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思考
【摘要】: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和改造,寬嚴相濟的重心應落在"寬"的政策上。刑法應樹立教育刑理念和目的刑思想,刑事法律應確立"教育為主、懲罰為輔",以非監(jiān)禁性強制措施和司法轉(zhuǎn)處為主要原則,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quán)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應朝非犯罪化、輕緩化、非監(jiān)禁化和非刑罰化方向發(fā)展和完善。
【作者單位】: 長江大學政法學院;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關(guān)鍵詞】: 未成年人犯罪 寬嚴相濟 目的刑
【分類號】:D924.1;D922.183;C913.5
【正文快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均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但現(xiàn)行刑事立法卻忽略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性,在制度層面按照成年人犯罪模式設(shè)計,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凌穎;犯罪少年矯正方法的比較和思考[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3年03期
2 劉家琛;對當前我國刑罰適用的幾點思考[J];人民司法;2002年07期
3 姚建龍;未成年人犯罪非監(jiān)禁化理念與實現(xiàn)[J];政法學刊;2004年05期
4 中國政法大學調(diào)研組;;未成年人案件特征的實證分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勝歌 張寒玉;[N];檢察日報;200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品澤;外國刑事回避制度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張艷麗,李德升;對我國發(fā)回重審制度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楊曉行;;論刑事申訴程序與人權(quán)保障——關(guān)于刑事申訴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8期
4 胡建軍;論我國刑事訴訟不利益禁止變更[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熊小松;;論我國刑事訴訟中不可回避的自由心證[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時延安;接軌:挑戰(zhàn)與機遇的來臨——論加入《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后中國刑事法制的自我調(diào)整[J];當代法學;2004年06期
7 劉廣三;;犯罪控制視野下的暫緩起訴裁量權(quán)[J];當代法學;2007年06期
8 高一飛;;對美國死刑案件訴訟程序的考察[J];當代法學;2008年01期
9 葉青,周登諒;刑事審前司法聽證制度的透析與前瞻[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姚劍;;刑事司法權(quán)的時間規(guī)限:釋義、特征、形式[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譚要躍;;在法定刑幅度內(nèi)量刑錯案的探討[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2 倪培興;;中國的司法民主建設(shè)與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3 吳早春;徐瑾;倪培興;;司法體制改革中的中國檢察權(quán)及其權(quán)力配置問題芻議[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郭志媛;刑事證據(jù)可采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汪海燕;刑事訴訟模式的演進[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張小玲;刑事訴訟客體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張述元;論刑事審判監(jiān)督二重性及制度創(chuàng)新[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6 李菁菁;偵查程序訴訟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張中;刑事訴訟關(guān)系的社會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孫文紅;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衛(wèi)躍寧;口供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萬永海;刑事法庭調(diào)查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阮露玫;論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權(quá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蘇文玲;刑事對質(zhì)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楊陽;構(gòu)建檢察機關(guān)量刑建議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畢靜;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理念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薛濤;檢察機關(guān)職務犯罪初查制度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陳松;試論我國刑事初查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翟敏嵐;刑事訴訟被告人程序選擇權(quán)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春盛;論刑事立案程序的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萬怡;中國刑事司法中的“辯訴交易因素”及其制度化[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姚建龍;論刑法的民法化[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章建新;在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試行暫緩起訴的思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馬登民,張長紅;德國刑事政策的任務、原則及司法實踐[J];政法論壇;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仁亮;;社區(qū)矯正的法學思考——以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為視角[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guān)黨校學報;2011年02期
2 李婧怡;;構(gòu)建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消滅制度之思考——以法院實施前科消滅試行方案的個例為基點[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3 史麗英;莫凡;;對檢察機關(guān)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司法實踐的分析和思考[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王牧;張遠煌;葉青;夏陽;張宇;林維;萬春;;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狀況與走向[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王向紅;史開銀;;對未成年人犯罪適用免予刑事處罰的幾點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年25期
6 玄金華;呂連萍;;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起訴制度問題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18期
7 滕云;;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條件不起訴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1年06期
8 張靈;;教育重點關(guān)注問題——“數(shù)字化”未成年人犯罪[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03期
9 董文輝;姚光銀;;累犯制度的新動向[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10 徐松青;張華;;《刑法修正案(八)》若干條文解讀與思考[J];法律適用;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建明;;淺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與保護[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鄒玉書;;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diào)查[A];黑龍江省家庭教育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屆年會資料匯編[C];2001年
3 張秀玲;維英;;中蒙處遇犯罪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4 陳代福;;試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原因及治理對策[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曉力;;試論檢察機關(guān)如何增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6 易清平;;對未成年人犯罪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7 胡國杰;;刑事審判怎么體現(xiàn)寬嚴相濟刑事政策[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shù)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康均心;王敏敏;;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問題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9 張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下的中國刑罰制度改革[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10 張波;陳霞;;重慶市未成年人犯罪十年調(diào)查——以法院審判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德?h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許劍;對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調(diào)查[N];法治快報;2009年
2 閆斌 王偉琦 記者 鄺南先;寬嚴相濟 感化未成年人[N];九江日報;2007年
3 趙榮君 通訊員 阮津 王桂芝;寬嚴相濟 構(gòu)建和諧[N];天津日報;2007年
4 通訊員 徐水軍 王俊東;湖北浠水縣檢察院寬嚴相濟處理未成年人盜竊案[N];大眾科技報;2007年
5 記者 袁正兵;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N];檢察日報;2006年
6 吳敏;四位一體 寬嚴相濟[N];潮州日報;2009年
7 王甜;淄川區(qū)檢察院檢校共建平安校園[N];淄博日報;2010年
8 楊力 記者 王蘭;既依法量刑 又寬嚴相濟[N];鞍山日報 ;2009年
9 彭英紅;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及辦案探索[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11年
10 杜林;未成年人犯罪處理三誤區(qū)[N];檢察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生;寬嚴相濟視域下的刑事檢察工作[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張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黨日紅;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趙運鋒;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司法適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何挺;“嚴打”刑事政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孫宏;軍事刑法基礎(chǔ)理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李季;少年違法犯罪與少年司法體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高憬宏;論故意殺人罪的死刑適用[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玲;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D];蘇州大學;2008年
2 趙恒;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罰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臨平;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暫緩起訴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蘇靜;試論未成年人犯罪訴訟程序的完善[D];蘭州大學;2010年
6 武建朝;家庭功能變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及預防對策[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7 朱先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若干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8 宋文婷;論刑罰后遺效果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1年
9 胡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罰適用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10 李靜;加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065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70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