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分析
本文關鍵詞: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分析
【摘要】: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日本稱為“尖閣諸島”),位于中國東南部臺灣島與日本琉球群島之間,總面積約為5.69平方千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典型的大陸島(或稱“大陸性島嶼”)。自19世紀末期開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一直處于白本的占領和控制之下。“二戰(zhàn)”結束之后很長二段時期內,美國以聯(lián)合國托管的名義實際占有和控制著釣魚島,20世紀60年代末,“埃默里報告”(Emory Reports)調查稱,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蘊藏大量油氣資源。自此,日本開始高度關注釣魚島問題,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也由此開始升溫。從最初的陰謀“竊取”到近代所謂的“歸還”施政權,直至近來持續(xù)不斷的“奪島軍演”,日本不斷采取單方面舉措,試圖否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屬于中國的事實,搶占釣魚島,侵犯我國領土主權完整。實際上,從20世紀70年代中日邦交恢復以來,中日兩國就如何妥善解決釣魚島問題展開多次協(xié)商。中國政府從發(fā)展中日兩國友好經貿合作關系的大局出發(fā),主張通過中日兩國政府間和平對話的方式實現釣魚島問題的和平解決,并積極采取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促使和平談判的開展。然而,就目前釣魚島問題的發(fā)展形勢來看,日本對中國此重大善意舉措并無積極響應,反而仍以各種方式強化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使釣魚島問題日趨復雜化。故此,尋找妥善解決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的方法成為我國當下面臨的一個重要且緊迫的議題。本文在借鑒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借助實證分析的方法(圖表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歸納法等),從國際法、國際關系等角度分析指出在中日釣魚島問題的解決上傳統(tǒng)武力方法和單純政治談判方法的不足,從而探討將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的可能性,以期為釣魚島問題的和平解決提供另一種思路。本文共包含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釣魚島爭端的概況。釣魚島豐富的油、氣等自然資源狀況是爭端出現的經濟緣起,而《馬關條約》、《舊金山對日合約》、《美日沖繩歸還協(xié)定》等條約文件則是爭端緣起的歷史根源。多年來,中日雙方在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上各執(zhí)己見。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國際司法方法在解決國家間領土主權糾紛案件中的諸多優(yōu)越性。該部分以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為例,從國際法院法官組成、裁判規(guī)則、訴訟程序等角度表明以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為代表的國際司法方法在解決國家間領土主權爭端案件中具有體現國際權威性、國際公平正義等諸多優(yōu)越性。同時也指出其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第三部分:國際司法解決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的現實可能性分析。該部分包含兩部分內容:首先,釣魚島爭端解決面臨的困境。武力解決暫不現實;外交政治談判又前景黯淡,不容樂觀。其次,指出解決國家間領土主權爭端不可唯信政治談判,要結合具體情況從于我有利的角度出發(fā),靈活應對。最后,結合當前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定位,認為運用國際司法方法解決釣魚島問題較之武力收復更加符合我國和平發(fā)展的國家形象和國家戰(zhàn)略。第四部分:指出中日釣魚島問題訴諸國際司法解決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性難題及當下我國的應對舉措。首先是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面臨的挑戰(zhàn)難題,主要分為國際實體法問題和國際程序法問題兩部分內容,前者諸如條約解釋、條約定義、條約對第三國效力、“關鍵日期”問題、有效控制原則;后者諸如舉證責任、裁判當事人認定等。這些問題會影響到國際司法解決的最終裁判結果。其次,針對上述涉及到的諸多難題,指出當前我國應當采取的應對舉措和準備措施等。
【關鍵詞】:釣魚島 主權歸屬爭端 國際司法 國際法院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822.331.3;D993
【目錄】:
- 摘要3-6
- ABSTRACT6-17
- 引言17
- 第一章 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概況17-24
- 第一節(jié) 釣魚島問題的由來17-19
- 一、釣魚島主權爭端的歷史根源18-19
- 二、釣魚島主權爭端的經濟緣起19
- 第二節(jié) 中日關于釣魚島主權歸屬的主張及依據19-23
- 一、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主張及依據20-22
- 二、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主張及依據22-23
- 第三節(jié) 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的問題焦點23-24
- 第二章 國際司法解決領土主權歸屬爭端的優(yōu)越性與局限性24-31
- 第一節(jié) 國際司法解決領土主權爭端的優(yōu)越性25-28
- 一、國際司法方法體現國際權威性25-26
- 二、國際司法程序體現國際公平正義26-27
- 三、國際司法判決結果具有較強的執(zhí)行力27-28
- 第二節(jié) 國際司法解決領土主權爭端的局限性28-31
- 一、法律適用與程序規(guī)則復雜,缺乏靈活性29
- 二、國際司法解決效率低、成本高29-31
- 第三章 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的現實可能性31-38
- 第一節(jié) 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解決面臨的困境31-35
- 一、武力解決暫不現實31-33
- 二、外交政治談判不容樂觀33-35
- 第二節(jié) 釣魚島訴諸國際司法解決勢在必行35-38
- 一、釣魚島問題的現狀使得選擇國際司法解決具有緊迫性36
- 一、領土主權爭端的解決不可唯信政治談判36-38
- 三、選擇國際司法途徑符合我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38
- 第四章 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38-51
- 第一節(jié) 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面臨的挑戰(zhàn)性難題38-48
- 一、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涉及的國際實體法問題39-44
- (一) 條約法問題39-41
- (二) “關鍵日期”問題41-43
- (三) 有效占有(或稱“有效控制”)問題43-44
- 二、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涉及的國際程序法問題44-48
- (一) “中、日釣魚島領土主權爭端案”訴訟當事人問題44-46
- (二) 證明責任問題46-48
- 第二節(jié) 應對國際司法解決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挑戰(zhàn)的當下作為48-51
- 一、加強相關歷史、法律文件的研究,注重直接證據的整理48-49
- 二、注重國際訴訟人才的培養(yǎng)和國際法判例的研習49
- 三、完善立法,夯實釣魚島主權歸我的國內法基礎49-50
- 四、加強巡航執(zhí)法,維持對釣魚島的有效控制50-51
- 結論51-52
- 參考文獻52-58
- 附錄58-74
- 致謝74-7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目錄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大宇;于兆波;;司法和諧理念初探[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李方民;;踐行司法為民宗旨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山東審判;2009年04期
3 朱蘇力;;中國司法的規(guī)律[J];法制資訊;2009年08期
4 雷麗;宋曉麗;;司法的功能與局限[J];法制與社會;2009年23期
5 朱蘇力;;司法的邊界[J];法制資訊;2009年11期
6 李方民;;踐行司法為民宗旨應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中國審判;2009年08期
7 顧培東;;能動司法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0年04期
8 鄒政;;試論能動司法的邊界與實現途徑[J];東南司法評論;2010年00期
9 薛立泰,陳顯江;司法改革若干問題研究[J];山東審判;2001年01期
10 范立新;稅收司法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J];福建稅務;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龍華;鄭國輝;;能動司法與司法為民工作機制之優(yōu)化建構——以司法協(xié)理工作機制的創(chuàng)建實踐為樣本[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2 趙軍;;司法和諧的實現方式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2輯)[C];2008年
3 王佐龍;;法文化多元與司法改革[A];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田孟華;;略論司法能動和解的限度[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1輯)[C];2011年
5 汪習根;;論和諧司法[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6 李杰;;法官機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玉臻;;董必武司法人民性思想研究[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8 謝洪程;;積極推進司法改革 做好入世后審判工作[A];2002年度全省法院應對入世工作研討會獲獎論文專輯[C];2002年
9 趙云峰;;土地征用安置補償糾紛常見表現形式及司法解決的難點與對策[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龔恒超;;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增強司法的親和性——學習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人民法院院長 汪敏;落實群眾觀點 下沉司法資源[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左衛(wèi)民;司法改革理念縱橫談[N];法制日報;2003年
3 華東政法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法學教授 游偉;差異性中探尋司法的特質[N];檢察日報;2010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著名法學家 江必新;能動司法:依據、空間和限度[N];光明日報;2010年
5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王新環(huán);涉眾型經濟案件最終須由司法處置[N];檢察日報;2009年
6 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李方民;堅持能動司法理念 追求最佳司法效果[N];人民法院報;2010年
7 魏曉娜;司法的社會與政治職能不容忽視[N];法制日報;2011年
8 游偉;“保證司法的獨立與公正”應成為共識[N];法制日報;2011年
9 華東政法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偉;維護司法的公正和權威[N];人民法院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李莉 本報通訊員 廖麗華 李富文;建設美麗中國 司法任重道遠[N];人民法院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佟金玲;司法儀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姚志堅;司法便利化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曉奮;中國語境下的能動司法[D];武漢大學;2012年
5 吳衛(wèi)軍;法理與建構: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6 韋群林;中國司法管理學學科構建及發(fā)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7 李輝;論司法能動主義[D];山東大學;2010年
8 楊偉東;行政行為司法審查強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常亮;民族地區(qū)糾紛司法解決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10 鐘垂林;論當代中國司法上的價值觀沖突與整合[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寶林;論能動司法的界限及實現[D];南京大學;2011年
2 呂瀟強;司法職業(yè)化背景下的能動司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3 鐘玲;論我國法治語境下能動司法的內涵與實踐[D];暨南大學;2015年
4 張耀輝;理念與文化探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5 盧云娟;云南省環(huán)境司法保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6 卜曉虹;拓寬司法與民意的溝通空間[D];蘭州大學;2015年
7 吳琪;中國當代行政訴訟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8 萬荃;環(huán)境司法專門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9 孟辰飛;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訴諸國際司法解決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10 齊玉春;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司法的利益平衡功能[D];黑龍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568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85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