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十個陵區(qū)
本文關(guān)鍵詞: 秦人 芷陽 韓森寨 西垂 秦陵 門闕 演變歷史 帝王陵墓 建筑遺址 麗山 出處:《文物》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秦人在其超過五百年以上的發(fā)展歷程中,先后營建了西垂、衙、平陽、雍、櫟陽、咸陽、芷陽、杜東、韓森寨及麗山等十個陵區(qū),這十個陵區(qū)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使原本了無蹤跡、散見于歷史文獻只言片語中的一座座秦人陵區(qū)逐漸清晰,連綴成一條基本完整的古代陵墓形成、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鏈條,是研究中國古代陵墓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歷史的最系統(tǒng)、最完整的實物資料。通過這十個陵區(qū)可以看到秦陵在陵園、墓葬、封土、禮制建筑、陪葬墓、陪葬坑、門闕等形制要素方面的漸變,這些漸變逐步強化,最終造就了其從"集中公墓"到"獨立陵園"的制度巨變,并由此奠定了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chǔ)。
[Abstract]:In their more than 50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Qin people have successively built ten mausoleum areas, such as Xiguo, Ya, Pingyang, Yong, Oak Yang, Xianyang, Zhiyang, du Dong, Han Senzhai and Lishan. 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f these ten mausoleum areas have resulted in no trace. The historical chain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mausoleums, which are scattered in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is the mos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tombs in China, where the mausoleum areas of Qin people gradually become clear and become a basic and complete historical chain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mausoleums. The most complete physical data. Through these ten mausoleum areas, we can see the gradual changes in the Qin Mausoleum in the aspects of mausoleums, tombs, fences, ceremonial buildings, burial tombs, funerary pits, gate fairs, and so on. These gradual changes have been gradually strengthened. Finally, it brought about a great change from "centralized cemetery" to "independent mausoleum", and thu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mperial mausoleum system.
【作者單位】: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78.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潤坤;云夢秦簡《日書》“行”及有關(guān)秦人社會活動考[J];江漢考古;1996年01期
2 李鳳岐;樊志民;;秦人農(nóng)業(yè)初識[J];古今農(nóng)業(yè);1990年02期
3 吳小強;;論秦人的多神崇拜特點——云夢秦簡《日書》的宗教學研究[J];文博;1992年04期
4 徐日輝;甘肅東部秦早期文化的新認識[J];考古與文物;2001年03期
5 何清谷;西周■方鼎銘箋釋[J];文博;1998年02期
6 馮莉;;“禮”與秦人喪葬習俗[J];文博;2006年03期
7 楊惠福;王可;趙廣田;;大秦祖地:重現(xiàn)第一帝國的最初旅程[J];中華遺產(chǎn);2008年05期
8 申 ;從秦陵俑坑中的胡人形象談起[J];西北史地;1994年01期
9 ;兵馬俑為什么不戴頭盔[J];科學大觀園;2006年09期
10 王學理;;東西兩犬丘與秦人入隴[J];考古與文物;2006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靚;;甘肅東部及陜西西部西周至春秋時期秦人的人種類型與食譜研究[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鄭紅利;;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試析[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劉明科;;也談秦族源、秦文化考古及有關(guān)問題[A];周秦社會與文化研究——紀念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劉明科;;秦族源及早期都邑、葬地歧說集舉[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張?zhí)於?;早期秦文化特征形成的初步考察[A];秦文化論叢(第十輯)[C];2003年
6 鮑展斌;;“明月半兩”臆說[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7 王志友;;秦墓地壕溝初論[A];秦都咸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徐日輝;;長江上游秦早期都邑西犬丘及其周邊社區(qū)的開發(fā)與利用[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九輯)——中國古都學會2002年年會暨長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蔣文孝;;試論秦都宮殿建筑裝飾及特點[A];秦文化論叢(第十輯)[C];2003年
10 霍彥儒;;三論姜炎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舒憲;秦人崇拜熊嗎?[N];光明日報;2007年
2 記者 白宗正;禮縣確為秦人發(fā)祥之地[N];甘肅日報;2001年
3 駐陜記者 韓宏;秦人早期都城在甘肅禮縣[N];文匯報;2007年
4 原建軍 實習生 王勇;歷經(jīng)兩千七百年 秦國都邑“■渭之會”橫空現(xiàn)世[N];西安日報;2004年
5 清華大學 李學勤;清華簡關(guān)于秦人始源的重要發(fā)現(xiàn)[N];光明日報;2011年
6 呼延思正;孫家南頭秦人墓地提供有力佐證[N];西安日報;2004年
7 龐世棟 呼延思正;專家聯(lián)手探尋秦人祖先起源地[N];大眾科技報;2004年
8 記者 文艷;關(guān)中地區(qū)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秦人墓葬[N];西安日報;2009年
9 記者 馮誠 譚飛 張燕;秦始皇祖陵現(xiàn)世[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楊西民;精美瓦當破解秦人五大之謎[N];寶雞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賈臘江;秦早期青銅器科技考古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向陽;秦石鼓文與漁獵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q,
本文編號:14988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49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