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道德場:一種道德哲學范式的轉換

發(fā)布時間:2018-04-24 03:40

  本文選題:個體論 + 整體論 ; 參考:《東岳論叢》2014年12期


【摘要】:個體論和整體論是傳統(tǒng)道德哲學研究的兩大基本范式。但無論是個體論還是整體論,都存在著一定的理論缺陷和實踐障礙,F(xiàn)代社會文明面臨的諸多道德問題、倫理困境呼喚我們實現(xiàn)個體論和整體論的整合,通過一種道德哲學范式的轉換來謀求新的出路。于是,立足于個體且發(fā)散至整體的"道德場"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基于關系視角的"場"的哲學思維,內(nèi)含著"個體上升為主體"的道德哲學邏輯。這一范式的整合與轉換,無疑增強了道德哲學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解釋力和干預力。
[Abstract]:Individualism and holism are two basic paradigms of traditional moral philosoph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theoretical defects and practical obstacles in both individualism and holism. Many moral problems faced by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 ethical dilemma calls for u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ndividualism and holism, and to seek a new outlet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moral philosophy paradigm. Thus, the moral field,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and diverges to the whol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t is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field" based on the angle of relation, which contains the moral philosophy logic of "individual rising as subject". The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is paradigm has undoubtedly strengthened the explanatory power and interventionist power of moral philosophy to the real life.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B8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立;關于市場概念的探討[J];財經(jīng)研究;1987年08期

2 王冰;馬克思的市場理論研究[J];經(jīng)濟評論;1995年06期

3 戚衛(wèi)紅;陳延斌;;“道德場”之存在研究[J];求索;2011年08期

4 樊浩;倫理的文化本性與文化定位[J];中州學刊;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傳文,張紅;試論道德與法律的矛盾運動——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分析對象[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歐元雕;王一雅;黃邦漢;;企業(yè)核心價值觀的范式轉換[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劉曉玉,童繼平;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5年02期

4 張正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范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李曉文;;寓價值教育于學生主體成長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武威利;關巍;;近代科學哲學發(fā)展進程要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7 黃建軍;;視覺文化研究的三個范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蔡輝明;;美國公共行政學思潮的范式變遷——路徑、劃分和邏輯[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趙亮;;論社會革命和科學革命的異同[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焦方輝;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倫理精神構建[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顏燁;;安全社會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5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義知多少——對庫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張志偉;;波普爾、庫恩與傳統(tǒng)科學觀[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田闖;王紫琳;;波普爾與庫恩科學哲學思想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婁瑞雪;;試析科學合理性問題—以一種歷史演變的角度[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10 楊韜;;對科學發(fā)展的重新認識——構建中國科學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宗建;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權衡定律的機理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婷;生物技術發(fā)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思坤;影響力最大化與價值鏈增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姬鵬超;儒家政治倫理思想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影響與啟示[D];湘潭大學;2010年

6 黃衛(wèi)平;論庫恩語言學轉向的根源[D];湘潭大學;2010年

7 劉瑜;馬克·布勞格經(jīng)濟學方法論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羅云;舍勒技術哲學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黃獻清;交往實踐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鄭媛媛;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生成維度問題的思考[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趙明立;市場含義的探討[J];財貿(mào)經(jīng)濟;1982年09期

2 林子力;論計劃與市場[J];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198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麗翔;;論市場與道德場之主體同構[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08年06期

2 戚衛(wèi)紅;陳延斌;;“道德場”之存在研究[J];求索;2011年08期

3 丁元,趙光敏;社會道德場初探[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4 易法建;;試論道德場的本質(zhì)[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易法建;;道德場初論[J];文史博覽;2005年18期

6 陳曉靜;楊競業(yè);;道德場形態(tài):境界的反思與批判[J];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7 曾釗新;;論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場[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3年0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超;班級道德場研究——班級道德教育透視[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7950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950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11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