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批判與重構
發(fā)布時間:2021-03-07 21:38
生命倫理學建立在普遍理性原則的基礎上,奉行二元論的思維方法,身體長期被忽視。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和新的生物技術的應用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瓦解著生命倫理學的實踐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建立在涉身自我基礎上的身體倫理學被提出,它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方法論作為指導,對生命倫理學進行批判與重構,為生命倫理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用女性主義和現(xiàn)象學準確理解身體倫理學的理論基礎“涉身自我”的物質性與含混性便顯得至關重要,身體倫理學中的身體就是梅洛-龐蒂意義上的身體,是身心交織的身體,也是感受的、體驗的身體,開放世界中的身體,多元情境中的身體。正是鑒于身體的這種特性,涉身自我的形成才具有可變性和不穩(wěn)定性,由此身體倫理學尤為重視體驗和差異,關注具體的情境。身體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批判和重構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即主張不可判定性,打破決定性以及關注特殊性。在中國,身體倫理學對重構生命倫理學的新進路,尋找技術和倫理規(guī)范之間合適的張力,以及關注弱勢群體的價值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論文主要思路、內容及創(chuàng)新和不足
第一章 生命倫理學面臨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生命倫理學面臨的困境:實踐有效性的缺失
二、生命倫理學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 后現(xiàn)代身體理論對普遍理性原則的沖擊
(二) 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身體的不確定性
第二章 身體倫理學的提出
一、何謂身體倫理學
二、身體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一) 感知的身體、體驗的身體
(二) 開放世界中的身體
(三) 多元情境中的身體
第三章 身體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批判
一、主張不可判定性
二、打破決定性
三、關注特殊性
第四章 身體倫理學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一、重構生命倫理學的新進路
二、尋找技術與倫理規(guī)范之間合適的張力
三、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命價值
參考文獻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做的項目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虛擬世界擴展的倫理問題——翟振明教授訪談[J]. 計海慶. 哲學分析. 2010(03)
[2]涉身理性:自然化認識論的發(fā)展契機[J]. 李淑英.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9(04)
[3]身體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的后現(xiàn)代視域[J]. 周麗昀. 學術月刊. 2009(06)
[4]人的尊嚴與生命倫理學[J]. 張國安.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9(06)
[5]五個層面的挑戰(zhàn)與三大理論難題——試論基因倫理[J]. 沈銘賢.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8(02)
[6]醫(yī)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猜鄙——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J]. 沈銘賢.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7(12)
[7]發(fā)展器官移植技術,保護病人和器官捐獻人權益[J]. 邱仁宗.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3)
[8]人類能力的增強——第8屆世界生命倫理學大會學術內容介紹之三[J]. 邱仁宗.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7(05)
[9]第八屆世界生命倫理學大會關于醫(yī)學專業(yè)精神和醫(yī)患關系研討內容綜述[J]. 邱仁宗.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2)
[10]走出生命倫理的兩難困境[J]. 沈銘賢,張利萍.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1)
本文編號:3069845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論文主要思路、內容及創(chuàng)新和不足
第一章 生命倫理學面臨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生命倫理學面臨的困境:實踐有效性的缺失
二、生命倫理學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 后現(xiàn)代身體理論對普遍理性原則的沖擊
(二) 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身體的不確定性
第二章 身體倫理學的提出
一、何謂身體倫理學
二、身體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一) 感知的身體、體驗的身體
(二) 開放世界中的身體
(三) 多元情境中的身體
第三章 身體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批判
一、主張不可判定性
二、打破決定性
三、關注特殊性
第四章 身體倫理學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一、重構生命倫理學的新進路
二、尋找技術與倫理規(guī)范之間合適的張力
三、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命價值
參考文獻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做的項目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虛擬世界擴展的倫理問題——翟振明教授訪談[J]. 計海慶. 哲學分析. 2010(03)
[2]涉身理性:自然化認識論的發(fā)展契機[J]. 李淑英.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9(04)
[3]身體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的后現(xiàn)代視域[J]. 周麗昀. 學術月刊. 2009(06)
[4]人的尊嚴與生命倫理學[J]. 張國安.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9(06)
[5]五個層面的挑戰(zhàn)與三大理論難題——試論基因倫理[J]. 沈銘賢.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8(02)
[6]醫(yī)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猜鄙——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J]. 沈銘賢.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7(12)
[7]發(fā)展器官移植技術,保護病人和器官捐獻人權益[J]. 邱仁宗.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3)
[8]人類能力的增強——第8屆世界生命倫理學大會學術內容介紹之三[J]. 邱仁宗. 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 2007(05)
[9]第八屆世界生命倫理學大會關于醫(yī)學專業(yè)精神和醫(yī)患關系研討內容綜述[J]. 邱仁宗.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2)
[10]走出生命倫理的兩難困境[J]. 沈銘賢,張利萍.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7(01)
本文編號:30698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