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保訓》篇釋讀
本文選題:逸周書 切入點:釋讀 出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摘要】:正清華簡《保訓》篇自在2009年第6期《文物》上發(fā)表以來,引發(fā)了海內外學者的熱烈討論。討論內容涉及字詞釋讀,"中"的概念,"河"的指向,《保訓》的性質、體裁、年代,《保訓》與《逸周書》關系,《保訓》字體風格,《保訓》真?zhèn)伪嫖龅榷鄠議題。據(jù)筆者《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保訓》集釋》的統(tǒng)計,截止到2013年9月底,專業(yè)學術論文已有210篇左右。本文是筆者在做《保訓集釋》過程中的幾點心得,不當之處,請各位方家指教。
[Abstract]:Since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sixth issue of Cultural relics in 2009, it has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The contents of the discussion are relat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the concept of "middle", the direction of "river", the nature, genre, 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and "Yi Zhou Shu", the style of typeface,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truth and falsehood.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author's "bamboo slips" in the Tibeta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2013, there had been about 210 professional academic papers.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improper points, please give advice to the Fang Jia.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87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葛志毅;;釋中——讀清華簡《保訓》[J];邯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李學勤;;清華簡《保訓》釋讀補正[J];中國史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2 陳丕武;;論王僧孺的麗逸詩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宋丁羿;;史料利用與儒家《春秋》學的形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方松;;《論語》的判斷句[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秦開鳳;;論黃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現(xiàn)存公祭黃帝陵之祭文為分析基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李明;;《棇之戰(zhàn)》詞語教學札記[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7 李昌禮;;試論《九歌》“托以諷諫”的思想內涵[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楊輝;;先秦禮教與樂教之關系及地位變遷考[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張強;道德倫理的政治化與秦漢統(tǒng)治術[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葛曉音;屈賦比興的性質及其作用的轉化——兼論“雅”與“騷”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曹懷鋒;陳磊;;《管子》政令體現(xiàn)“生態(tài)”治國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張連偉;;《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3 廖名春;;《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4 北村一仁;;南北朝時期的“荒”[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葛志毅;;釋炎帝神農(nóng)氏[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6 黃懷信;;清華簡《保訓》篇的性質、時代及真?zhèn)蝃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9輯)[C];2010年
7 溫小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觀意蘊[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王化平;;“艮之八”、“泰之八”和“貞屯悔豫”新解[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姚曉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燕;《周禮》所見王室起居職官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魯杰;中醫(yī)意象思維的心理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宇;先秦兩漢天下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節(jié)慶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呂全義;《臣辰v傘訪難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崔蓬克;“禮”和“禮”參構詞語的語義分析及修辭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鑫;一個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所詮釋的和合精神[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韓凌;法由道生—韓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學勤;;論清華簡《保訓》的幾個問題[J];文物;2009年06期
2 李學勤;;清華簡《保訓》釋讀補正[J];中國史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勤;;《程寤》、《保訓》“日不足”等語的讀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李存山;;試評清華簡《保訓》篇中的“陰陽”[J];中國哲學史;2010年03期
3 孫飛燕;;清華簡《皇門》管窺[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丁進;;清華簡《保訓》獻疑[J];中國哲學史;2010年03期
5 黃懷信;;清華簡《程寤》解讀[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姜廣輝;;《保訓》疑偽新證五則[J];中國哲學史;2010年03期
7 何蘭芳;;清華簡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J];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01期
8 張道升;;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札記[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于,
本文編號:17043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70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