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市新興人口犯罪偵防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04:22
本文關鍵詞: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市新興人口犯罪偵防對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戶籍制度改革 城鎮(zhèn)化 城市新興人口 生存現(xiàn)狀 偵防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和人力、經濟資源流動速度的加快,傳統(tǒng)的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許多地區(qū)開展了農民進入城市落戶,取得城鎮(zhèn)居民戶口并納入城市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戶籍改革。重慶作為全國統(tǒng)籌城鄉(xiāng)改革重點實驗區(qū),推出了兩年內300萬、十年內1000萬的區(qū)縣農民進城落戶方案。這次戶籍改革無論是規(guī)模數量還是力度方針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均達到了近幾十年來我國戶籍改革的最高峰。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農村人口和農業(yè)人員的進城落戶,城市的人口數量和規(guī)模每年都保持著大幅度增長的趨勢。筆者根據調查研究的實際將這部分人群定義為城市新興人口,他們的群體相對固定:包括了進城農民及家屬、原先的城市務工群體和流動人員等。這部分人群進入城市后自身會面臨生存的現(xiàn)實問題和融合障礙,會對城市社會產生資源分配和公共服務壓力的實際影響和排斥效應,滋生各種社會矛盾和犯罪現(xiàn)象的產生。筆者從犯罪學和偵查學的角度入手,對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市新興人口犯罪的偵查和防范對策進行研究。 第一部分是對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歷史背景、城鎮(zhèn)化進程和城市新興人口的現(xiàn)狀進行分類解讀。首先系統(tǒng)介紹了我國戶籍制度和城市化的歷史沿革和發(fā)展趨勢,分析我國戶籍制度的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城市新興人口的生存現(xiàn)狀,包括工作和收入狀況、物質生活狀況和家庭狀況。最后系統(tǒng)分析城市新興人口進城落戶后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和融合障礙,分析產生不穩(wěn)定因素和犯罪現(xiàn)象的源頭所在。 第二部分系統(tǒng)分析了城市新興人口的犯罪特征和發(fā)展趨勢,一是犯罪率和犯罪人數的居高不下;二是犯罪主體以男性青壯年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且低齡化趨勢明顯;三是犯罪類型以侵財型為主,呈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四是團伙性趨勢增強、血緣、地緣關系明顯;五是暴力化傾向和慣犯、累犯發(fā)展趨勢明顯;六是犯罪手法越發(fā)科技、智能化,反偵查能力加強。從微觀上把握目前我國城市新興人口犯罪的現(xiàn)狀。 第三部分從社會原因和個體原因兩個角度入手,對城市新興人口的犯罪原因進行分析。社會原因包括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社會分配方式的缺陷導致的生存困境、社會制度的結構性功能失調以及我國現(xiàn)行法律體制下的保障體系和維權制度的缺陷;個體原因包括法制觀念淡薄、心理失衡和城市匿名效應以及城市新興人口自發(fā)形成的“亞文化”因素的影響,從上述兩方面分析城市新興人口犯罪的滋生土壤。 第四部分主要對城市新興人口犯罪進行偵防對策研究,首先從偵查角度入手,通過偵查策略的設計和運用,來實現(xiàn)有效防范、控制和打擊犯罪的目的。其次從宏觀的社會制度層面和社會治安、犯罪防控的角度入手,通過消除社會不良因素和個人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建犯罪預防的新機制,綜合有效防控城市新興人口犯罪。
【關鍵詞】:戶籍制度改革 城鎮(zhèn)化 城市新興人口 生存現(xiàn)狀 偵防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31.42;D917
【目錄】:
- 內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城市新興人口現(xiàn)狀12-21
- (一)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城市化進程的基本情況12-15
- 1.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進程現(xiàn)狀12-14
- 2. 全國統(tǒng)籌城鄉(xiāng)改革重點實驗區(qū)-重慶戶籍制度改革分析14-15
- (二) 城市新興人口的生存現(xiàn)狀15-18
- 1. 工作和收入狀況15-16
- 2. 物質生活狀況16-17
- 3. 家庭狀況17-18
- (三) 城市新興人口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和矛盾18-21
- 1. 城市新興人口集中后面臨著城市的環(huán)境適應和融合障礙18-19
- 2. 城市資源設施超負荷運轉,,城市新興人口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19-20
- 3. 城鄉(xiāng)文化分歧和沖突引發(fā)的障礙會加劇社會矛盾20-21
- 二、 城市新興人口的犯罪特點和發(fā)展趨勢21-28
- (一) 犯罪率和犯罪人數呈上升趨勢,預謀犯罪比例居高不下21-22
- (二) 犯罪主體以男性青壯年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且低齡化趨勢明顯22-23
- (三) 犯罪類型以侵財型為主,呈多樣化發(fā)展趨勢23-25
- (四) 犯罪團伙性趨勢明顯,地緣、親緣關系密切25-26
- (五) 犯罪暴力化傾向加重,累犯和慣犯比例上升26-27
- (六) 犯罪向智能化、科技化發(fā)展,時間、空間選擇帶有目的性27-28
- 三、 城市新興人口犯罪原因剖析28-35
- (一) 城市新興人口犯罪的社會原因28-32
- 1. 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社會分配方式的缺陷導致的生存困境易誘發(fā)犯罪28-29
- 2. 社會制度的結構性功能失調和保障體系的缺陷滋生犯罪29-31
- 3. 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體制下的維權制度導致出現(xiàn)自救式犯罪31-32
- (二) 城市新興人口犯罪的個體原因32-35
- 1. 法制觀念淡薄、心理失衡導致容易誘發(fā)犯罪32-34
- 2. 城市匿名效應和城市新興人口自發(fā)形成的“亞文化”滋生犯罪34-35
- 四、 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市新興人口犯罪偵防對策35-46
- (一) 城市新興人口犯罪偵查對策35-40
- 1. 全面建立防范、控制和打擊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機制,提高偵查破案的效率35-37
- 2. 轉變偵查模式,加強陣地控制,提高打擊犯罪的準確程度37-38
- 3. 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程序意識,提高偵查取證的效率和能力38-39
- 4. 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建立犯罪嫌疑人追逃工作新機制39-40
- (二) 城市新興人口犯罪防范對策40-46
- 1. 完善社會保障、維權機制等各項社會制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制約40-41
- 2.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道德建設,消除亞文化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41-43
- 3. 創(chuàng)新治安管理方式和情境預防新機制,構建安全社區(qū)43-44
- 4. 充分運用科技條件,建立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犯罪防控機制44-46
- 致謝46-47
- 參考文獻47-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錫海;文化與犯罪的本質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劉保瑞;轉型期我國城市的社會問題及控制對策[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段峰;;城市化進程中犯罪總體趨勢探討[J];決策探索;2006年01期
4 張良基;北京公安機關在打防結合中的做法[J];北京警院學報;1997年05期
5 王毅杰,倪云鴿;成都市在城農民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李強,唐壯;城市農民工與城市中的非正規(guī)就業(yè)[J];社會學研究;2002年06期
7 金誠;伍星;;“侵財型”犯罪地圖描繪及其研究[J];犯罪研究;2007年05期
8 蔡f ;中國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業(yè)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0年04期
本文編號:7698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76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