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研究(1912-1949)
發(fā)布時間:2017-06-19 19:10
本文關鍵詞: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研究(1912-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學術著作是傳承學術思想、傳播學術成果的重要工具,學術著作出版有助于促進學術成果的交流。因此,學術的發(fā)展不僅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發(fā)展狀況,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出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術界動蕩起伏、波瀾壯闊,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涌入,中國的學術界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先進知識分子們在學術上的訴求,又迫切希望傳播給社會大眾,引起學術界和社會的共鳴和關注,在客觀上促進了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學術與出版交叉融合,學術著作呈現繁榮盛景,一批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不斷涌現,有些著作至今仍在重印,惠澤學林!耙允窞殍b可知興替”。民國時期,中華書局作為第二大民營出版機構,在學術著作出版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學術著作出版的經驗依然值得現在出版界借鑒。 論文通過對1912-1949年間中華書局出版的學術著作進行篩選分析,將中華書局出版的學術著作劃分為古籍型學術著作和原創(chuàng)型學術著作。通過對學術著作進行量化分析,可以看出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經歷了起步期、繁榮期、衰退期三個階段,并揭示出學術著作出版以人文社科類為主、自然科學類為輔特點,譯介型西方學術著作形成以歐美日為主、其他國家影響甚微的特點。同時,詳細論述中華書局作家群體、編輯群體、譯者群體與學術著作出版之間的關系,最后總結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的貢獻。 論文總共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紹了本文的選題緣由、學術著作概念的界定、中國傳統(tǒng)學術轉型的背景以及現階段中華書局學術著作研究現狀。 第二部分: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概況。首先,介紹學術著作出版的背景,包括政治背景、經濟背景、文化背景三個方面,其次,對將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按照選題資源的不同劃分為古籍型學術著作與原創(chuàng)型學術著作。 第三部分: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特點分析。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對學術著作的學科、國別、出版形式進行分析。 第四部分: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與編、譯、著群體。分別介紹作家群體、編輯群體和譯者群體與學術著作出版之間的關系。 第五部分: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貢獻。主要從中國近現代學科體系的建設、學術著作出版規(guī)范意識等等介紹。 第六部分:結語。簡要回顧了全文內容,指出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對現代出版業(yè)的啟示。
【關鍵詞】:中華書局 學術著作 出版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39.29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0
- 1.1 選題緣由11
- 1.2 中國傳統(tǒng)學術轉型11-12
- 1.3 學術著作概念界定12-14
- 1.3.1 學術的含義12-13
- 1.3.2 學術著作的概念界定13-14
- 1.4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的研究現狀14-17
- 1.4.1 新中國成立前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研究的文獻綜述14-15
- 1.4.2 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研究的文獻綜述15-17
- 1.5 研究內容、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17-20
- 2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概況20-33
- 2.1 學術著作出版的背景20-23
- 2.1.1 政治背景20
- 2.1.2 經濟背景20-21
- 2.1.3 文化背景21-23
- 2.1.3.1 新式文化的建立21
- 2.1.3.2 留學運動的興起21-22
- 2.1.3.3 外國學者訪華對學術活動的促進22
- 2.1.3.4 學術研究社團空前活躍22-23
- 2.2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階段劃分23-27
- 2.2.1 起步期(1912-1919)25-26
- 2.2.2 繁榮期(1920-1937)26-27
- 2.2.3 衰退期(1938-1949)27
- 2.3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類型27-33
- 2.3.1 古籍型學術著作28-29
- 2.3.2 原創(chuàng)型學術著作29-33
- 2.3.2.1 中國學者自主創(chuàng)作型學術著作29-30
- 2.3.2.2 譯介型學術著作30-33
- 3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特點分析33-44
- 3.1 學科特點分析33-36
- 3.1.1 以人文社科為主、自然科學為輔33-35
- 3.1.2 自然科學類學術著作以中國學者自著為主,不乏經典著作35-36
- 3.2 西方譯介學術著作分析36-42
- 3.2.1 譯著國別分析37-39
- 3.2.2 譯介西方學術著作學科分析39-40
- 3.2.3 譯介西方學術著作的啟示40-42
- 3.3 出版形式分析42-44
- 3.3.1 重印與再版42
- 3.3.2 以叢書出版為主42-44
- 4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與編、譯、著群體44-50
- 4.1 學術著作作者群體44-46
- 4.1.1 專家學者參與學術著作出版44-45
- 4.1.2 學術團體參與出版45-46
- 4.2 編輯群體參與學術著作出版46-48
- 4.3 譯者群體與學術著作出版48-50
- 5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1912-1949)的貢獻50-56
- 5.1 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學科體系的建立50-51
- 5.2 推進學術著作出版的規(guī)范化51-52
- 5.3 形成了一系列學術著作出版經驗,為學術著作出版提供了借鑒52-56
- 5.3.1 編輯與學者一體化,有助于拓展選題資源,提高內容質量52-54
- 5.3.2 與文人學者保持良好的關系有助于培養(yǎng)學術群體54
- 5.3.3 與文化團體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有助于彰顯學術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54-56
- 6 結語56-58
- 參考文獻58-61
- 致謝61-62
- 附錄:中華書局學術著作書目(1912-1949)62-20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少鵬;;早期創(chuàng)造社與胡適的翻譯論爭[J];安徽史學;2009年06期
2 謝長法;留美學生與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立[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3 吳永貴;《中華教育界》對我國近代教育科研的貢獻[J];中國編輯;2003年02期
4 吳江江;;學術著作特征與出版政策研究[J];出版廣角;1999年12期
5 雷群明;學術著作出版的困境及出路[J];出版與印刷;1994年02期
6 姜新;留學歐美人士與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J];民國檔案;2002年04期
7 吳永貴;淺論中華書局對我國現代學術文化的貢獻[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2年08期
8 熊國禎;;淬礪百年的文化追求——關于中華書局優(yōu)良編輯傳統(tǒng)的點滴思考[J];中國編輯;2012年03期
9 汪維真;關于解決學術著作出版難問題的思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版);1996年05期
10 龔書鐸;晚清西學約議[J];近代史研究;1991年02期
本文關鍵詞: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研究(1912-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34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46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