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出土高昌國時期楷書書跡研究
本文選題:高昌國 切入點:楷書 出處:《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將新疆吐魯番地區(qū)出土的高昌國時期的楷書書跡(包括碑刻墓志、寫經(jīng)與文書)置于當(dāng)時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主要運用考證、比較的研究方法,對有明確紀(jì)年或能大體推斷出年代范圍的楷書書跡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以期在準(zhǔn)確把握文獻和實物資料的基礎(chǔ)上架構(gòu)出高昌國時期楷書書跡的整體風(fēng)貌和發(fā)展演變過程。 本文的結(jié)構(gòu)共分為四章,第一章首先闡述了本文的選題意義及寫作目的,然后對吐魯番碑刻墓志文書圖錄的出版以及相關(guān)研究進行了回顧,并說明本文的研究范圍、目的及方法;第二章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對楷書書跡進行分類,并分別論述了每一類楷書書跡的風(fēng)格特點及發(fā)展演變過程;第三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礎(chǔ)上論述高昌國楷書書跡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并總結(jié)出高昌國楷書書跡的特點,同時對高昌墓磚與寫經(jīng)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了具體的探討;第四章論述不同地域書法文化(包括河西書法文化、北魏書法文化和南朝書法文化)對高昌國楷書的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高昌國楷書書跡的演變經(jīng)歷了高昌國前期和高昌國后期兩個歷史階段,在其演變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域書法文化的影響。由于地域上的封閉,與同時期其它地區(qū)相比,其書風(fēng)顯得更加保守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put the inscriptions (including epitaph, scriptures and documents) unearthed in Turpan, Xinjiang, o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mainly using the methods of textual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gular script which has a definite chronology or can roughly infer the scope of the chronology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overall styl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gular script in the period of Gao Changguo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literature and the material data.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is paper, and then review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pitaph of Turpan inscription and related studies, and explain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classifies the script of regular scrip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 of use, and discusse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ch kind of regular script. The third chapter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Gao Changguo regular script, and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o Changguo regular script, at the same time, Gaochang tomb brick and the writing of the relevant issues were discussed;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gional calligraphy culture (including Hexi calligraphy culture, Northern Wei calligraphy culture and Southern Dynasty calligraphy culture) on Gao Changguo's regular script.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evolution of the Gaochang country's regular script has experienced two historical stages: the early period of Gao Changguo and the late stage of Gaochang State, and in the course of it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the calligraphy culture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style of calligraphy i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at of other regions in the same period because of the closure of the region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877.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典;;楷書藝術(shù)及其臨習(xí)[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2 陳云發(fā);;周思言:“剛楷”獨秀,字字生動[J];上海采風(fēng);2011年09期
3 ;中國古代書法賞析[J];秘書工作;2011年07期
4 張華;鄒偉文;;芻論楷書創(chuàng)新的科學(xué)性及其途徑——對書壇爭議話題的澄清與反思[J];書法賞評;2011年03期
5 黃君;;書史劇跡《伏波帖》[J];青少年書法;2011年14期
6 戎國新;;楷書結(jié)構(gòu)淺談[J];學(xué)周刊;2011年20期
7 張志和;;學(xué)習(xí)書法的體會[J];中國書畫;2011年08期
8 賈魯民;;淺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包裝設(shè)計[J];現(xiàn)代營銷(學(xué)苑版);2011年07期
9 周斌;;書法文化摭談[J];中國書畫;2011年09期
10 劉亞梅;;論高師硬筆楷書教學(xué)中的問題與對策[J];大家;2011年1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繼凱;;論魯迅與中國書法文化[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黃永年;;唐人楷書述論[A];唐史論叢(第五輯)[C];1990年
3 龍劍平;;漢字楷體的形成及其發(fā)展[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盛觀熙;;從大德元寶談成宗鑄錢[A];“中國北方地區(qū)錢幣發(fā)現(xiàn)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專集(二)[C];2005年
5 李繼凱;;論中國現(xiàn)代作家與書法文化[A];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曹定云;;龍游石窟“天馬行空”圖年代辨證[A];姑蔑歷史文化論文集[C];2002年
7 盛敦榮;;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創(chuàng)新書法教學(xué)——“三位一體”書法教育教學(xué)理論與實踐[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8 胡琴;何發(fā)蘇;;淺論晉代書體[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陳學(xué)斌;;清水見底,明鏡照心[A];全國第七屆民間收藏文化高層(湖北 荊州)論壇文集[C];2007年
10 曹先擢;;關(guān)于○的一點意見[A];語言文字應(yīng)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繼凱 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書法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作家[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2 單國強;楷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3 記者 艾春義;四平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成立[N];四平日報;2011年
4 上海師范大學(xué)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琪森;沈尹默的書法文化精神[N];文匯報;2011年
5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社科院烏海分院;城市文化與城市發(fā)展[N];烏海日報;2011年
6 孫洵;楷書中之“晉楷”[N];中國藝術(shù)報;2003年
7 李秀忠;楷書切入兼及其他[N];美術(shù)報;2003年
8 楊宗鴻;“楷書狀元”孫培嚴(yán)[N];四川日報;2004年
9 記者 辛齋;首都師大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N];美術(shù)報;2009年
10 畢華;正草隸篆行:一個也不能少[N];文藝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元春;唐代字樣學(xu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2 張金梁;明代書學(xué)銓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3 周侃;唐代書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趙偉平;身心與書法審美關(guān)系之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5 姚宇亮;“魏晉古法”源流析論[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6 牛子;書法正體文字形態(tài)之沿革[D];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2012年
7 李慧斌;宋代制度層面的書法史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9年
8 劉天琪;隋唐墓志蓋題銘藝術(shù)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2009年
9 朱葆華;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10 張素格;海峽兩岸CJK字符集差異字形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筍;吐魯番出土高昌國時期楷書書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2 任艷;當(dāng)代西安文化與作家書法文化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楊婷;宋代楷書衰微原因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邢志強;審美趣味與歷史轉(zhuǎn)向[D];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2010年
5 吳云峰;褚遂良書法師承及其楷書碑刻風(fēng)格來源考辨[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11年
6 孫俊紅;柳公權(quán)及其書藝思想探究[D];青海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施巖;《字通》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3年
8 仁井玉瑛;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漢字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9 孟寶躍;唐楷結(jié)體整飭化的成因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林榮欽;從隸楷演化的情況看漢字發(fā)展的簡化趨勢[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6778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67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