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中的純儒形象與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唐代墓志中的純儒形象與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純儒 哲學的突破 正統(tǒng)與異端 唐宋變革 古文運動 循吏
【摘要】:在唐代士人"二元世界觀"的大環(huán)境下,事實上一直存在著服膺儒學、排斥佛道的"純儒"士人。盡管從已發(fā)現(xiàn)的墓志看來,純儒士人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也正因為如此,純儒的形象與思想才顯得更加獨特耀眼。而唐代古文運動中的許多思想觀念,在這些寂寂無名的純儒士人中也不乏發(fā)端或者回響。如果將唐宋變革看作中國文化史上繼東周之后的又一次哲學突破,那么純儒便是正統(tǒng)儒學的捍衛(wèi)者和異端佛道的排斥者,在這場突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分類號】:K877.45
【正文快照】: 作為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易,唐宋變革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焦點。這場變革幾乎完全改變了中國士人的心靈結構,以至于兩個緊鄰的朝代在文化上卻分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不過,相比于在宋初便已經定型的“宋型文化”,所謂“唐型文化”則更像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國華;文學與符號權力:對中唐古文運動的另一種解讀[J];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2 朱迪光;古文運動與唐代傳奇關系辯正[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王可喜;論韓、柳古文運動的理論貢獻[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馬茂軍;種放:宋代古文運動的重要一環(huán)[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柳曉楓;論韓愈對古文運動的理論貢獻[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6 程美華;;論駢文在唐代文壇的地位[J];蘭州學刊;2006年03期
7 陳友冰;;論唐代科舉制度在古文運動中的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梁志剛;;不應忽視元稹對古文運動的貢獻[J];前沿;2007年10期
9 李建華;;唐代科場“通榜”之風與古文運動[J];北方論叢;2009年01期
10 李小山;;從古文運動看李翱的禮學思想[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凌云;許善述;;評桐城派的古文運動[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新科;古文運動奠定《史記》的文學經典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李華瑞;超然獨傲的古文大家歐陽修[N];光明日報;2007年
3 (美)包弼德著 劉寧譯;《唐宋思想的轉型》[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讀書:寫好作文的關鍵[N];中國婦女報;2003年
5 記者 郭樹勛 通訊員 李霞;2012中國·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N];焦作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咸曉婷;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李丹;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莉;梁肅和古文運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淑芳;古文運動的社會背景[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暉;韓、柳古文運動的理論貢獻及歷史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發(fā)亮;皇甫n\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戴丹;日本的北宋古文運動研究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修杰;中唐古文作家辭賦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芳;論韓愈、歐陽修以古文為時文的理論取向[D];揚州大學;2012年
8 胡作法;白居易文初探[D];安徽大學;2007年
9 樓培;中唐韓愈研究二題[D];浙江大學;2008年
10 單凌寒;裴度與中唐文學[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816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18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