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時代紙質閱讀的“身體感”研究
本文選題:紙質閱讀 + 身體; 參考:《編輯之友》2017年11期
【摘要】:"碎片化""快捷化"的電子閱讀普及的時代,紙質閱讀卻激活了身體的感知,成為不可替代的閱讀方式。文章以物與"身體感"的理論作為分析框架,對比分析數(shù)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在身體感知方式層面的差異,回到身體的維度探究紙質閱讀在新的媒介時空如何煥發(fā)生命力;從傳播形態(tài)變遷的歷史語境中,梳理人與媒介間交互影響的脈絡,以"體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闡釋紙質閱讀在數(shù)字化語境中的文化意義。實體書店的空間也從傳統(tǒng)的單一零售空間轉變?yōu)榫哂忻缹W價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復合體,空間屬性的變化重構了身體與客體空間的關系,客體空間通過"身體"的參與具有了體驗的意義,身體空間也成為一個空間結構及其意義分布不斷變化的異質空間。
[Abstract]:In the age of "fragmentation" and "quickening" of electronic reading, paper reading activates the body's perception and becomes an irreplaceable way of rea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bject and body feeling,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and paper reading in the way of body perception, and goes back to the dimension of body to explore how paper reading can radiate vitality in the new medium space and time. From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hange of communication form,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tex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media, and reinterpret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paper reading in the digital context with the concept of "body and substance being microcosm". The space of the physical bookstore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 retail space to the multi-function cultural complex with aesthetic value and communication meaning. The change of the spatial attribute re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object space. Object space has the meaning of experience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body", and body space has become a heterogeneous space with changi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meaning distribut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G23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瑞強;;紙質閱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J];青年與社會;2012年11期
2 ;上海市民一半以上選擇紙質閱讀[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2年03期
3 田磊;;圖書館與實體書店的相互影響及合作發(fā)展研究[J];公共圖書館;2012年03期
4 ;數(shù)字化閱讀效果不如紙質閱讀[J];造紙信息;2012年08期
5 Andrew Rashbass;;傳統(tǒng)媒體如何數(shù)字轉型?[J];經(jīng)理人;2013年07期
6 高穎;;網(wǎng)絡時代閱讀媒介的選擇[J];青年記者;2013年26期
7 王怡;章恬;李慶龍;;基于紙質閱讀與數(shù)字閱讀的問題調查——以浙江省海寧市為例[J];科技視界;2013年2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謝迪南;超六成女寫手青睞紙質閱讀[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高輝 杜之辛 鈕慍釩 見習記者 朱恬靚 潘翔;宿遷從紙質閱讀步向數(shù)字化閱讀[N];宿遷日報;2013年
3 潘啟雯 摘編整理;紙質閱讀能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4 呂慎;紙質閱讀到了末路嗎?[N];光明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牛春梅;七成國人依然鐘愛紙質閱讀[N];北京日報;2013年
6 記者 孫麗萍;上海市民:近六成首選“紙質閱讀”[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7 記者 陳怡;上海市民閱讀調查顯示:紙質閱讀仍是首選[N];上?萍紙;2012年
8 徐沖(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博庫書城有限公司、博庫網(wǎng)絡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中國零售書業(yè)的未來在哪里?[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9 蘇睿;多數(shù)市民保持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N];中國信息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王俊;“書之書”延伸紙質閱讀生命[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本文編號:17843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8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