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尋租型”職務犯罪衍生機理與控制對策
[Abstract]:Rent-seeking duty-seeking crime is a new form of duty-seeking crime,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joint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he national allocation system of resources is its institutional basis, the variation of values and supporting educational mechanism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decline of the resistance ability of public officials caused by the lag and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s its internal motivation. The rent-seeking opportunities created by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defects in the reform enable the crime to be comple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is the ke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crime to divide these factors into controllable factors, uncontrollable factors and adjustable factors, and to use different countermeasures to restrain them.
【作者單位】: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何增科;中國轉(zhuǎn)型期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研究(上篇)[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01期
2 劉烈龍,張文龍;試析我國轉(zhuǎn)型時期的尋租活動[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雍自元;;犯罪心理的解析與啟示——以許霆案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陳利;;游戲性犯罪的主要特點[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李福芹;;新生代農(nóng)民工犯罪的社會原因分析——以犯罪整合理論為視角[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徐妍;皮艷紅;;環(huán)境犯罪原因及其預防對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邢彥明;;論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與救濟[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王剛;;積極的預防論初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7 朱星文;;論審計反腐功能的理論分析及其制度創(chuàng)新[J];當代財經(jīng);2007年11期
8 單勇;洪玲華;;犯罪文化學:犯罪學中的獨立分支學科[J];當代法學;2011年02期
9 吳一平;經(jīng)濟轉(zhuǎn)軌、集體腐敗與政治改革——基于中國轉(zhuǎn)軌經(jīng)驗的經(jīng)濟學分析[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5年02期
10 滑麗蓉;;一種新路徑的萌生:對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J];福建法學;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魏昌東;;轉(zhuǎn)型時期我國“尋租型”職務犯罪的衍生機理和控制對策[A];論法治反腐——“反腐敗法制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郭勤;劉士心;張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與比較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3 張秀玲;;中蒙保護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于阜民;郭永智;;構建犯罪現(xiàn)象范疇——再論犯罪學與刑法學研究對象分野[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郭勤;劉士心;張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與比較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6 趙寶成;閆秋芹;邵棟豪;;和諧社會語境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的構建[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7 郭子賢;;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亞文化形成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嚴勵;;再論犯罪學研究的路徑選擇——以中國犯罪學研究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糜琳娜;;淺析犯罪對策的含義——兼議“嚴打”的政策與實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于阜民;郭永智;;構建犯罪現(xiàn)象范疇——再論犯罪學與刑法學研究對象分野[A];犯罪學論叢(第五卷)[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慶軍;中國轉(zhuǎn)型期的關系與非國有企業(yè)融資[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平;中國轉(zhuǎn)型期反腐介廉的經(jīng)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正彪;企業(yè)成長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張道全;當代中國改革的代價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聞德鋒;貸款欺詐及其法律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程金福;媒介權力與政治權力的結構變遷[D];復旦大學;2007年
8 肖曉軍;中國政府職能定位與轉(zhuǎn)型路徑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丁英華;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馬皚;對犯罪人本質(zhì)特征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鵬;城市中農(nóng)民工犯罪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楊培;女性角色變遷與女性犯罪[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彭艷林;論我國高校職務犯罪之防控[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周強智;校園暴力視野下的校園警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胡s,
本文編號:2525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52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