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詐騙犯罪的新型特征與定罪模式的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金融詐騙犯罪的新型特征與定罪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根據(jù)近年來我國金融詐騙犯罪的新型特征,結(jié)合我國金融詐騙罪的定罪模式特點,對其中的缺陷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關(guān)鍵詞】: 金融詐騙罪 定罪模式
【基金】:上海市重點學科項目——刑法學(學科編號:S30901)資助
【分類號】:D917
【正文快照】: 一、中國金融詐騙犯罪的新型特征1、金融詐騙利用新型結(jié)算工具或新型支付手段,跨地域性增強。在現(xiàn)代科技浪潮的影響下,金融業(yè)逐漸實現(xiàn)了金融服務(wù)手段的高科技化與現(xiàn)代化。當基于電子化、信息化的金融活動取代傳統(tǒng)的金融活動形式成為主流,金融領(lǐng)域的欺詐方式也隨之花樣翻新。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遠,劉慶偉,侯建霞;“全國金融犯罪與金融刑法理論研討會”綜述[J];河北法學;2005年07期
2 劉遠,趙瑋;金融犯罪構(gòu)成形態(tài)的立法設(shè)計[J];人民檢察;2005年15期
3 李運平;王金貴;;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犯罪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人民檢察;2007年19期
4 吳玉梅;楊小強;;中德金融詐騙罪比較研究——以行為模式和主觀要素為視角[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年06期
5 毛玲玲;證券犯罪的罪量要素初探[J];政法學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廷生;楊軍;;論金融詐騙罪的客觀構(gòu)成形態(tài)[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肖乾利;;保險詐騙罪若干問題之審視[J];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3 李一凡;;金融犯罪認定與處理中的若干疑難問題研究[J];中國檢察官;2011年06期
4 曹廷生;;金融詐騙罪立法體系之重構(gòu)[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5 劉遠;;金融欺詐犯罪的概念及其功用[J];刑法論叢;2008年01期
6 劉遠;;危險駕駛的刑事責任問題探究[J];法學論壇;2009年06期
7 彭少輝;;金融犯罪新罪名司法適用的實證分析與理性反思[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王洪龍;;論金融詐騙犯罪的構(gòu)成模式及其立法選擇[J];前沿;2012年19期
9 楊軍;李娜;;論以客觀構(gòu)成為基點的金融詐騙罪定罪模式選擇[J];商業(yè)時代;2013年04期
10 吳玉梅;楊小強;;中德金融詐騙罪比較研究——以行為模式和主觀要素為視角[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利兆;保險詐騙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2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進對詐騙犯罪的影響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恒志;關(guān)于醉酒駕駛肇事行為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2 閆艷;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陸繼發(fā);危險駕駛罪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李娜;騙取貸款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廖天虎;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06年
6 朱砂;證券犯罪立法評判[D];吉林大學;2008年
7 楊青;信用證詐騙罪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曹廷生;論期貨犯罪的立法完善[D];山東大學;2008年
9 時禎奎;騙取貸款、票據(jù)承兌、金融票證罪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年
10 曹衛(wèi)鋒;信用卡詐騙罪若干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遠,劉慶偉,侯建霞;“全國金融犯罪與金融刑法理論研討會”綜述[J];河北法學;2005年07期
2 陳興良;作為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國刑法的探討[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3年03期
3 侯國云,陳麗華;金融詐騙罪認定的幾個問題[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05期
4 許其勇;;金融詐騙罪的立法重構(gòu)——從非法占有目的談起[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項華;金融詐騙犯罪規(guī)律[J];中國刑事警察;2004年03期
2 胡常龍;從證據(jù)法學視角析金融詐騙犯罪[J];河北法學;2005年07期
3 陳玉霞;;金融詐騙犯罪的風險防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02期
4 鄧濤;;金融詐騙犯罪及防范初探[J];湖北農(nóng)村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5 周朝煜;張筑穎;;論金融詐騙犯罪及其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0年01期
6 張惠芳;金融詐騙罪立法評析——從法益保護和立法模式談起[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劉彥輝,于逸生;金融詐騙罪主觀要件探析[J];求是學刊;2005年04期
8 胡蓉;;淺議金融詐騙犯罪的立法及完善[J];理論界;2006年02期
9 袁雪;;淺析金融詐騙罪[J];河北金融;2004年08期
10 湯強,王新宇;金融詐騙犯罪數(shù)額認定中的幾個問題[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聶立澤;張西俊;;網(wǎng)絡(luò)詐騙犯罪被害與被害預(yù)防[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浙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周振曉;金融詐騙罪的立法模式[N];檢察日報;2001年
2 趙秉志 許成磊;金融詐騙罪認定中的若干共性問題[N];法制日報;2003年
3 聶立澤 徐留成;金融詐騙罪立法完善構(gòu)想[N];法制日報;2003年
4 李龍;打擊金融詐騙犯罪 保證行業(yè)安全運行[N];金融時報;2001年
5 楊良敏;遏制金融犯罪高發(fā)[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6 陰建峰 廖萬里;當前刑事法治若干熱點問題[N];法制日報;2003年
7 記者 張守增;最高法院公布三起金融犯罪案件[N];人民法院報;2004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翟磊;黃光裕圣誕節(jié)定罪 焦點辯論“公”“私”界定[N];華夏時報;2009年
9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趙秉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法學博士 肖中華;銀行職員以詐騙手段侵吞資金的行為定性[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黃祥青;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單位財物行為的定性[N];人民法院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進對詐騙犯罪的影響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2 單曉華;金融詐騙罪基本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李睿;信用卡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錚;金融詐騙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楊曉東;金融詐騙犯罪的認定與防范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葉書君;我國金融詐騙罪定罪模式研究與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齊奎;金融詐騙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萬曉波;金融詐騙犯罪實務(wù)難點三題[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娜;金融詐騙罪的死刑廢止問題[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潔;金融詐騙罪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8 譚淦;定罪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9 林鐵;金融詐騙罪的罪數(shù)形態(tài)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閆洪升;金融詐騙犯罪偵查要點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0956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09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