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義利論與正確義利觀
本文關鍵詞:船山義利論與正確義利觀
更多相關文章: 義利 社會價值導向 重利輕義 中國思想史 重要論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貴義 極端利己主義 存理 批判性反思
【摘要】:正義利之辨是貫穿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論題,歷代思想家都曾對這一范疇進行過研究和探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法諸家圍繞義利關系就展開相互辯難,大體形成了重義輕利論(儒家),重利輕義論(法家),義利并重論(墨家),義利俱輕論(道家)。迨至宋明,義利之辨更是成為社會價值導向和價值取
【分類號】:B82-092
【正文快照】: 義利之辨是貫穿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論題,歷代思想家都曾對這一范疇進行過研究和探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法諸家圍繞義利關系就展開相互辯難,大體形成了重義輕利論(儒家),重利輕義論(法家),義利并重論(墨家),義利俱輕論(道家)。迨至宋明,義利之辨更是成為社會價值導向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德芝,邱瑞嬋;試論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義利統(tǒng)一”的價值特征[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0年02期
2 凌蘇玲;略論社會主義義利觀[J];廣西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3 鄭孟煊,黃紹汪;論社會主義義利觀的基本特性[J];青海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4 歐陽潤平;義利觀新論[J];求索;2000年06期
5 戴榮明;社會轉型時期的義利之辯[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6 張樹卿;簡論儒、釋、道的義利觀[J];松遼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7 邱瑞嬋;正確把握義利關系的價值取向[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8期
8 盛婉玉;先秦義利觀的歷史反思[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9 郭芳;金韌;;評價傳統(tǒng)義利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共沈陽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4期
10 曾素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義利觀的特征[J];求實;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吉慶;;關于傳統(tǒng)義利觀念及其歷史變遷的思考[A];歷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C];1995年
2 李德芝;邱瑞嬋;;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義利關系的價值導向[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3 齊鐵志;何曉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義利觀[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4 羅江文;林鴻程;;談儒家義利觀及其對后世的影響[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王信倍;田嘉薇;;儒家義利觀的時代意義與當代青少年的義利觀教育[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6 王和平;;知識分子要樹立與踐行正確的義利觀[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懿梅;;徽商義利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永祥;;淺論朱熹的義利觀[A];02’中國北!吨祆渌枷肱c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許珠武;;儒家義利觀內(nèi)在精神的現(xiàn)代詮釋[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10 夏乃儒;;孔子的義利觀與當代的文化建設[A];炎黃子孫叢刊(1)——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文化建設[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晶晶;百年義利 百年榮光[N];首都建設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郭俐君;實業(yè)+資本“義利”突重圍 [N];中國工業(yè)報;2005年
3 程敢 本報記者 朔方;追尋“義利”的足跡[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4年
4 實習記者 馮曉彤;百姓口碑是義利金字招牌[N];首都建設報;2011年
5 孫英 江蘇省江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社會轉型背景下義利觀淺析[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2年
6 記者 周萌;義利連鎖店年內(nèi)擬開至30家[N];首都建設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劉先琴;確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N];光明日報;2004年
8 黃楠森;義利統(tǒng)一 義先于利[N];人民日報;2002年
9 常宣文;誠實守信 義利相容[N];常州日報;2006年
10 中共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蔡曉明;樹立正確的義利觀[N];九江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璐;晚清義利觀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2 劉向軍;社會主義義利辯證法[D];中共中央黨校;199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啟偉;傳統(tǒng)義利觀的歷史發(fā)展及其當代價值[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房宏君;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義利矛盾辨析及調(diào)節(jié)[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3 周延齡;新時期義利問題探微[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義利觀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5 楊改紅;義利統(tǒng)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倫理基礎[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6 趙昊天;試論先秦諸子的義利觀及其政治意義[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志奇;中國傳統(tǒng)義利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8 劉華堂;古代中西方義利觀之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月霞;社會主義義利觀及實現(xiàn)途徑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關潔;我國當代經(jīng)濟轉型與義利觀的建構[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1885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8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