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08:34
孝是人類基于自然性的血緣關系而生發(fā)出來的一種觀念,作為一種觀念它是原始的、零碎的、不系統(tǒng)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將孝的觀念和行為加以概括、抽象并上升到理論,于是孝道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孝道,伴著中國歷史走向封建化的腳步,也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鬃訒r期儒家孝道確立,儒家孝道的確立對傳統(tǒng)孝道的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孟子豐富和發(fā)展了儒家孝道。主張人性本惡的荀子從禮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孝道應重視禮義教化,荀子的孝道思想已具有封建孝道的色彩!抖Y記》是眾多典籍中,闡揚孝道最豐富的一本書。對孝行面面俱到的規(guī)范,使人之常情演變成硬性規(guī)定。這種禮成為孝道的外在體現(xiàn)和踐履途徑,后人對形式的過分追求反映了《禮記》規(guī)范下孝道的虛偽性!缎⒔洝吠ㄟ^對不同階層孝行的不同規(guī)定,將孝道思想更加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以教孝為切入點,移孝作忠,闡發(fā)了最具忠敬色彩的孝治思想。到這時,倫理與政治緊密結合,孝道思想的轉構在理論上基本完成!叭V”學說把神學迷信融入到孝道當中,深化了前人的孝道觀。在“三綱”中把君臣、父子等人身依附關系神秘化、神圣化,使孝道以綱常名教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孝道由家庭倫理擴展為社會倫理、政治倫理,孝與忠相輔相...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三、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四、本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傳統(tǒng)孝觀念的形成和特點
一、學術界對傳統(tǒng)孝觀念確立時間的研究
二、孝的內涵
三、殷商和西周孝觀念的主要特點
四、孝與孝道的區(qū)別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
一、孔子平實的孝道觀
(一) 孔子孝道觀的內容
(二) 孔子孝道思想的影響
二、孟子對儒家孝道的豐富和發(fā)展
(一) 親親原則的建立
(二) 孝悌地位的提升
(三) 其它
三、荀子具有封建色彩的孝道思想
(一) 納孝入禮
(二) 從義不從父
(三) 重隆君、輕孝父
第四章 封建孝道的最終確立
一、《禮記》規(guī)范下的孝道
(一) 禮與孝道的關系
(二) 《禮記》規(guī)范下的孝道
二、《孝經》中孝道思想的轉構
(一) 由孝親上升到以忠君為核心的孝治
(二) 孝治的實現(xiàn)與成就
三、孝觀念向封建孝道轉化的最終完成
(一) 韓非的"三事"思想
(二) "三綱"理論的提出
四、對后世的影響
(一) 孝道的消極影響
(二) 孝道中的積極因素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孝傳統(tǒng)的形成及現(xiàn)代際遇[J]. 吳鋒. 孔子研究. 2001(04)
[2]論傳統(tǒng)孝道的文化生態(tài)根源[J]. 朱嵐.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 2001(01)
[3]試論孝道觀念的產生及倫理政治化[J]. 王長坤. 西安聯(lián)合大學學報. 2001(01)
[4]后現(xiàn)代狀況下的倫理學志向與文化更新——梁燕城、萬俊人對話錄[J]. 梁燕城,萬俊人,唐文明. 開放時代. 2000(09)
[5]論孝為仁之本[J]. 朱嵐. 中國哲學史. 1999(02)
[6]友與兩周君臣關系的演變[J]. 查昌國. 歷史研究. 1998(05)
[7]倫理精神與宗教境界[J]. 樊浩. 孔子研究. 1997(04)
[8]“孝”的文化內涵及其嬗變——“孝” 字的文化闡釋[J]. 宋金蘭. 青海社會科學. 1994(03)
[9]“孝”與家庭文明[J]. 魏英敏.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01)
[10]論孝觀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時代[J]. 康學偉.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2(02)
本文編號:3405388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三、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四、本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傳統(tǒng)孝觀念的形成和特點
一、學術界對傳統(tǒng)孝觀念確立時間的研究
二、孝的內涵
三、殷商和西周孝觀念的主要特點
四、孝與孝道的區(qū)別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
一、孔子平實的孝道觀
(一) 孔子孝道觀的內容
(二) 孔子孝道思想的影響
二、孟子對儒家孝道的豐富和發(fā)展
(一) 親親原則的建立
(二) 孝悌地位的提升
(三) 其它
三、荀子具有封建色彩的孝道思想
(一) 納孝入禮
(二) 從義不從父
(三) 重隆君、輕孝父
第四章 封建孝道的最終確立
一、《禮記》規(guī)范下的孝道
(一) 禮與孝道的關系
(二) 《禮記》規(guī)范下的孝道
二、《孝經》中孝道思想的轉構
(一) 由孝親上升到以忠君為核心的孝治
(二) 孝治的實現(xiàn)與成就
三、孝觀念向封建孝道轉化的最終完成
(一) 韓非的"三事"思想
(二) "三綱"理論的提出
四、對后世的影響
(一) 孝道的消極影響
(二) 孝道中的積極因素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孝傳統(tǒng)的形成及現(xiàn)代際遇[J]. 吳鋒. 孔子研究. 2001(04)
[2]論傳統(tǒng)孝道的文化生態(tài)根源[J]. 朱嵐.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 2001(01)
[3]試論孝道觀念的產生及倫理政治化[J]. 王長坤. 西安聯(lián)合大學學報. 2001(01)
[4]后現(xiàn)代狀況下的倫理學志向與文化更新——梁燕城、萬俊人對話錄[J]. 梁燕城,萬俊人,唐文明. 開放時代. 2000(09)
[5]論孝為仁之本[J]. 朱嵐. 中國哲學史. 1999(02)
[6]友與兩周君臣關系的演變[J]. 查昌國. 歷史研究. 1998(05)
[7]倫理精神與宗教境界[J]. 樊浩. 孔子研究. 1997(04)
[8]“孝”的文化內涵及其嬗變——“孝” 字的文化闡釋[J]. 宋金蘭. 青海社會科學. 1994(03)
[9]“孝”與家庭文明[J]. 魏英敏.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01)
[10]論孝觀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時代[J]. 康學偉.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2(02)
本文編號:34053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0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