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初查實然與應然的差異
本文關鍵詞:公安機關初查實然與應然的差異
【摘要】:我國公安機關的初查程序作為"實踐先行"的典范,其理論研究一直處于法學領域的盲區(qū),致使法律的滯后性顯而易見,初查的實然狀況與應然理想相去甚遠,初查的本源目的和特殊意義難以實現(xiàn)。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初查的規(guī)范性不足,立法對于初查程序的案件適用類型、審查時限、具體措施等方面的規(guī)定不僅零散,而且存在大量空白和矛盾之處。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分類號】:D631.2
【正文快照】: 一、初查的概念與立法狀況 所謂“初查”,是指公安機關的偵查部門在接到公安機關自主發(fā)現(xiàn)以及群眾扭送、報案、控告、舉報和嫌疑人自首的材料和線索之后,為判斷該材料或者線索是否真實、是否進行立案,而在一定期限內進行的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審查、調查活動①。初查的目的在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廖智宏;主編通聯(lián)意識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何林;許茨的主體間性理論初探[J];求是學刊;2005年03期
3 張冬梅;;主體間性哲學視域中的語際闡釋[J];求索;2010年05期
4 張再林;關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主體間性轉向”[J];人文雜志;2000年04期
5 于華東;論編輯過程中作者與編者的心理互動[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永海;胡洪力;;浙商社會網絡的后結構主義觀[J];商業(yè)研究;2010年10期
2 沙琦,馮建軍;論主體間性及其教育[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仝冠軍;論編輯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J];出版科學;2003年03期
4 楊國蘭;;期刊編輯與作者互動機制模式研究[J];重慶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彭志斌;;論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主體間性[J];重慶與世界;2011年15期
6 張方敏;;論傳播參與人的同質化發(fā)展[J];當代傳播;2011年03期
7 李文娣;;主體間性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小說(下半月);2009年06期
8 閆金山;;對主體間性的理解及其運用[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9 景君學;廖健太;;新型工業(yè)化之多元特征在當代中國的共生共棲[J];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10 阮月華;;談學報主編應有的基本素質[J];廣西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仝冠軍;;論編輯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A];中國編輯研究(2004)[C];2004年
2 燕祥;;高校學報編輯與作者的互動芻議[A];期刊發(fā)展趨勢與期刊評價標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琳;;主體間性視角中的翻譯主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立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汪懷君;人倫背景下的交往倫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何菊玲;教師教育范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連杰;梅洛—龐蒂的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安世遨;大學生對話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尹航;論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的主體間性內涵[D];山東大學;2010年
8 劉軍;刑法學中的被害人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蒙冰峰;主體間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10 吳曉春;信任視野下我國政府與大學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選朝;馬克思實踐生存論視域中的主體間性理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2 劉貞;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姜軍;主體間性視域中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4 趙建華;當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交往模式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1年
5 劉妍妍;馬克思交往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6 柴秀青;高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長榮;和諧與個體性[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岳偉;交往理論的教育意義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仝冠軍;中國古代編輯生存狀況研究及其理論分析[D];河南大學;2002年
10 王崢;我國中小學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潔;讀者觀:矛盾中的統(tǒng)率和主導——兼談文化綜合類期刊主編的讀者觀[J];編輯之友;2001年01期
2 黃勁松 ,王賽群;科學編輯的創(chuàng)新意識[J];編輯之友;2002年03期
3 鄧永財;編輯性格與編輯工作[J];編輯之友;2002年05期
4 梁玉梅;女人的天性與女性讀物選題的確立[J];編輯之友;2002年06期
5 郝幼幼;學報可讀性與配發(fā)作者照片[J];編輯之友;2002年06期
6 鄭永安,王夏林;試論作者隊伍的建設與穩(wěn)定[J];編輯之友;1997年04期
7 張繼鋒;期刊的活力來自讀者[J];編輯之友;1998年02期
8 楊春時;;不同領域的主體間性與美學建構[J];東方叢刊;2006年01期
9 程婧;學習能力是知識時代成功的保證[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10 廖智宏;主編前沿意識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端;刑事案件的管轄[J];人民司法;1979年08期
2 楊蘭鎖;對一般刑事案件的偵查不能忽視[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3 秦杰;江蘇省刑事案件45年演變的啟示[J];公安研究;1996年03期
4 王增福;有反必肅 有錯必糾 認真做好刑事案件的復查工作[J];人民司法;1978年04期
5 宗允留,夏吉先;前科能作為判刑的主要依據(jù)嗎?[J];人民司法;1979年03期
6 ;從一起駕車撞人的特大刑事案件中應吸取的教訓[J];人民司法;1982年12期
7 ;刑事案件執(zhí)行通知書中的刑期起止、關押抵刑日數(shù)和釋放日期應如何填寫?[J];人民司法;1983年11期
8 李滋占 ,房洪山 ,吳懷豹;刑事案件立案不足的成因及其矯正[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1994年05期
9 李大德;如何理解《關于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J];人民司法;1996年01期
10 任克勤;論刑事案件(二)──刑事案件發(fā)案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探討[J];公安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靜;王天平;;河南省DNA實驗室的組建和設想[A];第二次全國法醫(yī)物證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2 魏汝久;;第章環(huán)境刑事案件的辯護(草案)[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環(huán)境、資源與能源法律實踐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王麗君;陳剛;潘丹;;1起故意傷害刑事案件分析[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孫波;賈向紅;;刑事案件數(shù)字照片存儲淺談[A];中國感光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和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胡峻梅;李焱;霍克鈞;劉協(xié)和;;238例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為無精神病刑事案件初步分析[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陳光國;;藏族習慣法在判處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探討[A];民族學研究第十輯——中國民族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7 陳少恒;羅世廣;張平;;PCR-STR銀染分型技術在刑事案件中應用——附4例報告[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8 于佳艷;劉玉民;董慶東;呂桂平;;11個STR基因座在刑事案件中的應用——附2例報告[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沈均;龔彥濤;;Klinefelter's綜合癥司法鑒定責任能力探討[A];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社臨床心身疾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付翠;;事件相關電位在刑事案件測謊中的應用[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松林 律師;刑法對保險欺詐刑事案件規(guī)定的欠缺和對策[N];中國保險報;2002年
2 劉文;刑事案件宜集中審理[N];法制日報;2002年
3 ;刑事案件判決后能否再提起賠償訴訟[N];法制日報;2003年
4 記者吳亞東 通訊員潘從武;新疆高院改革刑事案件提審方式[N];法制日報;2003年
5 駱繼榮;“百日會戰(zhàn)”成效顯著[N];河北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盧軍 邵晶巖;刑事“私了”案件何進“了”[N];黑龍江日報;2005年
7 許漢生;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N];檢察日報;2002年
8 楊利群;刑事案件陪審制適用范圍應縮小[N];江蘇經濟報;2005年
9 陳立雄 劉志斌;刑事發(fā)案連月下降[N];人民公安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王春蘭;民事糾紛為何辦成刑事案件[N];人民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雨;刑事案件關聯(lián)分析與防控警務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毛建平;起訴裁量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陳金木;判決可接受性的實證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祖鵬;刑事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守寬;公正與效率視野下的我國刑偵體制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胡仁智;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8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李娟;《漢書》司法語義場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周欣;我國偵查權配置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芷;試論普通程序簡易審[D];蘇州大學;2003年
2 呂震風;刑事直訴案件偵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石偉偉;預設在刑事法庭詢問中的使用情況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高琳琳;論刑事案件報道中當事人的權利及其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黃冬梅;農村刑事案件私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蔣誠;我國刑事案件涉案物品價格鑒定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宋杰;論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之銜接[D];蘇州大學;2011年
8 李星和;中國熱點刑事案件網絡評論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9 周懿;C市公安派出所刑事案件辦理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10 鄭曦;論警察在刑事案件中的臨時人身控制權[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554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25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