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犯罪中的公共空間盲區(qū)及其綜合治理
[Abstract]:The number and types of crime cases in urban public space are large, and the harm often spread to the whole city society and the public.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blind areas in public space is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projec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urban cr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ality of public space function, the mobility of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the opennes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lack of ownership of spatial ownership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space blind area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external form and intern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vides public space into three types: closed type, relative closed type and non-closed type, and expounds the main measures and work emphases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all kinds of blind areas in public space.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
【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4070100)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發(fā)曾;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間盲區(qū)及其綜合治理[J];人文地理;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衛(wèi)國;王京;暴磊;郭棟;;現(xiàn)代城市廣場與歷史文脈結合研究——邯鄲市王朗城址公園概念方案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2 趙建福,柯群帆;從“嚴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楊則東,李良軍,鹿獻章;遙感技術在合肥城市用地評定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地質;1997年01期
4 喻根,李良軍,鹿獻章,楊義忠,楊則東,常丹燕,周嶺,羅安珍;淮北市北區(qū)城市用地現(xiàn)狀遙感調查[J];安徽地質;1997年01期
5 儲金龍;城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統(tǒng)及其需求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6 吳濤;姜長征;;建筑設計視角下的我國城市空間塑造[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梁t ;城市環(huán)境設計三題議──兼談近年安徽城市建設[J];安徽建筑;2000年06期
8 韓勇;城市廣場與城市空間結構關系初探[J];安徽建筑;2001年05期
9 劉超;城市空間中殘留歷史建筑的保護與發(fā)展[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10 詹鋒;初探嘉興市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J];安徽建筑;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巴成寶;李湛東;;聊城市居住區(qū)綠化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2 張朝霞;王志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中論檢察機關的刑事政策改進[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王娟;;環(huán)境意象與犯罪行為預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池偉;;歷史街區(qū)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以福州“三坊七巷”為例[A];2011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1年
5 嚴巍;;片區(qū)文化遺產保護初探——以曲阜、鄒城文化片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蘇文松;周文生;;基于GIS的城市形態(tài)總體設計——以大慶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申利;;城市邊緣區(qū)城市設計的動態(tài)決策體系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劉梅梅;;論重慶市城鄉(xiāng)消防規(guī)劃[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9 王中;;基于反規(guī)劃理論下城市發(fā)展的新探索[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0分會場-生態(tài)文明視域中的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鵬;田亞平;鐘順清;劉彥;;衡陽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城鎮(zhèn)土地利用環(huán)境效益研究[A];人居環(huán)境學研究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斐菲;讓舊城的魅力再現(xiàn)[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2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羅高鵬;中國東北三省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青;核恐怖主義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姜文秀;美國“囚犯戰(zhàn)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忠;《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視域下私營部門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7 吳一洲;轉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的空間重構效應[D];浙江大學;2011年
8 彭歷;北京城市遺址公園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付剛;我國省會城市城市功能差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潘華志;權利沖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冬麗;城市公園中的空間立體系統(tǒng)營造[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一;城市居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現(xiàn)狀研究與動態(tài)思考[D];鄭州大學;2010年
3 陳軍;監(jiān)督管理過失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席曉鳴;論刑民交錯現(xiàn)象[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蘇成;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景源保護與旅游發(fā)展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臧慧;城市廣場空間活力構成要素及設計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永祥;莊河市群體性事件的化解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勇平;出監(jiān)監(jiān)獄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9 羅麗芳;流動人口犯罪發(fā)生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陳凱;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的毒品犯罪群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羲東;城市犯罪提出的新課題[J];了望;1998年31期
2 高祝南,劉海燕;我國城市犯罪的預防與控制[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王發(fā)曾;城市犯罪中的邊際空間盲區(qū)及其綜合治理[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4 王發(fā)曾;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間盲區(qū)及其綜合治理[J];人文地理;2002年04期
5 付有志,魏對歆;90年代城市犯罪研究芻議[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1998年05期
6 蔣雪巖;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犯罪問題及有關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7 凌勝強;當前我國城市犯罪原因探討[J];政法學刊;2003年03期
8 陳柳;;一個布朗族村落公共空間的調查[J];思想戰(zhàn)線;2008年S1期
9 楊驊驍;張福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中促成共識的基本方法[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呂效華;;培育鄉(xiāng)村社會公共空間的路徑選擇——以皖北農村為例[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靜玉;王發(fā)曾;;城市犯罪中的服務性公共空間盲區(qū)分析及綜合治理[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劉靜玉;王發(fā)曾;;城市交通性公共空間盲區(qū)犯罪防控分析及綜合治理[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發(fā)曾;;城市犯罪的空間防控——地理學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程序;周敏;;特大型鐵路客運站地區(qū)公共空間設計研究[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陳雪根;;公園周邊項目應體現(xiàn)私人空間對公共空間的尊重[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2年論文集[C];2002年
6 王發(fā)曾;;新時期我國社會變遷背景下的城市犯罪及其空間防控[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黃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間現(xiàn)狀及影響機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園村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茅劍;;建筑景觀場所與公共空間[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發(fā)曾;;城市犯罪空間盲區(qū)的綜合治理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勝男;;空間句法在城市犯罪分析與空間防控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斌峰;讓乘客享有良好“公共空間”[N];陜西日報;2007年
2 劉成友;給市民多一點公共空間[N];人民日報;2005年
3 ;民主決策需要激活公共空間[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4 ;昆明市河道沿岸公共空間保護規(guī)定(草案)[N];昆明日報;2008年
5 資深媒體人 滕朝陽;公共空間論專業(yè)是非何以可能[N];南方日報;2009年
6 上海大學教授 沈關寶;公共空間與社區(qū)機構[N];中國社會報;2001年
7 何必;從北大拒游看公共空間的缺失[N];中國經營報;2004年
8 雷頤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中國的公共空間[N];經濟觀察報;2007年
9 實習記者 胡芳邋記者 黎瓊;公共空間的藝術啟蒙[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莊振華(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生);打開“多樣性與希望”的公共空間[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駿;地鐵站域公共空間整體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8年
2 黃健文;舊城改造中公共空間的整合與營造[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葉敏;中國特色網絡民主形態(tài)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賴志凌;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構的倫理特質[D];復旦大學;2004年
5 彭大鵬;權力:社會空間的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吳士新;中國當代公共藝術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7 吳宜夏;與誰同做[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8 呂卓紅;川西茶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生成和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9 李文;城市公共空間形態(tài)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10 何建龍;城市向導[D];同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路陽;現(xiàn)代城市公共空間系統(tǒng)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2 姚愛秋;少數(shù)民族城鎮(zhèn)中心區(qū)公共空間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陶磊;綜合型醫(yī)院門診樓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任蓮志;城市中心區(qū)公共空間生態(tài)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吳涌;城市濱水區(qū)公共空間的更新[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李保寧;商業(yè)化背景下歷史街區(qū)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7 普艷杰;空間與社會關系的生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楊;城市公共空間互動環(huán)境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曹甜甜;公共空間室內景觀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10 黃佳鵬;網絡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過程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964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19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