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公民信仰危機及其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宗教倫理與信教大學生道德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長安大學》 2015年
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公民信仰危機及其對策研究
賈艷霞
【摘要】: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都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人們享受著變革成果,順應變革要求的同時,也受到這種變革的沖擊,尤其是在觀念上的變化,使人們的思想得到極大的解放,但也有不利的影響,比如社會信仰的缺失,信仰危機的產(chǎn)生將會滋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嚴重影響社會健康發(fā)展。轉(zhuǎn)型期如何重建正確的社會信仰觀,對完善我國社會制度體系,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論文首先界定了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的涵義及其現(xiàn)代性、矛盾性和復雜性的特征,接著分析信仰及公民信仰的涵義、信仰的生成機制、剖析信仰特征,然后概括了中西方信仰差異,接著對信仰危機的概念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轉(zhuǎn)型期信仰危機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趨利化、虛偽化、碎片化和迷;。進而剖析了信仰危機的四種表現(xiàn)形式: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失落、中國傳統(tǒng)道德信仰的式微、金錢權力的極度崇拜、封建迷信的死灰復燃,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失落成為信仰危機的發(fā)端。接著通過經(jīng)濟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三方面剖析信仰危機產(chǎn)生的原因,指出粗放式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貧富差異的增大成為人們難以迸發(fā)信仰認同的情感因素,而公民法治精神淡漠、公平正義缺失成為信仰迷茫的主要原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尊榮不在和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離析成為信仰危機的致命因素。最后針對信仰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提出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固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內(nèi)核以實現(xiàn)文化信仰的傳承和堅守,形成文化的歸屬感和榮耀感,形成公民堅定的社會主流信仰;優(yōu)化社會公正和全民服務的大環(huán)境,形成一種社會確信;在制度上通過完善制度體系,提升法律的尊嚴,堅持依法治國作保障,倡導法治精神,建立公允的分配制度和有效的人民民主制度,形成全社會的信仰追求,保障積極向上的社會信仰體系的生成,信仰的建立必將促成中國夢的實現(xiàn)。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奇葆;;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年04期
2 趙東海;梁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述略[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陳新漢;信仰及其確信可信結構[J];玉溪師專學報;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華東師范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李向平;[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琳;現(xiàn)代性的信仰困境與信仰塑造[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秦寧波;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德權;陳興亮;;藏族傳統(tǒng)體育起源發(fā)展與宗教文化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沈靜;;略論科學與道德的關系[J];安徽工學院學報;1983年01期
3 程美娟;;橇起地球的“支點”——“人”的終極存在及其價值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4 李妍;;論新教之于美國社會的重要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鄭師渠;;歐戰(zhàn)后國人的“對西方求解放”[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羅進;;傳統(tǒng)孝文化與歷史教學[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24期
7 劉國銘,劉治修;從文化視角看宗教的政治問題——以先進文化抵御敵對勢力的宗教滲透[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林秀琴;大眾化[J];東南學術;2003年02期
9 何勇;“自救”和“他救”的雙重變奏——對二十世紀上半葉知識分子和民眾關系的闡釋[J];德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馬小紅;;試論“傳統(tǒng)”中國憲政發(fā)展中的失落[J];法學家;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唐嘉榮;;左腦型教育導致道德危機[A];云南省思維科學學會、云南省邏輯學會2007年聯(lián)合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2 陳廷湘;吳燕;;抗日根據(jù)地的民主政治與抗戰(zhàn)民眾動員[A];“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3 張頤武;;“現(xiàn)代性”與“凝視”的焦慮[A];東方叢刊(1995年第3輯 總第十三輯)[C];199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德斌;農(nóng)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小豹;當代青年道德信仰論[D];中南大學;2011年
3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邵長虎;馬克思宗教批判理論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5 崔振成;現(xiàn)代性社會與價值觀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華忠;善的支撐[D];吉林大學;2012年
7 張拴平;張申府哲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8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黃玉順;超越知識與價值的緊張:“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符杰祥;“道”與“路”[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苗;國民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論爭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毅勇;蔡尚思學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媛媛;伊甸園善惡之花在人間的開放[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吉玉嬌;宗教倫理與信教大學生道德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陳琳;儒家“仁愛”與基督教“圣愛”思想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D];西北大學;2011年
6 張倩倩;尼布爾神學人性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王雷生;錢賓四《論語新解》探微[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李衛(wèi);1921—1949:中國共產(chǎn)黨與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四次論戰(zhàn)[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旺;東鄉(xiāng)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偉勝;新文化運動時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D];鄭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羨林;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2 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3 馮培;;關于當代青年的信仰觀重構問題初探[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01期
4 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張曉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度看[J];長白學刊;2011年01期
6 馬麗絲;;關于我國加強軟實力建設的初步思考[J];黨的文獻;2007年05期
7 逄先知,冷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fā)展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貢獻[J];黨的文獻;1999年01期
8 王瑾;;文化軟實力建設與意識形態(tài)安全[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6期
9 陳江進;郭琰;;試析西季威克功利主義的性質(zhì)及其影響[J];道德與文明;2007年03期
10 洪曉楠;林丹;;馬克思主義文化軟實力理論述要[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孫磊;[N];光明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呂紹剛;[N];人民日報;2009年
3 李長春;[N];人民日報;2011年
4 傅守祥;[N];學習時報;2009年
5 ;[N];人民日報;2012年
6 馮書泉;[N];人民日報;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燕華;社會轉(zhuǎn)型期信仰危機的歷史原因探析[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李要鵬;付凱欣;;網(wǎng)絡時代青少年信仰危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J];青年探索;2007年03期
3 張紅艷;;鄉(xiāng)土社會變遷中法律信仰危機的思考[J];行政與法;2008年08期
4 劉娜;;國人信仰危機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J];消費導刊;2010年08期
5 李向東;;權力的信仰危機[J];決策與信息;2011年01期
6 劉景旺;;論信仰危機的解決之道[J];人民論壇;2011年05期
7 常麗麗;;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信仰危機與重建[J];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8 丁玉琴;;論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社會信仰危機[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嚴梅;;信仰危機的理論根源思考[J];人民論壇;2012年23期
10 李向平;;社會轉(zhuǎn)型與信仰危機[J];檢察風云;2013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顧偉康;;“信仰危機”漫筆[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2 黃慧珍;;從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看信仰危機[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3 李驪明;;關于當代信仰危機及價值導向問題的反思[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4 張親霞;;當代青年信仰危機探源[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萬俊人;;信仰危機的“現(xiàn)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釋[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6 徐紅梅;;在認識青年信仰危機問題上需處理好的幾對辯證關系[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7 劉長林;;論社會轉(zhuǎn)型與中國人生哲學的重建——陳獨秀、胡適、梁漱溟為中心[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華東師范大學 李向平;[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建軍;[N];中國教育報;2012年
3 周芙蓉 劉勤兵 師洋洋;[N];中國民族報;2014年
4 武警四川省總隊 高凱;[N];解放軍報;2014年
5 李向平;[N];中國民族報;2012年
6 郭宇廷;[N];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南瑞;[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2年
8 李拯;[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3年
9 邵道生;[N];鐵嶺日報;2006年
10 鞏春源;[N];中國航天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慶宗;在理性與價值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萍;信仰危機與價值選擇[D];蘇州大學;2006年
2 徐金玉;社會轉(zhuǎn)型中的信仰危機與信仰重建[D];燕山大學;2012年
3 賈艷霞;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公民信仰危機及其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4 劉艷艷;當代中國轉(zhuǎn)型期信仰危機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孫曉婷;當代社會信仰危機的哲學反思[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賈利靜;當代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及其消解[D];山東大學;2012年
7 崔遠航;當代中國社會的信仰危機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辛大朋;科技時代的法律信仰危機[D];西南大學;2011年
9 羅澤斌;當代大學生信仰危機根源及對策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鑫;當代中國高校大學生信仰危機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宗教倫理與信教大學生道德行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70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