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西方政治論文 >

歐洲認同的形成:功利選擇與制度建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18-07-16 10:30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因素決定了歐洲認同的形成。作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西方學者提出了各種解釋路徑:本質(zhì)主義、理性選擇、功能主義、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建構(gòu)主義。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歐洲認同如何形成這一問題。但是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制度的作用。本文的理論框架來自政治科學中的新制度主義。它是建立在傳統(tǒng)政治學的制度主義理論和20世紀的行為主義、理性選擇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綜合理論范式,試圖從個人的理性選擇和制度對個人利益與偏好的塑造來解釋人類行為。基于新制度主義的理論假設,本文認為理性選擇和制度建構(gòu)在歐洲認同形成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對“歐洲晴雨表”大規(guī)模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以及簡略的歷史經(jīng)驗分析和比較政治學分析,本文試圖驗證這一研究假設。 首先,本文對本質(zhì)主義解釋進行了充分探討和深入批評。最為常見的關于歐洲認同的經(jīng)典講述模式就是本質(zhì)主義模式,這種模式認為歐洲人所共有的“兩!蔽幕搭^、曾經(jīng)統(tǒng)一的歷史經(jīng)驗和基督教共同體是歐洲認同得以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本文通過歷史回顧,證明了這些本質(zhì)主義因素的虛構(gòu)性和觀念性,從而否認了它們對現(xiàn)代歐洲認同的實際影響。 其次,在控制了本質(zhì)主義因素之后,筆者對其余五種解釋模式分別進行了分析。基于功利主義考慮的理性選擇無疑對歐洲認同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它是一種“強解釋”,任何解釋模式都不能無視利益因素的作用。功能主義解釋也有較強的解釋力,但是它所提出的自變量——治理效率并不是根本性的原因,它間接體現(xiàn)了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對于社會心理學的解釋模式,本文從以下三個角度對其進行了批評:集團沖突、象征政治和外界威脅。事實證明,社會心理因素的確影響到認同的形成。但是,一方面,它更適合于對民族-國家認同而非歐洲認同這種超國家認同做出解釋,另一方面,它背后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利益邏輯。社會建構(gòu)主義解釋的主要自變量是社會交流。但是“交流”在實證研究中非常難以測量,本文所進行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社會交流與歐洲認同之間并沒有很強的相關性。此外,社會交流是由制度推動并在制度環(huán)境下進行的,因而可以將其視為制度因素與歐洲認同之間的間接變量。至于制度因素,對歐洲一體化歷史的簡單梳理就可以顯示歐盟制度在塑造歐洲認同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再次,本文對理性選擇和制度建構(gòu)兩種解釋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比較分析。1,統(tǒng)計分析表明:在1993-1995年這一階段之前,利益因素與歐洲認同的程度高度相關;而在這一階段之后,利益因素和歐洲認同程度相關性下降。這說明隨著《馬約》的生效,歐洲一體化超越了以經(jīng)濟一體化為主的階段,進入了更為成熟的政治一體化時期,經(jīng)濟利益的影響力下降。2,在對1987年和1993年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與歐洲認同的相關性都發(fā)生了下降,但是利益因素的相關性下降趨勢更明顯。3,對不同國家群所進行的歷時性趨勢分析表明:加入一體化時間越長的國家,其公民歐洲認同程度越高,新入盟國家的低認同水平拉低了歐盟整體的歐洲認同程度。這一結(jié)果顯示參與一體化制度實踐的時間的確與歐洲認同的水平有著積極關系。4,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通過公民對一體化事業(yè)的興趣、了解和對歐洲議會選舉重要性的判斷以及參加投票的意愿等變量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一體化制度的參與程度也與公民的歐洲認同程度正相關。5,對歐盟各機構(gòu)的比較分析顯示:政治參與程度越高的歐盟機構(gòu),公民對其認同程度越高。這一結(jié)果證明了新制度主義的假設。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基本證明了: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是歐洲認同形成的根本原因,隨著政治一體化的發(fā)展,利益因素相對于制度因素的影響力在逐漸下降。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ormation of European identity . As an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 Western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 paths : essentialism , rational choice , functionalism ,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


Firstly ,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discussion and in - depth criticism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ssentialism . The most common classical narrative mode of European identity is the essence mode , which holds that the comm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are the root causes of European identity .


Secondly , after controlling the essential factors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ive remaining modes of interpretation . The rational choice based on the utilitarian considerations undoubtedl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European identit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uropean identity , the higher the European identity ,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uropean identity .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 this article basically proves that the benefit factor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 are the root cause of European identity formation ,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 the influence of the benefit factor relative to institutional factor gradually decreases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生祥;淺析歐洲的民族認同及其新認同政治[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3期

2 李明明;論歐盟區(qū)域認同的社會建構(gòu)[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張旭鵬;古代世界的“歐洲”觀念[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呂磊;社會認同、政治制度和民族認同的建立——以西歐的歷史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一般性討論[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3年01期

5 王逸舟;西方國際關系研究的新課題、新視角[J];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21261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261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54a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