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澳門日報》副刊文學“澳門性”研究
[Abstract]:The supplement literature of Macao Daily has typical meaning and representative value in the whole new Chinese literature of Macao. It is an important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Macao literature. The study and arrangement of it can not only embody ric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preserve and develop a set of real and vivid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Vigorous literary and cultural specimens. The core of the supplement literature of the Macao Daily lies in its Macao character. Macao has rich connotations of nativeness, modernity, subjectivity, humanism and culture. In stylistic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Macao sex is manifested: brand expression, plump and plump of "New Garden", academic and pioneer of "Mirror Sea", modern and confused of "novel", "Macao Street" focused and distinct, rich in personality; In terms of stylistic expression, the prose of Macao, the poetry of Macao reflect the old and new, the novel of Macao polyphonic expression, each of the splendor. With the coming of the multimedia era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he media, the literature of the "Macao Daily" supplement, which shoulders a new literary and cultural mission, faces a low overall level, a weak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an unfavorable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innova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so on. Moreover,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in carrying forward,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Macao's sex are also increased by the special identity of newspaper and media,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must be solved.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213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睿;;澳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橫琴的開發(fā)[A];2011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1年?ǘC];2011年
2 陳偉新;;2010:融入?yún)^(qū)域發(fā)展進程的澳門 澳門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的概念性探討[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宜勇;李承;;關于澳門綜合生活素質(zhì)指標體系的選擇[A];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第三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楊宜勇;董進修;;澳門文化產(chǎn)業(yè)前景與定位分析[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陳炎;;16—18世紀澳門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6 劉彥平;;關于澳門城市營銷戰(zhàn)略的思考[A];“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與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陳廣漢;曹正清;;外資進入澳門博彩業(yè)帶來的社會政治問題[A];港澳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新探索[C];2008年
8 曾奕;;制度變遷與澳門經(jīng)濟增長探析[A];“區(qū)域經(jīng)濟整合:模式、策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關紅玲;雷強;;外資進入澳門博彩業(yè)帶來的社會政治問題探討[A];港澳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新探索[C];2008年
10 楊允中;;新經(jīng)濟大潮與澳門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定位[A];新經(jīng)濟與兩岸四地經(jīng)濟交流協(xié)作——第六屆“中華經(jīng)濟協(xié)作系統(tǒng)”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蔣安全 傅旭 崔鵬;溫家寶圓滿結(jié)束在澳門的各項活動離開澳門[N];人民日報;2010年
2 ;中銀看好澳門經(jīng)濟走勢[N];人民日報;2003年
3 記者 王榮久;何厚鏵說澳門經(jīng)濟今年將恢復增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記者 肖胤 通訊員 蔣敏軍;市領導拜會澳門經(jīng)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N];湛江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煒娜;澳門,驕傲之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本報記者 王連偉;填海,澳門在“長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7 本報記者 蔣安全 新華社記者 陳斌華 李斌;真情暖濠江[N];人民日報;2010年
8 記者 馮慶;澳門經(jīng)濟應適度多元化[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9 特派記者 肖隆福;學習澳門經(jīng)驗 深化五大合作[N];東莞日報;2010年
10 肖隆福;劉志庚今率團赴澳門訪問考察[N];東莞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黃有力;“一國兩制”框架下澳門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2 郭毅青;匯率制度選擇分析—兼論澳門匯率制度選擇[D];暨南大學;2009年
3 羅保;澳門大眾體育推廣與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4 李炳康;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jīng)貿(mào)合作服務平臺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5 李雁玲;澳門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與就業(yè)結(jié)構(gòu)變動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吳麗燕;澳門經(jīng)濟發(fā)展及其供需平衡的統(tǒng)計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張捷峰;澳門居民體育消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8 余漢生;澳門地區(qū)大眾體育發(fā)展策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文堂;2000年以來《澳門日報》副刊文學“澳門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陳彬彬;澳門“社團政治”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李寧艷;眉額帶歷與澳門[D];暨南大學;2011年
4 李晉華;清代澳門娼寮章程初探[D];暨南大學;2011年
5 曹改平;內(nèi)地移民與澳門早期開發(fā)[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陳相;澳門經(jīng)濟適度多元化的路徑和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7 羅彩燕;回歸后澳門居民對祖國的認同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羅彩燕;回歸后澳門居民對祖國的認同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何成;晚清澳門鴉片煙膏專營研究(1851-1911)[D];暨南大學;2011年
10 程歡;澳門物質(zhì)流分析及其在低碳經(jīng)濟中的應用[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327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23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