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0 00:23
本文關鍵詞: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轉型 群體性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和諧社會
【摘要】:當前,我國已步入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群體性事件”一詞頻繁進入人們視野,而且從少量到多發(fā),從局部到大范圍,規(guī)模逐漸擴大,涉及面越來越廣,影響到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對群體性事件的研究已成為學術界緊迫而重要的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立足于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和法學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了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 首先,,界定了社會轉型期與群體性事件的內涵、特點,闡述了社會轉型期與群體性事件的關系。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與社會轉型密切相關。它是社會變革過程中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利益沖突的集中體現,是轉型過程中社會經濟秩序重建的產物。 其次,分析了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頻發(fā)的原因。我國群體性事件是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綜合反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認為社會經濟發(fā)展失衡是群體性事件爆發(fā)的主要原因,并分別從個人收入失衡、利益集團之間分配失衡、不同地區(qū)、產業(yè)和部門經濟發(fā)展失衡和公共政策失衡四個方面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失衡進行了闡述。而體制弊端和腐敗行為、法治理念的缺失、利益訴求渠道不暢等是導致群體性事件爆發(fā)的重要因素。 最后,針對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眾多問題,提出了群體性事件的防治對策。文章認為應對群體性事件應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先、公正效率、民主求實的四個原則。在預防群體性事件上,要樹立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正確看待群體性事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控制、治理群體性事件上,要促進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行政系統(tǒng)效能;加強法治建設,完善公益訴訟;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拓寬利益表達方式和做好群體性事件的善后工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群體性事件的理解,探討了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希望能正確認識群體性事件并對群體性事件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議,從而促進社會順利轉型,有效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社會轉型 群體性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和諧社會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31.43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緒論7-13
- 1.1 選題依據和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8
-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8-13
- 1.3.1 國內研究現狀8-11
- 1.3.2 國外研究現狀11-13
- 2 社會轉型期的群體性事件13-26
- 2.1 社會轉型期的內涵13-14
- 2.2 群體性事件概述14-20
- 2.2.1 群體性事件的概念14-15
- 2.2.2 群體性事件的特點15-20
- 2.2.3 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階段20
- 2.3 社會轉型對群體性事件的影響20-22
- 2.4 群體性事件的理論解析22-26
- 2.4.1 人民內部矛盾理論22-23
- 2.4.2 社會結構沖突理論23-24
- 2.4.3 集群行為理論24-25
- 2.4.4 風險社會理論25-26
- 3 我國群體性事件的原因分析26-32
- 3.1 社會經濟發(fā)展失衡26-29
- 3.1.1 個人收入嚴重失衡26-27
- 3.1.2 利益集團之間經濟利益分配失衡27
- 3.1.3 不同地區(qū)、產業(yè)和部門經濟發(fā)展不均衡27-28
- 3.1.4 公共政策不平衡28-29
- 3.2 行政體制弊端29-30
- 3.3 法治理念缺失30
- 3.4 利益訴求渠道不暢30-32
- 4 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路徑32-44
- 4.1 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原則32-33
- 4.1.1 以人為本32
- 4.1.2 預防為先32
- 4.1.3 公正、效率32-33
- 4.1.4 民主、求實33
- 4.2 標本兼治,防控群體性事件33-44
- 4.2.1 正確看待群體性事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33-36
- 4.2.2 促進經濟發(fā)展,完善分配制度36-37
- 4.2.3 提高行政系統(tǒng)效能37-39
- 4.2.4 加強法治建設,完善公益訴訟39-41
- 4.2.5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41-42
- 4.2.6 拓寬利益表達方式42
- 4.2.7 做好群體性事件的善后工作42-44
- 5 結論44-45
- 參考文獻45-5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50-53
- 致謝53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蔡道通;毛澤東刑法哲學思想論綱[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黃建文;新時期執(zhí)政黨社會整合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032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00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