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轉型期中產階級的群體形成及其政治態(tài)度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4:58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期,新的階層群體不斷涌現。很多研究者指出,我國社會結構轉型的理想方向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也就是中產階級占絕大多數的社會。這種理想設計是基于對中產階級正向功能的強烈信心,即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對此,文章認為不同國家、同一國家不同時期的中產階級,其政治態(tài)度并非一成不變。由此引入社會變遷的視角,把我國轉型期的中產階級細分為五類亞群體:老中產階級、中小微型企業(yè)主階層、新中產階級、邊緣中產階級、特殊中產階級。隨后闡述了改革開放后不同時期、不同中產階級亞群體的形成過程,并從其人員性質、政治社會背景等著手分析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的基本結論是:中產階級經歷了出現、成長到進一步分化組合,從“穩(wěn)定器”與搖擺性兼具,再到如今以建設性的理性批判態(tài)度表達訴求、整體傾向于維護穩(wěn)定,體現了轉型期中產階級群體政治態(tài)度的不斷成熟和理性化。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論文思路、框架與研究方法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內外關于中產階級形成與構成的研究
1.3.2 國內外關于中產階級政治功能的探討
1.3.3 反思與小結
2 中產階級研究的概念界定與視角選擇
2.1 中產階級概念的界定
2.2 中產階級研究的一種維度和兩種視角
2.2.1 社會變遷維度
2.2.2 階級視角
2.2.3 階層視角
2.2.4 小結
3 轉型期我國中產階級群體的形成及其變遷
3.1 核心概念解析
3.1.1 轉型期與社會變遷
3.1.2 政治態(tài)度
3.2 分析框架:中產階級群體的形成及其政治態(tài)度
3.3 轉型期中產階級的群體形成與構成變化
3.3.1 中產階級的分類
3.3.2 轉型期中產階級形成與構成的現實描述
3.3.3 小結
4 轉型期中產階級的政治態(tài)度
4.1 中產階級亞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
4.1.1 數據來源與測量指數、方法
4.1.2 五個亞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
4.1.3 中產階級政治態(tài)度整體狀況
4.2 轉型期中產階級政治態(tài)度的歷史嬗變
4.3 小結
5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私營企業(yè)主的社會構成:階層與同期群差異[J]. 范曉光,呂鵬. 中國社會科學. 2017(07)
[2]市場誘入、政府推動與結構形塑——改革開放以來四次官員“下海潮”的內在機理[J]. 楊歡. 甘肅理論學刊. 2017(04)
[3]我國中產階層的規(guī)模、結構問題與發(fā)展對策[J]. 李強,王昊. 社會. 2017(03)
[4]社會經濟地位與社會政治態(tài)度——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2)的實證分析[J]. 趙曉航,李建新. 社會學評論. 2017(03)
[5]中產階級的“元問題”[J]. 李路路,孔國書. 開放時代. 2017(03)
[6]當代中國的中產階級研究[J]. 朱斌. 社會學評論. 2017(01)
[7]中產階級的公共意識與公共參與——基于中產階級類型化的比較分析[J]. 汪潤泉. 江漢學術. 2016(06)
[8]中國中間階層的政治態(tài)度——基于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 張昊.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16(02)
[9]關于中產階層的各種定義和指標體系[J]. 邊燕杰. 人民論壇. 2016(06)
[10]中產階層社會態(tài)度:貫穿改革開放“長時段”的考察——評《中國當代中產階層社會態(tài)度研究(1978-2012)》[J]. 唐力行. 都市文化研究. 2015(01)
碩士論文
[1]新聞專業(yè)主義視角下新媒體從業(yè)者職業(yè)角色研究[D]. 胡舒彤.山東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2931173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論文思路、框架與研究方法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內外關于中產階級形成與構成的研究
1.3.2 國內外關于中產階級政治功能的探討
1.3.3 反思與小結
2 中產階級研究的概念界定與視角選擇
2.1 中產階級概念的界定
2.2 中產階級研究的一種維度和兩種視角
2.2.1 社會變遷維度
2.2.2 階級視角
2.2.3 階層視角
2.2.4 小結
3 轉型期我國中產階級群體的形成及其變遷
3.1 核心概念解析
3.1.1 轉型期與社會變遷
3.1.2 政治態(tài)度
3.2 分析框架:中產階級群體的形成及其政治態(tài)度
3.3 轉型期中產階級的群體形成與構成變化
3.3.1 中產階級的分類
3.3.2 轉型期中產階級形成與構成的現實描述
3.3.3 小結
4 轉型期中產階級的政治態(tài)度
4.1 中產階級亞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
4.1.1 數據來源與測量指數、方法
4.1.2 五個亞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
4.1.3 中產階級政治態(tài)度整體狀況
4.2 轉型期中產階級政治態(tài)度的歷史嬗變
4.3 小結
5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私營企業(yè)主的社會構成:階層與同期群差異[J]. 范曉光,呂鵬. 中國社會科學. 2017(07)
[2]市場誘入、政府推動與結構形塑——改革開放以來四次官員“下海潮”的內在機理[J]. 楊歡. 甘肅理論學刊. 2017(04)
[3]我國中產階層的規(guī)模、結構問題與發(fā)展對策[J]. 李強,王昊. 社會. 2017(03)
[4]社會經濟地位與社會政治態(tài)度——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2)的實證分析[J]. 趙曉航,李建新. 社會學評論. 2017(03)
[5]中產階級的“元問題”[J]. 李路路,孔國書. 開放時代. 2017(03)
[6]當代中國的中產階級研究[J]. 朱斌. 社會學評論. 2017(01)
[7]中產階級的公共意識與公共參與——基于中產階級類型化的比較分析[J]. 汪潤泉. 江漢學術. 2016(06)
[8]中國中間階層的政治態(tài)度——基于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 張昊.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16(02)
[9]關于中產階層的各種定義和指標體系[J]. 邊燕杰. 人民論壇. 2016(06)
[10]中產階層社會態(tài)度:貫穿改革開放“長時段”的考察——評《中國當代中產階層社會態(tài)度研究(1978-2012)》[J]. 唐力行. 都市文化研究. 2015(01)
碩士論文
[1]新聞專業(yè)主義視角下新媒體從業(yè)者職業(yè)角色研究[D]. 胡舒彤.山東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29311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29311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