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與“中間路線”研究
本文關鍵詞:《觀察》與“中間路線”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五四運動后,各種社會思潮扎根于中國,自由資本主義在中國迅猛發(fā)展?箲(zhàn)以后,國共兩黨開始了激烈的角逐,“中間勢力”也參與到了其中,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政治力量。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是“中間勢力”的中流砥柱,他們代表著“中間勢力”的走向和理念,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留學歐美,深受歐美國家民主政治的熏陶,特別是歐美的憲政在他們心目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創(chuàng)辦刊物,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另一種是直接創(chuàng)建政黨,參加實際的政治過程!队^察》就是屬于第一種,他的創(chuàng)辦人是儲安平,早年曾經(jīng)留學英國,深受費邊社的影響。歸國后,儲安平先是在《客觀》雜志供職,后決心創(chuàng)辦自己的刊物,儲安平以“民主、自由、進步、理性”作為刊物的主旨,邀請了當時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中的各界名流,作為刊物的撰稿人。《觀察》中以政論性的文章作為“帽子文章”,也是《觀察》的特色,大多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評判,其中不乏對于國民黨執(zhí)政當局的批評,以及對于中共的評價。此外,《觀察》還有各地通訊和介紹國外情況的文章,由于很多撰稿人都曾經(jīng)留學海外,這方面的文章也是著力很大!队^察》在當時的眾多刊物中,因為其評論風格和辦刊水平,可謂是獨樹一幟,《觀察》發(fā)行量最高時達到了十萬多份,在民國時期辦報熱潮中,《觀察》無疑是當時極具代表性的刊物之一,反映了特定歷史階段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了人們無限思考。 本文擬以《觀察》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特別是《觀察》對國共兩黨的態(tài)度,對國民黨的執(zhí)政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對于中共的態(tài)度則是經(jīng)歷了由“不解”到支持的轉(zhuǎn)變!队^察》在憲政和社會經(jīng)濟方面的闡述也頗多,特別是《觀察》撰稿人對于憲政的支持,也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對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心理分析。
【關鍵詞】:觀察 儲安平 中間路線 自由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2;G239.2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6
-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10-11
-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1-15
- (一) 關于儲安平和《觀察》周刊的研究狀況11-13
- (二) 關于“中間路線”的研究13-15
-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15-16
- 第一章 《觀察》創(chuàng)刊歷史背景16-27
- 第一節(jié) “中間勢力”興盛與《觀察》創(chuàng)刊16-20
- 一、 戰(zhàn)后“中間勢力”的興盛16-19
- 二、 《觀察》的創(chuàng)刊19-20
- 第二節(jié) 《觀察》辦刊思想的特點20-27
- 一、 “文人論政”思想傳統(tǒng)的延續(xù)21-22
- 二、 自由主義的“前沿陣地”22-24
- 三、 獨立的政治評論24-26
- 四、 立志影響青年26-27
- 第二章 《觀察》與戰(zhàn)后國共政爭27-41
- 第一節(jié) 對國民黨的批評與建議27-32
- 一、 對國民黨及其政權的批評27-30
- 二、 對于國民黨執(zhí)政的合理性分析30-31
- 三、 對國民黨執(zhí)政提出了建議31-32
- 第二節(jié) 對中共由“不解”到支持32-37
- 一、 “不解”中共高度的“蘇聯(lián)化”33-34
- 二、 “不解”中共的軍隊34-35
- 三、 “不解”中共的和平談判35-36
- 四、 對中共的理解和支持36-37
- 第三節(jié) 堅決反對內(nèi)戰(zhàn)37-41
- 第三章 《觀察》與“中間路線”41-60
- 第一節(jié) 《觀察》的“憲政夢”41-47
- 一、 “憲政夢”首要的是結束國民黨的一黨專政42-43
- 二、 “憲政夢”的基礎是實行民主政治43-45
- 三、 “憲政夢”需要把法律制度化45-46
- 四、 “憲政夢”需要借鑒他國有益經(jīng)驗46-47
- 第二節(jié) 《觀察》的外交觀47-51
- 一、 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外交尊嚴47-49
- 二、 反對與美蘇任何一方結盟49-51
- 第三節(jié) 《觀察》的經(jīng)濟觀51-60
- 一、 內(nèi)戰(zhàn)問題的本質(zhì)是“經(jīng)濟斗爭”51-52
- 二、 經(jīng)濟自由與經(jīng)濟平等問題52-54
- 三、 通貨膨脹問題54-57
- 四、 土地改革問題57-60
- 第四章 《觀察》被封與“中間勢力”的衰落60-67
- 第一節(jié) 《觀察》的被封60-62
- 第二節(jié) “中間勢力”的衰落62-67
- 結語67-70
- 參考文獻70-72
- 后記7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金民;;《新水滸》主旨“救世”說[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2 何旺生;;士風與文風——讀《任f 與南朝士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史應勇;由經(jīng)有數(shù)家、家有數(shù)說到括囊大典、貫通六藝——論鄭玄通學的產(chǎn)生[J];安徽史學;2004年02期
4 王慧;;劉少奇的新聞實踐與思想[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5 陳慧敏;;論宗教意識缺失對中國傳統(tǒng)失意文人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楊霞;;從“后漢三賢”的天道觀看東漢士人個體意識的萌發(fā)[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鐘雅瓊;;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與政治關系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8 王澤慶;董宏勝;;論沈從文的理性批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9 汪大金;;儒“道”、士人與文化品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王亞風;;金谷集會的文化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3 盛洪;;天命與民權(初稿)——探尋中華文明的憲政框架之一[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4 相力;卜然然;;略論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張景平;;士與二十世紀的實踐性儒學——試論劉爾p樀乃枷、蕦及其意义[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6 王振星;;“嵇康”與盧俊義的夢意象——金圣嘆“梁山泊英雄驚惡夢”解讀[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7 王鷺娟;李朝平;;“教育過度”問題研究綜述[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內(nèi)涵及其文化意義——兼論屈原與儒家修身觀念的異同[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9 黃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中的“上海形象”[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付長珍;;從“還鄉(xiāng)”到“疏離”——現(xiàn)代性視閾中的當代知識分子與農(nóng)村問題[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9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辰;明代私債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雷;法家君主專制理論與秦朝的興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秦佳;國民黨民眾運動研究(1924—1937)[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觀察》與“中間路線”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42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34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