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營村六朝遺存發(fā)掘簡報
本文選題:南京 + 西營村 ; 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01期
【摘要】:2009年7月,在南京雨花臺區(qū)西營村清理了4座灰坑,出土一批六朝遺物,包括瓷器、陶器、筒瓦和瓦當等。根據遺物的用途,可分生活用具和建筑構件兩類。生活用具包括瓷器和陶器,以瓷器為大宗,瓷器以碗和罐的數量居多,還有盤、六足硯、盤口壺和長頸瓶等,而陶器數量較少,有盆、甑、甕、帷帳座等。瓷器多施青綠或青黃釉,部分有冰裂紋,胎和釉結合緊密。依據器底和器壁紋飾的不同,文中把瓷碗分為四型;瓷罐有雙系、四系和六系三類;瓷盤多飾有同心圓蓮子的蓮瓣紋。依據器形的特征和紋飾判斷,這批瓷器的年代應為南朝晚期。建筑構件有筒瓦和瓦當兩種,瓦當又分為蓮花紋瓦當和獸面紋瓦當兩類。蓮花紋瓦當以細部紋飾的差異,可分四型,其中包含有復瓣(寶裝)蓮花紋瓦當。獸面紋瓦當僅發(fā)現1枚,獸面刻畫比較抽象,裝飾意味更濃。參照共出的瓷器年代,這批蓮花紋瓦當具有比較典型的斷代意義。該遺存對研究六朝都城的物質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價值。
[Abstract]:In July 2009, four ash pits were cleared in Xiying Village,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A number of relics of the six dynastie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porcelain, pottery, tube-tile and wadang.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ob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building components. Life utensils include porcelain and pottery, porcelain as a large number, porcelain to bowl and pot number, there are plates, six-legged ink stone, pot and long neck bottle, and so on, but the number of pottery, pots, retort, urn, curtain tent stand, and so on. Porcelain more green or green glaze, some ice cracks, tire and glaze tight. The porcelain bowl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the bottom and wall of the vessel.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orcelain pot: double system, four system and six system; the porcelain plate is decorated with the lotus petal pattern of concentric circle lotus se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pe and decoration, this batch of porcelain should be dated in the late Southern Dynasty. There are two types of building components, tile and tile, Wadang is divided into Lotus Wadang and animal surface Wadang two types. Lotus Wadang with the difference of detailed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including double valve (treasure) Lotus Waddang. Only 1 animal surface Wadang was found, animal surface depiction is more abstract, decorative meaning is more concentrated. Referring to the age of porcelain, this batch of lotus patterns Wadang has a more typical age significance. The remains are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capital of the six dynasties.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市博物館;
【分類號】:K8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云翱;南京出土六朝瓦當初探[J];東南文化;2003年01期
2 王志高,賈維勇;六朝瓦當的發(fā)現及初步研究[J];東南文化;2004年04期
3 張勇;高健斌;周春水;趙榮娣;王銀平;;福州市臺江區(qū)龍嶺小學南朝墓清理簡報[J];福建文博;2012年01期
4 ;南京棲霞山甘家巷六朝墓群[J];考古;1976年05期
5 魏正瑾;易家勝;;南京出土六朝青瓷分期探討[J];考古;1983年04期
6 盧兆蔭;;略論兩漢魏晉的帷帳[J];考古;1984年05期
7 馮普仁;;南朝墓葬的類型與分期[J];考古;1985年03期
8 錢國祥;;漢魏洛陽城出土瓦當的分期與研究[J];考古;1996年10期
9 賀云翱;南京出土六朝獸面紋瓦當再探[J];考古與文物;2004年04期
10 段少京;南朝紀年墓出土青瓷研究[J];南方文物;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璽;蔣玲;陳春暉;;南京傳統(tǒng)街道綠化的保護與傳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9期
2 王飛峰;;漢唐時期東亞文化的交流——以人面紋瓦為中心[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3 彭善國;;3~6世紀中國東北地區(qū)出土的釉陶[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4 趙俊杰;;再論百濟武寧王陵形制與構造的若干問題[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5 樊一;歷代帝后的合葬及其類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邵磊;;近百年來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研究綜述[J];長江文化論叢;2006年00期
7 毛敏;;南宋建康城護城壕及城垣初探[J];長江文化論叢;2012年00期
8 武廷海;;六朝建康規(guī)畫[J];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2011年01期
9 梁白泉;;六朝建康都城學術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朱安妮;;陜西地區(qū)秦漢瓦當文化初探[J];當代藝術;2008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贊初;南京東晉帝陵考[J];東南文化;1992年Z1期
2 賀云翱;南京出土六朝瓦當初探[J];東南文化;2003年01期
3 武翔;江蘇六朝畫像磚研究[J];東南文化;1997年01期
4 柳涵;;鄧縣畫象磚墓的時代和研究[J];考古;1959年05期
5 ;南京老虎山晉墓[J];考古;1959年06期
6 ;廣東曲江東晉、南朝墓簡報[J];考古;1959年09期
7 安志敏;;元興元年瓦uv堒正[J];考古;1959年11期
8 ;浙江瑞安桐溪與蘆蒲古墓清理[J];考古;1960年10期
9 黃士斌;;漢魏洛陽城出土的有文字的瓦[J];考古;1962年09期
10 ;漢魏洛陽城一號房址和出土的瓦文[J];考古;197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云翱,邵磊;南京毗盧寺東出土的六朝時代瓷器和瓦當[J];東南文化;2004年06期
2 本刊編輯部;;“本刊專稿——南京六朝墓葬”編后記[J];考古;2008年06期
3 李發(fā)林;臨淄齊故城的瓦當畫花紋含意試探[J];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5年01期
4 焦南峰 ,王保平 ,周曉陸 ,路東之;秦文字瓦當的確認和研究[J];考古與文物;2000年03期
5 程永建;洛陽東周兩漢瓦當概述[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韓釗,,王嘯嘯;中國建筑余話[J];考古與文物;1996年04期
7 陳曉捷;“臨廷”瓦當跋[J];考古與文物;2000年02期
8 ;三言兩語評新郵[J];上海集郵;2000年03期
9 高維生;;瓦當(外一章)[J];散文詩;2006年11期
10 張麗華;秦漢文字瓦當賞析[J];美術研究;198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中慶;周文俊;易超然;孫則禹;;南京地區(qū)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學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陳倩;胡正;張其華;;南京地區(qū)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人博卡病毒的檢出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3 石麗敏;陳勁楓;;南京地區(qū)菊科三種野菜資源的鑒定分類與評價[A];江蘇省遺傳學會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4 郭紅梅;李玫;何祖蕙;李玫;;2001-2008年南京地區(qū)胃鏡檢查術幽門螺桿菌感染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5 袁燦生;;以背景值為標準評價南京市蔬菜土壤環(huán)境質量[A];江蘇土壤肥料科學與農業(yè)環(huán)境[C];2004年
6 卓鐵軍;申志祥;劉福銀;;南京地區(qū)3018健康人骨定量超聲測定及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暨骨質疏松診斷技術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4年
7 茅曉東;劉超;馮雨;徐寬楓;徐書杭;覃又文;劉翠萍;;南京地區(qū)成人代謝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宣云干;張小平;;南京地區(qū)基坑設計專家系統(tǒng)的開發(fā)[A];第十四屆全國工程設計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日本瓷器[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10 高書林;;古相城漢瓦制作及瓦當防雷淺說[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霍華;多姿多彩話瓦當[N];中國商報;2001年
2 程小田;奇石“虎紋瓦當”[N];美術報;2003年
3 程小田;億萬年前的“虎紋瓦當”[N];中國商報;2003年
4 程小田;億萬年前的“虎紋瓦當”[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5 武威;瓦當的收藏與鑒賞[N];中國遠洋報;2003年
6 劉家宏;新現的漢瓦當磚拓幾種[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7 楊雪;從瓦當中收藏樂趣[N];云南日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居田;秦漢瓦當薈寶雞[N];寶雞日報;2008年
9 李憲章;古錢與瓦當[N];北京日報;2003年
10 古召;漫話瓦當[N];市場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青陽;瓷語盛世[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2 申云艷;中國古代瓦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黃忠杰;波蘭王奧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國外銷瓷藝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銳;耀州瓷藝術圖像比較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5 殷,|;結構色成色機理與制備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劉惠卿;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童麗麗;南京城市森林群落結構及優(yōu)化模式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8 曹伊清;法制現代化視野中的清末房地產契證制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吳昀昭;南京城郊農業(yè)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遙感地球化學基礎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10 高紀洋;中國古代器皿造型樣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慶利;論中國北方草原地帶元代的瓷器貿易[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莉莎;晚清官樣與大雅齋瓷器藝術風格初探[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3 魯方;中國出土瓷器蓮紋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4 李靈寧;十八至十九世紀廣彩瓷器盛行原因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2年
5 陳允蘭;南京出土六朝瓦當紋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丁勝年;明代御窯廠瓷器顏色審美文化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7 李秋菊;“中國—法國式”:從洛可可藝術審美看明清瓷器文化的滲透[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武夏;江蘇省出土的隋唐五代瓷器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吳曉霞;道光大運瓷器的器型、紋飾及經費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3年
10 白亞松;宋金瓷器娃娃紋藝術特征及成因分析[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0370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03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