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分析法在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學研究文集2007》2007年
對應分析法在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中的應用
成志芬
【摘要】:選取影響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的10個因素,以及目前名人故居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用對應分析法進行分析,以判斷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影響因素、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人故居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針對某因素應該采取的對策。結果表明,目前影響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因素是"保護資金"、"主管部門";次要因素是"保護手段","利用方式"、"界定和評審故居的機構"、"開放情況";"政策法規(guī)"、"宣傳渠道"對其也有影響。據此,建議:(1)籌集足夠的保護資金;(2)確定主管部門;(3)采取合適的保護手段和對外開放方式;(4)處理好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的關系;(5)明確界定和評審名人故居的機構;(6)依據現(xiàn)有法規(guī)或者出臺與名人故居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7)加大名人故居的宣傳力度。
【作者單位】:
【分類號】:TU984.114
【正文快照】:
一、對應分析法簡介(一)對應分析法的提出對應分析法是1 970年由法國統(tǒng)計學家J.P.Beozecri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出的。因子分析法可以用較少的幾個公共因子去提取研究對象的絕大部分信息,既可減少因子的數(shù)目,又把握住了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但是因子分析對變量做因子分析和對樣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馬費成,李東旻;對應分析法對差異性網站評價的比較研究[J];情報科學;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飛;;用結構方程模型建構指標體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崔步禮;常學禮;陳雅琳;董瓊;;糧食產量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東省東營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1期
3 張國宗;田雅娟;;張家口市縣域經濟競爭力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4 陳曉明;;遼中南城市群城市競爭力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0期
5 張淑怡;;廣東省城鎮(zhèn)居民收入和消費結構的對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6 唐君;;我國31個省區(qū)農村居民經濟狀況排序和聚類[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4期
7 陳道平;;基于典型相關的我國農業(yè)投入與產出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2期
8 曹穎琦;史巖;;河北省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結構差異動態(tài)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9 路越平;李小勇;周琳;張紅;;農家樂顧客滿意度實證研究——以天津市下營鎮(zhèn)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0期
10 王國富;張慶豐;;Logistic回歸在判別分析中的新用法[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寧;劉金祥;;北京市能源消耗統(tǒng)計評價體系研究[A];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熱能動力分會第十六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卿湘運;王行愚;;基于RJMCMC的多維尺度分析維數(shù)選擇[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張士玉;馬麗儀;何勤;;基于熵理論的社會數(shù)據分析方法探討[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蔣琪琪;黃龍生;;臨安市農業(yè)與非農戶籍人口結構的統(tǒng)計對比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星毅;;基于歐式距離的最近鄰改進算法[A];廣西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彭彥敏;陳越;;上市公司謹慎性指標的Fisher判別——基于機械制造分析業(yè)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楊永健;孫永雄;李樹秋;張偉;;網格計算中一種負載均衡聚類匹配遷移算法[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6年
8 朱寧;李兵;李建軍;;聚類分析在股票成長性分析中應用[A];第八屆中國青年運籌信息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高星星;;區(qū)域保險生態(tài)環(huán)境評價及其應用——以山東省為例[A];山東省保險學會2009年“防控風險·化危為機·實現(xiàn)保險強省新跨越”主題征文頒獎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關福生;楊昕;馬欣昕;;利用數(shù)據挖掘技術提升網絡服務能力[A];兩化融合與物聯(lián)網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邱瑞;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省經濟發(fā)展影響機理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韓曉明;商業(yè)銀行跨國并購風險測度和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程宇;馬鈴薯蛋白水解物在水包油乳狀液中的抗氧化作用及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何亮亮;我國商業(yè)銀行抵押貸款風險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晁冰;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軟件可靠性模型分類及失效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6 楊娜;基于云參數(shù)干旱遙感監(jiān)測模型與集合卡爾曼濾波的土壤濕度同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呂青;思維進化和支持向量機理論及其在煉焦配煤優(yōu)化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千里;情報信號意義構建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毛翠云;創(chuàng)業(yè)勝任力綜合測評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10 劉德勝;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基因及作用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波;一串紅穴盤育苗控釋肥施用效應評價[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邱月明;房地產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秦懷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濟南市農村競爭力評價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余亭;我國海洋產業(yè)結構合理化與增長效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李雪江;試題具有理想點反應特征的自尊量表的編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萬婧璐;南昌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歐奕康;A公司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研究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8 趙燊;陜西翠華山地質公園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f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謝阿敏;國際技術擴散對中國地區(qū)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尹志洪;提升廣州邊檢服務顧客滿意度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李平;黃河水下三角洲表層沉積物對應分析[J];海洋科學;1997年04期
2 方國興;對應分析在保險市場分析中的應用[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4年03期
3 徐元進,胡光道,葉菁,彭高輝;基于OpenGL的對應分析因子載荷三維圖的繪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10期
4 陸志強,賈志宏;如何評價圖書館網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年04期
5 李東旻,郝金星;網站信息框架評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04年11期
6 王興元;中國農村居民消費類型及其特征對應分析[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1995年02期
7 馬費成,陳銳;面向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管理(一)——從技術角度的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陸翔;熊皓;;北京西城區(qū)近現(xiàn)代名人故居保護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高巍;朱文一;;名人故居與北京城[J];建筑創(chuàng)作;2007年08期
3 王路;;名人故居保護,如何走出尷尬困境[J];中華建設;2011年04期
4 王其全;;城市建設與名人故居保護[J];浙江工藝美術;2000年04期
5 鐘行明;李常生;;名人故居遺產活化——臺北市蔣經國故居案例分析[J];建筑與文化;2010年05期
6 楊寶民;老舍故居——走進北京名人故居[J];建筑知識;2004年04期
7 姜炳儀;;感受大家故居[J];建筑與文化;2006年S1期
8 秦紅嶺;;論名人故居的人文價值與保護原則——以北京名人故居為例[J];華中建筑;2011年07期
9 林江;;淺談如何使名人故居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平臺[J];海峽科學;2008年09期
10 汪德操;唐霞;范磊;;淺談青島的名人故居建筑[J];山西建筑;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傅祖棟;張淑芳;;關于寧波市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的調研報告[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楠;;城市人文歷史的坐標——淺談名人故居的保護與利用[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張寶秀;成志芬;;國外經驗與北京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A];當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3期)[C];2011年
4 何婷;;名人故居與文化傳承淺析——以老舍紀念館為例[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鄭智;趙笑潔;;論名人故居、紀念館宣傳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創(chuàng)新問題[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陳建江;陳愛武;;名人故居的講解模式與方法[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7 張寶秀;成志芬;;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劉仲華;;名人故居與北京城市風貌[A];《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C];2006年
9 王瑛;;如何在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發(fā)揮名人故居德育基地作用 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10 盧長瑜;奚永華;;保護傳統(tǒng) 把握現(xiàn)代化[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宣傳中;[N];文匯報;2005年
2 王軍;[N];光明日報;2009年
3 楊中興;[N];大理日報(漢);2005年
4 本報記者 喬欣;[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 張秋兵;[N];中國旅游報;2010年
6 記者 潘良蕾;[N];聯(lián)合時報;2011年
7 李曄;[N];解放日報;2003年
8 本報駐鄂記者 錢忠軍;[N];文匯報;2010年
9 ;[N];中國質量報;2000年
10 曲直;[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慶;青島地區(qū)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左繼宏;區(qū)域競爭力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張哲;面向競爭的規(guī)制[D];東南大學;2006年
5 周婷;我國外貿企業(yè)出口技能識別與排序[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6 殷瑞飛;數(shù)據挖掘中的聚類方法及其應用[D];廈門大學;2008年
7 李永庚;渾善達克沙地榆樹的生理生態(tài)適應對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8 高智晟;野生動物價值評估與定價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蔡宇良;野生櫻桃種質資源的遺傳分析及其栽培品種的DNA指紋鑒定[D];西北大學;2006年
10 劉軍民;中國文物大遺址保護利用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曹帆;云南名人故居建筑特色解讀[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2 朱兆陽;開封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朱瓊;上海名人故居旅游開發(fā)利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璨;名人故居旅游傳播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5 成志芬;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左平利;歷史名人紀念園景觀設計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7 鐘坷;長沙古井的保護與利用[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8 王燕;中國蘭科花卉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佘龍;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保護與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10 鐘媛媛;高校發(fā)展中的老校區(qū)保護與利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北京舊城區(qū)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07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