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研究
本文選題:習近平 + 互聯網。 參考:《社會科學家》2017年10期
【摘要】: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是應對西方國家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我國社會轉型期網絡社會思潮沖擊的產物,包括地位意義、目標任務、原則方針、重點關鍵、方法途徑、陣地平臺、責任使命、人才隊伍、技術支撐、保障機制等多方面內容,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指向,呈現出契合時代需求、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鮮明特點,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思想在中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為做好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工作、在實踐中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f Internet ideology constr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dealing with the impact of internet ideology infiltr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network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including status significance, goal and task, principle and policy, and key points.Method, position platform, responsibility mission, talent team, technical support, guarantee mechanism, etc., which have stro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direction, and have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tc.Is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ideology in China,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Internet,Uphold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leadership of Marxist ideology in practice provide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scientific guide.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研究”(HB17MK005)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6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翔,劉維寬,丁國懷,王天力;論新時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J];學習與探索;2000年06期
2 劉能杰;論轉型時期的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01年09期
3 王德和;論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生產力視野[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藺淑英;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方法與途徑[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藺淑英;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J];理論學刊;2005年09期
6 張耀燦;李遼寧;;試析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年04期
7 葉政;;略論信息網絡化條件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王永貴;邱斌;;深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年10期
9 李旭輝;;科學發(fā)展觀視域中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J];學術論壇;2006年11期
10 王華城;;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J];新長征;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永貴;邱斌;;構建和諧社會與推進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若干思考[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2 吳兆雪;葉政;;加強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陽素云;;科學發(fā)展觀與黨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A];政黨與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許明;;當代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邏輯前提、思想內核和歷史境遇[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央黨校 李君如;探索和諧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設[N];安徽日報;2007年
2 張磊;探索和諧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設規(guī)律[N];光明日報;2008年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巖;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使命與方略[N];光明日報;2011年
4 石國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意識形態(tài)建設[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福建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潘叔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首要任務[N];人民日報;2008年
6 俞伯靈;意識形態(tài)建設必須與時俱進[N];浙江日報;2009年
7 耿喜華 青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意識形態(tài)建設重在把握領導權[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N];光明日報;2011年
9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一部探索意識形態(tài)建設規(guī)律的創(chuàng)新之作[N];光明日報;2012年
10 劉輝;淺談政協組織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N];大連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關海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段鵬飛;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曹麗;我國新時期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4 梁偉鋒;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張志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曹和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肖應紅;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王群生;江澤民意識形態(tài)建設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燕紅;我國新時期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2 黃敏;新時期中國社會環(huán)境變遷中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任福義;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4 王翠芳;關于當代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慎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與中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6 劉昕媚;論蘇聯意識形態(tài)歷史演變與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D];延邊大學;2011年
7 張曉麗;網絡的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小沙;網絡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9 張若男;南斯拉夫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研究[D];聊城大學;2015年
10 李琳琳;當前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468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74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