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盟對華政策的演變評析中歐關系的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從歐盟對華身份認知變化看中歐關系的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外交學院》 2007年
從歐盟對華政策的演變評析中歐關系的發(fā)展
許婷
【摘要】: 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格局中,中國與歐盟是世界重要的兩極。中國和平崛起不僅需要中國自身的努力,也有賴于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同樣,歐盟一體化與擴大以及加強在國際地位中的作用也同樣需要外部的支持,特別是中國的支持。中歐雙方認識到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對于中國和歐盟都非常重要。 歐盟于1995年發(fā)表第一份對華政策文件,此后幾乎每隔2-3年都要發(fā)表一份對華政策文件,而中國也于2003年10月13日發(fā)表了第一份對歐盟的政策。2006年10月24日,歐盟委員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發(fā)表題為《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伙伴、承擔更多責任》對華政策文件及“姊妹文件”《競爭與伙伴關系:歐盟—中國貿易與投資政策》,這是歐盟第一份歐盟對華貿易戰(zhàn)略文件。從總體上看,這份政策文件提出的對華戰(zhàn)略是對歐盟以往戰(zhàn)略的繼承和發(fā)揚,提出了歐盟未來發(fā)展對華關系的一系列具體而務實的政策措施,,但另一方面,文件在一系列領域向中國提出強硬措施,歐盟不僅呼吁中國在國際事務承擔更多的責任,還敦促中國履行其WTO的承諾和義務。 面對歐盟歷次發(fā)布的對華文件,首先要看到雙方關系發(fā)展中的合作基礎和不利因素。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的建立,基于雙方的經濟互補性,雙方戰(zhàn)略需求和中歐在國際事務中立場的相似性。但同時也要重視中歐關系存在的問題。如雙方在對華武器解禁、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仍未達成一致,雙方的貿易摩擦近年來不斷加劇。而中國與歐盟的矛盾和摩擦還歸咎于雙方主體性質、文化、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異,及經濟實力、彼此經濟依賴程度存在的巨大差距。 歐盟歷次發(fā)表的對華政策對中歐關系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其目的是幫助歐盟在華企業(yè)獲得更大的利益,滿足其戰(zhàn)略要求,以及向中國普及西方的價值觀。但是歐盟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其整體對華政策在實施中會由于各個成員國在華利益的不同而受到限制。結合以上的分析,筆者最后提出了幾點面對最新對華政策文件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歐關系 歐盟對華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8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何洪濤;;試從文化認同解讀中歐關系[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丁原洪;;歐盟現(xiàn)狀和中歐關系[J];和平與發(fā)展;2006年01期
3 劉曉平;;平等共處 互利合作——中歐關系回顧與展望[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方寧;羅雪峰;;歐盟為歐中關系重新定調[J];中國對外貿易;2006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陳為;冷戰(zhàn)后歐盟共同對華政策及其對中國—歐盟關系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丁超;冷戰(zhàn)時期中國與歐共體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郭曉川;文化認同視域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周美娟;論冷戰(zhàn)后中國對歐盟開展文化外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恒旭;中國與歐盟關系發(fā)展中的國家利益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3 張宇;歐盟對華關系演變[D];西北大學;2007年
4 顧媛媛;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機制建設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5 周美;中國與歐盟關系發(fā)展中的美國因素[D];青島大學;2008年
6 郭素琴;中國學者對后冷戰(zhàn)時期中歐關系的認知比較[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安瑞鋒;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周曉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9 慕懷琴;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夏立平;論中美歐三邊關系的發(fā)展趨勢[J];當代亞太;2003年09期
2 蘇祖輝,尚麗琴;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進展、動因與問題[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3年03期
3 馬國芝;;歐盟對華長期政策及中歐經貿關系[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4 武廣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由來、機制及問題[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何蘭;“9·11”事件后的中歐關系及其發(fā)展前景[J];國際觀察;2005年01期
6 陳湘永;從歐盟對華新經濟政策看中歐經貿關系的發(fā)展前景[J];國際經濟合作;1995年11期
7 孫小中,馬濤;歐盟東擴對中歐經貿關系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10期
8 何新浩;攜手共進,迎接21世紀——積極發(fā)展中國—歐盟的貿易和經濟合作[J];國際貿易;1995年09期
9 趙晉平;走向成熟之后——關于中國與歐盟關系的若干認識[J];國際貿易;2003年11期
10 張良衛(wèi);中歐戰(zhàn)略合作關系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J];國際經貿探索;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房樂憲;;當前歐盟對華戰(zhàn)略認知與政策新趨向[J];和平與發(fā)展;2010年02期
2 趙懷普;;當前中歐關系淺析[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馮仲平;;中歐關系:機遇與挑戰(zhàn)共存[J];時事報告;2006年12期
4 郭曉琴;簡論中國與歐盟關系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宋曉敏;莫偉;;2007-2008年歐洲形勢年會綜述[J];歐洲研究;2008年02期
6 梅兆榮;;中歐關系新觀察[J];紅旗文稿;2009年04期
7 余建華;歐洲一體化對中歐關系的影響[J];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06期
8 房樂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中歐關系:機遇與挑戰(zhàn)[J];和平與發(fā)展;2010年06期
9 梅兆榮;;對中歐關系的再認識[J];歐洲研究;2009年05期
10 馮仲平;;新形勢下歐盟對華政策及中歐關系發(fā)展前景[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志敏;;從“蜜月”回歸正常?:新多極世界中的中歐關系[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張華;;論《中國——歐盟伙伴關系與合作協(xié)定》中的“人權條款”問題[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葉江;;試析《里斯本條約》對中歐關系的影響——兼談歐盟對臺政策未來的走勢[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4 簡軍波;;規(guī)范視角下的中歐關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5 姜照輝;;國際合作理論分析中國歐盟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曾令良;張英;;中歐關系中的非市場經濟問題——純粹技術性問題或遠非如此?[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吳燕妮;;淺析歐盟發(fā)展援助政策的演進及其在中歐關系中的作用[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年總目錄[A];政府采購改革與國際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榮新江;;梵蒂岡所藏漢籍目錄兩種簡介[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10 ;歐盟委員會關于殘留物的官方抽樣管理具體條款[A];2003福建省冷藏技術研討會論文資料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方曉;[N];解放日報;2008年
2 田帆;[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3 吳志成 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張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記者 錢彤 石永紅 李忠發(fā);[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6 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何農;[N];光明日報;2011年
7 記者 王莉;[N];人民日報;2011年
8 記者 鄭甦春;[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9 本報駐巴黎記者 姚立;[N];光明日報;2008年
10 記者袁潔;[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弛;人權觀差異與中歐關系[D];北京大學;2008年
2 楊曉燕;歐洲主義還是大西洋主義?[D];復旦大學;2008年
3 周秋君;中國與歐盟:一種集體身份動態(tài)系統(tǒng)的建構主義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和平;歐盟并購控制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王偉男;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6 謝海;歐盟消費者保護政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張海冰;歐洲一體化制度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8 臧術美;歐盟地區(qū)政策改革與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博;歐盟對外人權政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鄒峻;歐盟地區(qū)政策研究:制度安排與政策工具[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許婷;從歐盟對華政策的演變評析中歐關系的發(fā)展[D];外交學院;2007年
2 石鑫;試論歐盟對華政策中的合作性與非合作性[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文波;新世紀以來歐盟對華政策的發(fā)展演變及影響探析[D];新疆大學;2012年
4 張壹銘;從歐盟對華身份認知變化看中歐關系的發(fā)展[D];山東大學;2012年
5 劉超慧;合作與沖突視角下的中歐關系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葉浩;冷戰(zhàn)后中歐關系的發(fā)展動因及其前景[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郭紅敏;論中歐關系中的綠黨因素[D];外交學院;2011年
8 李理;中國對歐盟外交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徐梅霞;歐盟對中國崛起的認知及中歐關系的發(fā)展[D];山東大學;2011年
10 方紅偉;冷戰(zhàn)后歐盟對華政策的調整及其對中歐關系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從歐盟對華身份認知變化看中歐關系的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91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6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