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雜志人物報道敘事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人物》雜志人物報道敘事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人物報道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報刊雜志最為重要的報道方式之一,幾乎所有的雜志都會以新聞人物作為封面,人物專訪和特寫也成為常規(guī)欄目。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的極大豐富導致讀者更愿意看到個人的故事和觀點,另一方面則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人們也希望通過他人的行為來定義自己。但遺憾的是,針對人物報道操作方式的研究并不多見,無法為一線的新聞從業(yè)人員提供更多技術上的幫助。 本文采用個案研究和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敘事學理論分析了《人物》雜志人物報道的特點,在借鑒國內外關于敘事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別從敘事結構、敘事時間、敘事視角和敘事技巧等方面入手,試圖總結歸納出人物稿件寫作的敘事方式,為新聞寫作實踐與研究提供切實可行的范式。
【關鍵詞】:人物報道 敘事方式 敘事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32;G21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3
- 一、選題來源及意義7
- 二、研究角度7-9
- 三、研究綜述9-10
- 四、創(chuàng)新點及特色10-11
- 五、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人物》的敘事結構13-20
- 一、因果線性結構13-16
- 二、復線交織結構16-18
- 三、聚合式結構18-19
- 四、片段式結構19-20
- 第二章 《人物》的敘事時間20-28
- 一、時序20-23
- 二、頻率23-24
- 三、時距24-28
- 第三章 《人物》的敘事視角28-36
- 一、視角區(qū)分28-29
- 二、視角變化29-33
- 三、人物話語表達形式33-36
- 第四章 《人物》的敘事技巧36-45
- 一、人物框架36-39
- 二、設置懸念39-41
- 三、制造沖突41-42
- 四、動作描寫42-43
- 五、使用對話43-45
- 結語45-47
- 參考文獻47-48
- 致謝4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慧;;安貝托·艾柯的小說敘事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2 王達敏;《徽商》:面對歷史敘事[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洪增流,管建明;敘事角度中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意識[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4 周濤;論魯迅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陳琳;;原文聚焦與譯文選詞——《紅樓夢》文學翻譯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6 高曉芳;;《大明宮詞》劇本的敘事學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李偉民;;后經(jīng)典敘事中的黃梅戲:莎士比亞喜劇《無事生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童肖瓊;;文體學分析在EFL語篇教學中的實踐性探討[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張慎琳;葉曉青;;獨特的敘述視角與反諷意味的生成——吳組緗《官官的補品》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10 唐曉妍;;鏡子的兩面——淺析愛倫·坡《威廉·威爾遜》與斯蒂文森《化身博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戴方方;;《最藍的眼睛》的多文本敘事結構和多元敘述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闕詩濤;;《紅字》前言創(chuàng)作的真實目的[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月亭;;《德伯家的苔絲》中敘述視野的由“小”變“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姚志文;;試析新聞作品經(jīng)典化的可能性[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高永亮;;社會轉型期的網(wǎng)絡媒介敘事:情緒宣泄與利益訴求的表達[A];新聞學論集(第24輯)[C];2010年
6 施琳玲;陳霖;;網(wǎng)絡空間醫(yī)患話語權失衡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A];2012年度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2年
7 王億本;;大眾非言語傳播的說服功能研究[A];新聞學論集第29輯[C];2013年
8 許靜;董湘君;吳琦;藍軍;;媒介圖式的建構及其效果分析—以“天價醫(yī)療費事件”報道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8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9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國華裔女性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晶;跨越文字與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紹杰;《名利場》敘事技巧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2 申衛(wèi)峰;《足球》報國際足球深度報道的敘事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潘紅英;時政深度報道的傳播符號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曉媚;中美媒體對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經(jīng)濟角色的建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徐惠嫻;符號學視域下的《華爾街日報》中英文網(wǎng)站報道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楊陽;無暇浪漫: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鄭闖;鏡像與他者:《印度時報》涉華報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路曉輝;史蒂文森主要小說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韓偉杰;敘事理論視閾下《一位女士的畫像》主題闡釋[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淑玲;從敘事學角度看譯者在小說翻譯中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人物》雜志人物報道敘事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41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30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