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婦女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經(jīng)驗及啟示
本文選題:婦女干部 切入點:干部任用 出處:《黨的文獻》2015年02期
【摘要】: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高度重視婦女干部的選拔任用,在實踐中逐步積累了一些基本經(jīng)驗,強調(diào)將面向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選拔任用婦女干部的基本要求,并注重培養(yǎng)教育,特別是注重從艱苦的革命斗爭實踐中鍛煉和提拔婦女干部,讓她們接受革命的洗禮。同時,黨還堅持"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德才兼?zhèn)?的干部標準,對婦女干部在政治水平、工作成績、群眾基礎(chǔ)等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全面考察。這一套選拔任用干部的經(jīng)驗不僅在當時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對今天黨的干部任用和組織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women cadres, gradually accumulated some basic experience in practice, and emphasized that it would face the masses, go deep into the masses, rely on the masses and come from among the masses. To go to the masses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women cadres,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and education, especially to train and promote women cadres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arduou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so that they may be baptized by the r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y also adheres to the cadre line of "appointment of meritocracy" and the standard of cadre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olitical level and achievements of women cadres. This set of experience in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dres was not only effective at that time, but also still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s cadre appoin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today.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分類號】:D262.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留寶;羅國輝;;多重權(quán)力網(wǎng)絡下的秘密組織——以抗戰(zhàn)時期山西秘密組織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張富文;張磊;;試論劉少奇的黨性修養(yǎng)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3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錢守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保障農(nóng)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吳元康;陳獨秀國家統(tǒng)一思想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4期
6 賈立臣;;“三個最大的機會主義的錯誤”探源——剖析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政治報告中的一個論點[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7 王海光;;遵義會議前中共中央高層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對毛澤東領(lǐng)導權(quán)威形成的歷史考察[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8 常松;;談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的報刊精神[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9 李紅梅;;三青團成立的原因新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10 石國亮;再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與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明;;“客郵”、“客卿”與郵權(quán)——兼論中國近代政治的歷史境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2 岳思平;;論新四軍的鐵軍精神[A];鐵流12——紀念新四軍成立70周年[C];2007年
3 李格;;毛澤東籌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計劃和基本原則[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劉維芳;;毛澤東對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貢獻[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葉張瑜;;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解決香港問題戰(zhàn)略決策的歷史考察[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永君;王曉書;;建國初期毛澤東利用資本主義經(jīng)濟成分的思想[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敏先;曹冬梅;;論毛澤東關(guān)于社會主義改造的正確抉擇和設想[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程珂;;再論建國前夕毛澤東對美國的和解努力[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丁明;馮小麗;;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外交方針中的經(jīng)濟因素[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林明;;試論楊善集的農(nóng)民運動思想[A];旗幟飄揚——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人物研究論文選[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祁冰;20世紀上半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政策的演變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4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6 靳書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超越[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8 陳東;國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晶;中國特色多黨合作制度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李翠杰;論和諧社會建構(gòu)中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唐劍君;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歷史考察[D];湘潭大學;2010年
5 高喜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國際戰(zhàn)略研究[D];西安郵電學院;2010年
6 王玉春;制度變遷視閾下的青年政治參與探析[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胡涵;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品質(zhì)[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丁凌;建國初期的政治社會化研究(1949年—1956年)[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春想;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論爭研究(1927.7-1937.7)[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聶苗;國民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論爭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海栻;;淺談婦女干部的培養(yǎng)[J];商;2012年20期
2 ;中W人民拃行總行關(guān)懷農(nóng)村婦女干部的疾苦[J];中國金融;1956年23期
3 臧華義;;一個嚴重問題:鄉(xiāng)鎮(zhèn)婦女干部源短流細[J];領(lǐng)導科學;1989年10期
4 李其炎;;大力培養(yǎng)造就婦女干部——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J];學習與研究;1992年03期
5 呂文學,謝軍;婦女干部的角色藝術(shù)[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6 少嶺;克旗建立年輕婦女干部跟蹤調(diào)查檔案[J];黨建與人才;1999年12期
7 唐云濤;;淺析婦女干部的自身障礙及其跨越[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鄭剛;;中國女子大學:抗戰(zhàn)時期中共培養(yǎng)婦女干部的一次有益探索[J];婦女研究論叢;2011年06期
9 楊利民;;關(guān)于進一步提高婦女干部素質(zhì)的幾個問題[J];組織人事學研究;1995年05期
10 李翠蓮;要重視婦女干部問題[J];探索與求是;199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素芳;蘆建紅;;寧夏婦女干部教育培訓問題及對策研究[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與政策設計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春杰;元陽重視培養(yǎng)選拔婦女干部[N];紅河日報;2008年
2 通訊員 李伍洲 王峰 徐佑華;浠水為婦女干部健康成長鋪坦途[N];黃岡日報;2007年
3 莫益路邋唐彥樂;興賓區(qū)四管齊下打造婦女干部成長平臺[N];廣西日報;2008年
4 高連珠;營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 促進婦女干部成長[N];撫州日報;2009年
5 慧祖文 記者 韓潔;匯川區(qū)充分發(fā)揮農(nóng)村婦女干部作用[N];遵義日報;2010年
6 徐光雷;定日縣197名婦女干部獻愛心捐助8590元[N];日喀則報;2008年
7 竇澤;神池:推動婦女干部進村“兩委”班子[N];忻州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鄒才仁 通訊員 黃海文 羅濤;同等條件下先推多推婦女干部[N];中國婦女報;2012年
9 記者 劉玉;我市女干部領(lǐng)導能力培訓班開班[N];衡水日報;2006年
10 記者 劉玉;顧秀蓮為我市婦女干部培訓班作報告[N];衡水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鐘曼麗;社會性別視角下的我國婦女干部選拔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674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6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