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建安士人德才觀的嬗變研究 ——以曹操的“求賢令”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6-11 02:47
  建安時期是兩漢經學向魏晉玄學轉型的重要時期,建安士人德才觀的嬗變在這一思想過渡轉型時期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曹操的“求賢令”不僅是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提煉,也是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催化劑。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思想比較以及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的方法,以曹操的“求賢令”為中心,對建安士人德才觀的嬗變進行研究。首先,本文揭示了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思想背景,論證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必然性。黨錮之禍致使東漢末年儒家倫理的衰弱,儒家之重德傳統(tǒng)受到了質疑;黃巾起義為道教和佛教倫理思想的傳播與發(fā)展提供了途徑,沖擊了儒家倫理體系;士人階層中普遍存在的“矯激”現(xiàn)象又促使法家思想復興,法家循名責實的思想重回士人的視野之中。其次,本文梳理了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歷史進程,論證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必然趨勢。《求賢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德才觀,否定了廉德,強調了才能;《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以“非德”的思想傾向為主導,分裂了德與才的關系,倒置了德與才的地位;《舉賢勿拘品行令》則徹底瓦解了士人重德的傳統(tǒng),造就了極端重才輕德的德才觀。再次,本文總結了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倫理意蘊,論證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意義。在闡釋德與才的...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之緣起與意義
        一、研究之緣起
        二、研究之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之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之對象
        二、研究之方法
    第三節(jié) 研究之綜述與評價
        一、研究之綜述
        二、研究之評價
第二章 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思想背景
    第一節(jié) 黨錮之禍與儒家倫理的衰弱
        一、黨錮之禍對士人的迫害
        二、“清議”與婞直之風的消亡
        三、神秘化與教條化的儒家倫理思想
    第二節(jié) 黃巾起義與佛道倫理的發(fā)展
        一、黃巾起義對社會的沖擊
        二、道教倫理思想的傳播
        三、佛教倫理思想的傳播
    第三節(jié) “矯激”現(xiàn)象與法家思想的復興
        一、“矯激”現(xiàn)象對德才觀的曲解
        二、法家思想重回士人階層之視野
        三、“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jié) 唯才是舉:德才觀嬗變的開始
        一、“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二、廉德的衰弱與瓦解
        三、士人對“唯才是舉”的回應
    第二節(jié) 士有偏短:德才觀嬗變的深化
        一、“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二、德才關系的分裂
        三、德才地位的倒置
    第三節(jié) 勿拘品行:德才觀嬗變的完成
        一、“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二、從事政治生活:“非鄉(xiāng)愿之徒,既茍合之士”
        三、遠離政治生活:“越名教而任自然”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倫理意蘊
    第一節(jié) 德與才概念的闡釋
        一、德與名的混淆
        二、才與實的混淆
        三、“才性之辯”的內涵轉變:從德才之辯到名實之辯
    第二節(jié) 德與才關系的辨析
        一、德與才的同一性
        二、德與才的優(yōu)先性
        三、政治視域中的德才關系:德性與政治功能
    第三節(jié) 德與才實踐的反思
        一、君子人格的培育養(yǎng)成:弘揚仁與孝
        二、德才并舉的取士制度:九品官人法
        三、德才兼?zhèn)涫咳说默F(xiàn)實性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建安士人德才觀嬗變的現(xiàn)代啟示
    第一節(jié) 德才觀與公民的道德建設
    第二節(jié) 德才觀與干部選用的標準
    第三節(jié) 德才觀與反腐敗斗爭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魏晉政權的演變與潁川地區(qū)士族及人才的發(fā)展——兼論九品中正制的影響[J]. 洪衛(wèi)中.  江漢論壇. 2016(10)
[2]曹操唯才是舉思想的道德詰難與現(xiàn)代治理價值[J]. 劉崧.  領導科學. 2016(04)
[3]漢晉之際儒家賢能觀念的變化[J]. 閻秋鳳.  中州學刊. 2015(09)
[4]德與才的較量:從“唯才是舉令”到九品中正制[J]. 郝虹.  孔子研究. 2015(01)
[5]德才關系的歷史審視與現(xiàn)實意義[J]. 許曉桃.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14(03)
[6]從劉劭《人物志》看才性說的個人觀[J]. 涂明君.  中國哲學史. 2014(02)
[7]論漢末士風的嬗變——從“婞直”到新人格的追求[J]. 魯紅平.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8]智德·智能·才性四本——漢魏之際從重智德到尚智能的演變及影響[J]. 孔毅.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4)
[9]東漢中后期士人倫理生活管窺[J]. 王渭清.  倫理學研究. 2009(05)
[10]魏晉風度的前奏——論東漢后期士人的“激詭之行”及其影響[J]. 王永平.  浙江社會科學. 2008(11)

博士論文
[1]“人道”與“孝道”-儒家核心倫理的省察[D]. 王麗珍.南開大學 2014
[2]君子與名士—漢晉士人理想人格轉型之研究[D]. 馬鵬翔.南開大學 2014
[3]當代中國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研究[D]. 劉萬民.東北師范大學 2014
[4]曹魏士風遞嬗與文學新變[D]. 張?zhí)m花.浙江大學 2012
[5]自然之性與善的理想[D]. 尚建飛.華東師范大學 2008
[6]東漢魏晉南北朝士風研究[D]. 李磊.華東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曹操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 葉少杰.重慶師范大學 2011
[2]漢魏之際士人精神狀態(tài)研究[D]. 張繼剛.西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236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236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75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