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中烏托邦精神的倫理旨趣
本文關鍵詞:政治生活中烏托邦精神的倫理旨趣
【摘要】:烏托邦精神是人類理性的期盼精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理想社會是烏托邦精神最根本的倫理旨趣。然而,進入到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烏托邦式的社會實踐容易被指責為極大之惡,政治生活的本真性也屢屢遭到各種虛假政治形式的僭越。對烏托邦精神和政治生活的消極性指責容易消解人們對至善的期盼,阻礙個體在有限的生活世界中追求完滿德性、創(chuàng)造永恒意義;貧w政治生活的目的性價值,重視具有前瞻性和期望性的烏托邦精神是當代社會發(fā)展實踐的必然要求。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華僑大學生活哲學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亞里士多德德性類型及其統(tǒng)一性研究”(2014CZX05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華僑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經(jīng)費”(13SKGC-QT02)的支持
【分類號】:B82-051
【正文快照】: —、“烏托邦”及其當代遭遇 “烏托邦”(utopia)—詞始見于16世紀英國思想家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該詞的主體部分“topia”來自古希臘語“TO’IIOS”,表有“地點”、“地方”、“地域”$等意思。u“”可能是來自古希臘語(0Y) —詞,一般作為否定副詞用在主句中,包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海曉君;;烏托邦的民主與道德和諧價值觀重述[J];法制與社會;2009年18期
2 張彭松;;烏托邦的困境與希望的哲學反思[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2期
3 張彭松;;中西烏托邦觀念:比較研究及文化啟示[J];孔子研究;2010年04期
4 趙超;馬京鵬;;危機、反抗、烏托邦——2010年第6屆國際馬克思大會綜述[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0年12期
5 J.哈貝馬斯;薛華;;新的非了然性——福利國家的危機與烏托邦力量的窮竭[J];哲學譯叢;1986年04期
6 李雁;;論烏托邦的概念與歷史形態(tài)[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年01期
7 張翼;;消失的烏托邦[J];世界博覽;2013年12期
8 馬少華;烏托邦里的性和家[J];書屋;2002年12期
9 張麗娜;馬爾庫塞與審美烏托邦[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周寧;東風西漸:從孔教烏托邦到紅色圣地[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雙利;;烏托邦與我們——論恩斯特·布洛赫的烏托邦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4)[C];2004年
2 周春生;;莫爾的烏托邦不是空想世界——莫爾理想政治觀評述[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安徽元一房地產(chǎn)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賈智紅;走向社區(qū)烏托邦[N];安徽日報;2004年
2 山東師范大學 周均平;審美烏托邦:烏托邦研究的新趨向[N];文藝報;2008年
3 大連 張興德;社會轉(zhuǎn)型呼喚理論創(chuàng)新[N];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董四代 武夷學院教授;呼喚健康的烏托邦精神[N];福建日報;2011年
5 童世駿(上海);社會主義意味著什么?[N];社會科學報;2001年
6 中央財經(jīng)大學教授 袁東;今日“西方”:極度自負趕走了自信[N];上海證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偉;詹姆遜與烏托邦理論建構[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2 周黎燕;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史麗萍;朝鮮古代烏托邦文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4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彭松;社會烏托邦理論反思[D];清華大學;2004年
6 李丹;烏托邦思想研究:理論探微·發(fā)展脈絡·殊異甄析[D];吉林大學;2012年
7 張雙利;烏托邦、死亡和歷史的終結[D];復旦大學;2004年
8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與探索:英國烏托邦文學的嬗變[D];四川大學;2006年
9 宋秀梅;烏托邦時代個體命運的藝術備忘錄[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靜嫻;烏托邦與現(xiàn)代性交織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惠芬;烏托邦的歷史考辨與現(xiàn)實價值[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2 蔡偉;烏托邦理論的傳統(tǒng)特征與當代轉(zhuǎn)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晗;回歸烏托邦[D];鄭州大學;2004年
4 楊紅偉;論烏托邦的概念及其政治意義[D];武漢大學;2004年
5 賈婕;論烏托邦范疇的人文價值[D];山西大學;2007年
6 韋良時;想象的困境——論詹姆遜的烏托邦文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蔡峻嶺;反面烏托邦文學的意蘊及其價值[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8 陳晗;解讀烏托邦的兩難困境[D];鄭州大學;2007年
9 秦冬雪;永不落幕的文化關切[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康許培;烏托邦思想當代價值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675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6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