;2013年03期
5 李德楠;;無錫段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李都安;;科學理解運河文化內涵 合理推進靈渠遺址保護[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3年01期
7 束有春;;江蘇省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展望[J];東南文化;2006年06期
8 鄭永華;;論通州運河文化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國名城;2013年09期
9 徐業(yè)龍;;淮安運河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解讀[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良;;淺說通州運河文化[A];北京古都歷史文化講座[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喻菲;保護大運河文化與自然景觀帶[N];人民日報;2005年
2 戰(zhàn)雪雷;讓大運河文化流淌不息[N];中國財經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汪正文 程大偉;如何讓大運河再放異彩?[N];宿遷日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鄢來雄;全國政協(xié)力促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N];中國信息報;2007年
5 演講人 羅哲文;中國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N];光明日報;2011年
6 周國東 謝宗惠;京杭大運河:“申遺”之路還有多長[N];中國水運報;2007年
7 記者 李韻;大運河有了新“護身符”[N];光明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屈鵬;光彩縈繞靚古城[N];滄州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呂天璐;江蘇儀征大運河古閘再遭破壞[N];中國文化報;2011年
10 呂黛芬;打造拱墅運河文化金招牌[N];中國文化報;2013年
,本文編號:22691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6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