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西方政治論文 >

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5-30 04:12

  本文關鍵詞: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我國新時期重大的歷史任務,黨和政府把新農村建設放在了各項工作之首,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建設新農村,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和討論的話題。當前,我國在探索新農村建設的實現途徑時,一方面要強調自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借鑒域外經驗。蓋源于此,國內不少研究者將目光投向近鄰韓國,希望從韓國“新村運動”的成功經驗中,尋求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之道。本文也試圖循著這一研究路徑,從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出發(fā),來探討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中韓兩國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相似性及部分三農問題的相異性,研究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一方面可以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國新農村建設避免走韓國新村運動過程中曾經走過的彎路。本文從分析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和教訓兩方面入手,在總結其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的同時,也認真分析其局限性,以求給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一定的啟示。 韓國新村運動的歷史地位是值得肯定的,韓國經過10年的新村運動建設,農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公路、橋梁等交通設施大幅改善,飲水工程、文化場館等也紛紛興建;農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甚至一度超越城市居民;國民經濟有了快速的增長,在實現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fā)展,為后來韓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但是,在肯定新村運動巨大歷史功績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韓國新村運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政府主導造成農民依賴性、強人政治的推動最終“人亡政息”和運動的強制性具有破壞性作用等負面影響,使韓國未能克服小農經濟和農業(yè)繼續(xù)衰弱的困局;農業(yè)的過度保護,也是韓國農業(yè)面臨難以承受的國際自由發(fā)展貿易沖擊,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另外,中韓兩國雖然在國情、農情、文化、習俗,尤其是人文等方面的存在諸多相似性,但中韓新農村建設卻又有各自的特點,存在明顯的相異性,如經濟體制、經濟發(fā)展階段、農業(yè)保護水平、農村工業(yè)化發(fā)展路徑等都不盡相同。這些也都是我們在借鑒韓國新村運動經驗時要時刻注意的問題。 在比較研究中韓農村問題的基礎之上,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對我國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以土地確權及戶籍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制度化建設的基礎上;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應該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更應該明確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注重對農民的技能教育和精神啟蒙;以求統(tǒng)籌推進,在“四化同步”中解決“三農”問題。
【關鍵詞】:新村運動 新農村建設 土地確權 精神啟蒙 國家主導 四化同步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731.26;D422.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錄10-11
  • 第一章 緒論11-13
  •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11
  • 1.2 研究現狀11-12
  • 1.3 現有研究不足及本文研究內容12-13
  • 第二章 韓國新村運動13-16
  • 2.1 新村運動背景13-14
  • 2.2 新村運動的實施14-15
  • 2.3 新村運動的衰退15-16
  • 第三章 對韓國新村運動的認識及評價16-23
  • 3.1 新村運動的幾個特征16-18
  • 3.1.1 政治運動特征16-17
  • 3.1.2 政府主導特征17
  • 3.1.3 精神啟蒙特征17-18
  • 3.2 新村運動的成果18-19
  • 3.3 負面影響及不足19-23
  • 3.3.1 政府主導造成農民依賴性和農戶負債更加嚴重19-20
  • 3.3.2 新村運動的政治性特征最終導致“人亡政息”20-21
  • 3.3.3 運動的強制性具有破壞性作用21
  • 3.3.4 新村運動未能克服小農經濟和農業(yè)繼續(xù)衰弱的困局21
  • 3.3.5 農業(yè)過度保護,面臨難以承受的國際自由發(fā)展貿易沖擊21-23
  • 第四章 中韓農村問題比較研究23-28
  • 4.1 中韓可比階段農村問題相似之處23-25
  • 4.1.1 背景相同23-24
  • 4.1.2 農村、農業(yè)和農民狀況基本相似24
  • 4.1.3 政府主導型經濟發(fā)展模式和東方民族文化理念的相似24-25
  • 4.1.4 社會發(fā)展階段相似25
  • 4.2 中韓兩國農村問題的相異性25-28
  • 第五章 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28-35
  • 5.1 以制度化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8-31
  • 5.1.1 理順農村土地產權關系,,實行土地確權28-29
  • 5.1.2 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鄉(xiāng)人口互相流動29-30
  • 5.1.3 創(chuàng)新農業(yè)經營體制30-31
  • 5.2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明確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31-32
  • 5.2.1 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定位及作用31
  • 5.2.2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始終是農民31-32
  • 5.3 教育:技能教育和精神啟蒙32-34
  • 5.3.1. 精神啟蒙32-33
  • 5.3.2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yǎng)33
  • 5.3.3 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33-34
  • 5.4 統(tǒng)籌推進,“四化同步”中解決“三農”問題34-35
  • 結論35-36
  • 參考文獻36-39
  • 致謝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朱志猛;車明誠;孫麗欣;張平;;韓國“新村運動”的成功經驗、啟示及借鑒[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杜睿云;段偉宇;;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戶籍制度改革:方向、重心與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管理;2011年03期

3 崔曉黎;;五論城鄉(xiāng)戶籍制度改革[J];中國發(fā)展觀察;2005年12期

4 姜愛林;陳海秋;;韓國新村運動基本理論體系研究論綱:一個初步的研究框架[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7年01期

5 楊海;城市化:中國農村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經濟論壇;2003年04期

6 強百發(fā);;我國新農村建設與韓國新村運動比較研究[J];開發(fā)研究;2008年06期

7 李水山;;我國農民教育的研究歷程與時代課題[J];中國農村教育;2009年11期

8 李虎;趙一帆;;韓國新村運動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年09期

9 李水山;;韓國新村運動的啟示[J];中國社會導刊;2006年05期


  本文關鍵詞: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63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4063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2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