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xiàn)代化理念重新認識流動人口
[Abstract]:The problem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an insurmountable barrier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and well-to-do society. The correct idea is the premise of removing other obstacles to the reality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basic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 correct and reform all the old traditional thinking.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history,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positive thing, and the inevitable reality and future of whether China can realize modernization or not. Any country should comply with this rule rather than violate it. Farmers entering the city 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China in an all-round way.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seek more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system, especially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iz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分類號】:D631.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愛寶;辨析“以人為本”[J];社會科學;2001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先俊;;中共“八大”前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寧騷;論民族國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3 王駿;關于中國城市化戰(zhàn)略若干問題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蔡永海;郝軍;;論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社會主義發(fā)展動力觀的演變[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鮑園園;毛澤東科技思想回顧[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1993年04期
6 ;開展形式邏輯的大革命——紀念列寧誕生九十周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0年02期
7 李思溫;論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道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1年02期
8 朱元珍 ,馬德安 ,張建人;試論農業(yè)是基礎工業(yè)是主導,是一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1年02期
9 北京光學儀器廠、北京儀器廠工人理論小組 ,北京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政治經濟學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5年03期
10 陳劍;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率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影響[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史晉川;吳興杰;;我國流動人口與刑事犯罪率的實證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夏沁芳;;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改進和完善北京基本現(xiàn)代化評價指標體系[A];北京市第十三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論文選編[C];2006年
4 周熒;;代表人民 依靠人民 服務人民——學習毛澤東同志關于人民群眾的學說[A];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和思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會論文集(二)[C];2005年
5 李玉江;邸加萍;;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區(qū)域研究——以山東、河南兩省為例[A];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6 梁婷;楊義行;;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理論在20世紀中國的流變及其影響[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朱友君;黃曉寧;管賢敏;任波;;流動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經濟、心理成因及其預防——以寧波市為視閾的實證研究[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方巍;;社會弱勢群體與社會穩(wěn)定——社會排斥與社會融合視角的研究[A];“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9 李俊麗;;明代前期北方地區(qū)的災荒與荒政[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10 馮今源;;試論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2006民族宗教問題高層論壇暨甘肅研究基地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吳興杰;我國流動人口收入差距與犯罪率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王躍梅;農村勞動力外流與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羅高鵬;中國東北三省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滕姍姍;我國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敬賢;現(xiàn)階段農村勞動力流動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武文霞;英美城市變遷與政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zhí)燔?天津市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程金龍;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鵬;城市中農民工犯罪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真;建筑行業(yè)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王巧善;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發(fā)展思想探微[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姜自安;馬克思主義階級沖突理論與實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羅麗芳;流動人口犯罪發(fā)生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崔永勝;旱魃為虐,如`勻綬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永強;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甘茂坤;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黃冠華;福建省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10 王以勒;論流動人口犯罪及治理對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亮;;商丘市流動人口管理現(xiàn)狀 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0年27期
2 李曉琴;;現(xiàn)代城市社區(qū)人口管理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3 孫立平;;農民工如何融入城市[J];中國老區(qū)建設;2007年05期
4 劉春湘,李自如;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探討[J];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童大煥;;戶籍改革正當其時[J];法律與生活;2007年21期
6 景天魁;趙春燕;;城鄉(xiāng)結合部治理新模式[J];前線;2011年08期
7 張獻;;實現(xiàn)流動人口國民待遇 構建和諧社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陳上委;;文化沖突與流動人口犯罪[J];法制與社會;2006年20期
9 馬紅文;朱臨;;文化沖突語境下的流動人口犯罪解讀[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王澤群;于揚銘;;論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桑濤;;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新視角——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與文化因素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韓麗英;;天津市北辰區(qū)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肺結核發(fā)病情況分析[A];2007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段艷;;廣東省流動人口淺析[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譚振才;王惠英;王心祥;蔡維一;;芝罘區(qū)0-4歲流動人口兒童免疫現(xiàn)狀分析[A];山東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3年
5 李歡龍;夏自成;;富陽市流動人口傳染病預防控制對策研究[A];農村公共衛(wèi)生服務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6年
6 孫美農;;流動人口孕產婦妊娠及分娩期并發(fā)癥的成因分析與護理對策[A];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湯學艷;;宣教在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中的作用[A];2006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嘎日達;;在京外地農民工的經濟融合狀況分析[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周平;;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10 苗瑞鳳;;農村進城老年流動人口的城市適應性研究[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春光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農村流動人口的“半城市化”問題分析[N];長江日報;2007年
2 記者 張景華;在流動人口中開展人民調解[N];大連日報;2005年
3 杞紹海;祿豐縣完善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措施[N];楚雄日報(漢);2008年
4 通訊員 張美琴 記者 駱戰(zhàn)紅;玉環(huán)——推行流動人口計生雙向協(xié)作管理[N];臺州日報;2008年
5 慕川;同城·同愛[N];徐州日報;2008年
6 席波 崔丙申;鶴壁“溫暖工程”惠及流動人口[N];中國特產報;2008年
7 江蘇省無錫市人口計生委;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制[N];中國人口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趙宏鈞;共處一地 共建和諧[N];臺州日報;2008年
9 通訊員 楊立強 特約記者 錢憲庚;有人管事 有錢辦事 有章理事[N];中國人口報;2008年
10 涼州區(qū)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鄭宏元;涼州區(qū)人口計生局多措并舉溫暖返鄉(xiāng)人[N];武威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雪蓮;仫佬族流動人口與流出地社會變遷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2 馬桂萍;農民工市民化制度演進與創(chuàng)新[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3 阿不都艾尼;在京維吾爾族流動人口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任振宇;中國流動人口政治參與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 李雪銘;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連市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程治中;論城市化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7 李宏;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土地產權交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汪冬梅;中國城市化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3年
9 王建華;人口流動下的城鄉(xiāng)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唐曉東;投資視角下城市公用企業(yè)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樂;農民工社會融入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2 張江濤;農民工住房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3 楊清;當前城市化背景下流動人口住居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4 鞠德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流動人口廉租住宅建設初探[D];東南大學;2004年
5 李菲;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消極型城市化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吳燕青;新形勢下的城市人口機械增長調控與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金淞;社會治安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成慧君;關于城中村改造問題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9 張慧琪;農民工城市適應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瑾;城市化與中心城市的財政功能[D];天津財經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24391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43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