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研究
本文關鍵詞: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從而產生了規(guī)模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特別是在經濟條件落后的貧困山區(qū)。近年來,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但是在縣級地區(qū)進行留守兒童管理、關愛、保護工作僅僅依靠縣級政府管理的單一模式并不現實。共青團組織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其性質決定了它具有替黨和政府做好青少年事務的職責。本研究根據群團組織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利用理論分析法、文獻分析法以及實地調研法對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現狀進行了歸納,分析了其不足和制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策略,為縣級團組織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持,對L縣共青團組織更好的關愛留守兒童、推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首先對L縣的背景、L縣共青團組織和留守兒童的現狀做了闡述,并分析出了L縣共青團組織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的豐富政府功能、創(chuàng)新公共管理體制、彌補市場失靈的三大作用與組織留守兒童群體、引導留守兒童成才、服務留守兒童成長和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四大功能。在此基礎上重點對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基本內容進行了歸納,指出了未成年人保護、預防青少年犯罪、少先隊工作、志愿服務和希望工程五個方面的內容,并評估了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在提供物質幫助,改善留守兒童生活質量、提供心理支持,改善留守兒童情感世界、提供學習幫助,改善留守兒童學習狀況三個方面的主要成效。在成效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工作動力不足、關愛活動內容空洞、關愛方式單一、影響力弱四個方面的不足。造成這些不足的主要制約因素是經濟社會急速變革的沖擊、共青團組織自身建設缺陷、部分團干部觀念陳舊,作風不嚴、工作缺乏實際調研,脫離留守兒童群體以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經費保障不到位這五個原因。最后,在分析了上述不足和制約因素之后,本文對L縣共青團組織如何積極有效參與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提出了破除體制障礙,創(chuàng)造開放格局、加強自身建設,轉變職能、加強培訓學習,從嚴治團、增強工作調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整合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五個方面的對策。受研究水平和研究條件限制,制約因素的研究還不夠深刻,所提出的對策也不夠完善,值得日后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基層團組織 關愛留守兒童 服務型團組織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297;D669.5
【目錄】:
- 摘要5-6
- ABSTTRACT6-11
- 第一章 導論11-18
- 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2-13
- 1.2.1 研究的目的12
- 1.2.2 研究的意義12-13
- 1.3 研究的理論依據13-14
- 1.3.1 群團組織理論13
- 1.3.2 共青團職能理論13
- 1.3.3 新公共服務理論13-14
- 1.4 國內外研究綜述14-17
- 1.4.1 國外研究現狀14-15
- 1.4.2 國內研究現狀15-16
- 1.4.3 研究評述16-17
- 1.5 研究思路、方法17
- 1.5.1 研究思路17
- 1.5.2 研究方法17
- 1.6 研究創(chuàng)新點17-18
- 第二章 L縣留守兒童現狀18-26
- 2.1 L縣共青團組織現狀18-19
- 2.1.1 L縣共青團組織概況18
- 2.1.2 L縣共青團組織的特點18-19
- 2.2 L縣留守兒童現狀19-23
- 2.2.1 L縣留守兒童概況19-20
- 2.2.2 L縣留守兒童生存現狀分析20-23
- 2.3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作用與功能23-26
- 2.3.1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作用23-24
- 2.3.2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功能24-26
- 第三章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現狀分析26-35
- 3.1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基本內容26-31
- 3.1.1 關愛留守兒童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主要內容26-27
- 3.1.2 關愛留守兒童在預防未成年犯罪方面的主要內容27-28
- 3.1.3 關愛留守兒童在少先隊方面的主要內容28-29
- 3.1.4 關愛留守兒童在志愿服務方面的主要內容29-30
- 3.1.5 關愛留守兒童在希望工程方面的主要內容30-31
- 3.2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主要成效31-35
- 3.2.1 提供物質幫助,改善留守兒童生活質量32-33
- 3.2.2 提供心理支持,改善留守兒童情感世界33-34
- 3.2.3 提供學習幫助,改善留守兒童學習狀況34-35
- 第四章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不足及制約因素35-41
- 4.1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不足35-36
- 4.1.1 工作動力不足35
- 4.1.2 兒童活動內容空洞35-36
- 4.1.3 關愛方式單一36
- 4.1.4 關愛活動影響力弱36
- 4.2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制約因素分析36-41
- 4.2.1 經濟社會急速變革的沖擊36-37
- 4.2.2 共青團組織自身建設缺陷37
- 4.2.3 部分團干部觀念陳舊,作風不嚴37-38
- 4.2.4 工作缺乏實際調研,脫離留守兒童群體38
- 4.2.5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經費保障不到位38-41
- 第五章 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基本策略41-45
- 5.1 破除體制障礙,創(chuàng)造開放格局41-42
- 5.1.1 爭取黨政重視,支持關愛留守兒童工作41
- 5.1.2 整合多方資源,完善關愛工作社會化運作機制41-42
- 5.2 加強自身建設,轉變職能42
- 5.2.1 加強自身建設,鞏固和健全共青團組織體系42
- 5.2.2 轉變職能,,打造“服務型”、“樞紐型”團組織42
- 5.3 加強培訓學習,從嚴治團42-43
- 5.4 增強工作調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43-44
- 5.4.1 增強工作調研能力43
- 5.4.2 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43-44
- 5.5 多渠道籌措資金44-45
- 5.5.1 確保財政資金到位44
- 5.5.2 積極籌措社會資金44-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48
- 致謝48-49
- 作者簡介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菲,彭年發(fā),謝青霞;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在高校育人中的生力軍作用[J];中國地質教育;2001年04期
2 王祖強;永遠跟黨走——浙江共青團成立80周年[J];浙江檔案;2002年05期
3 楊品三;共青團組織如何參與企業(yè)信訪調解工作[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S1期
4 申紅興;如何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在生產中的作用——淺談“雙爭”活動的方法與途徑[J];石油政工研究;2002年06期
5 路寧;;共青團應在服務青年中幫助青年成才[J];交通職業(yè)教育;2002年02期
6 符策良;共青團組織必須切實代表和維護青年權益[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張偉;共青團職能定位與“第三部門”[J];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8 溫暖,夏三忠,李群;共青團組織在“打工文化”塑造中的價值體現[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江洪;歷史新起點:共青團組織應變轉型和能力體系建構[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烏蘭那日蘇;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始杰;江洪;;共青團組織創(chuàng)新體系的構建[A];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1999-2000)[C];1999年
2 廖飛;;代前言 以合作精神共同構建和諧社會——在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開幕式上的歡迎辭[A];貴州與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孫淦;;在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上的講話[A];貴州與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明波;;把握四個要點 提高合作能力[A];貴州與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貴州與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合作宣言[A];貴州與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共青團組織泛(4+1)合作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李艷亭;趙凱;;陜飛公司共青團組織引導青年成長成才探析[A];2012年中國航空學會管理科學分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7 江洪;;社會轉型與中國共青團組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8 尹正偉;李憶紅;陳玲;;改革開放:中國共青團組織發(fā)展的探索與前瞻[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9 江洪;魏宏純;;互聯(lián)網與共青團組織實現“兩個全體青年”的新空間[A];網絡時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六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10)[C];2010年
10 謝延智;;以“十五大”精神為指針,努力促進共青團文化建設[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強邋祝福;共青團“服務青少年月”啟動[N];內蒙古日報(漢);2008年
2 周遠邋實習生 殷秦瑋;共青團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召開一次全會[N];河北日報;2008年
3 張磊;更好地實踐科學發(fā)展觀[N];湖北日報;2008年
4 記者 馬玉濤;寧夏率先實現共青團縣縣上網工程全覆蓋[N];寧夏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幸 實習生 何言;我市共青團組織5年工作譜寫青春樂章[N];重慶日報;2012年
6 共青團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西藏共青團加強新媒體建設[N];西藏日報(漢);2012年
7 記者 閆雪潔;推進共青團事業(yè)新發(fā)展[N];阿勒泰日報(漢);2012年
8 記者 黃國清;緊跟黨走 擔當使命 履職盡責 加強建設[N];湄洲日報;2013年
9 記者 張遠;共青團上饒市委三屆二次全會召開[N];上饒日報;2013年
10 記者 徐楊;團市委部署推進“共青團五大工程”實施[N];雙鴨山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敏;中國共青團組織職能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葛建剛;新時期共青團組織職能轉變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曲天宇;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3 田相宇;遼陽市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4 張曉磊;共青團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5 曹暉;榆次區(qū)共青團團干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徐祺;共青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角色及其實現路徑[D];寧波大學;2015年
7 王歡;現代市域共青團組織運行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8 高曙光;新時期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9 胡丹;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10 謝冰;共青團組織培養(yǎng)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 ;2009年
本文關鍵詞:L縣共青團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27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7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