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雜志研究
本文關鍵詞:《格言》雜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格言》 文摘期刊 特色分析 品牌 挑戰(zhàn)與策略
【摘要】:《格言》雜志創(chuàng)刊于2003年11月,是一份以“提高青少年語言修養(yǎng)和生存智慧”為主題的全彩版文摘類期刊?v觀《格言》雜志十二年的發(fā)展歷程,其中既有喜人的成果又有艱難的坎坷。《格言》堅持以“開啟語言智慧,彰顯時代精神”為辦刊理念,以個性化的辦刊風格,獨具特色的期刊內容以及精準化的品牌策略在中國期刊史上獨樹一幟。本文研究對象為《格言》雜志,包含了《格言》雜志本身、《格言》品牌系列刊群、品牌叢書等相關內容。以《格言》雜志的特色和品牌建設作為本篇論文的研究重點。本文運用期刊學、傳播學、品牌學、編輯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采用了文獻研究、個案研究、比較研究和內容分析的方法,以中國文摘期刊整體發(fā)展作為背景,以《格言》雜志發(fā)展歷程和編輯特色為切入點,揭示該雜志的辦刊特色和品牌鑄造,分析《格言》品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出合理的應對策略。論文結構為緒論、正文和結語,其中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部分為緒論。討論了研究背景、文獻綜述、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第二部分為《格言》雜志發(fā)展歷程,共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格言》雜志初創(chuàng)期;《格言》雜志定型期;《格言》雜志成熟期與改版。第三部分為《格言》雜志特色分析。主要針對《格言》雜志內容特色、編排特色、目標讀者特色等進行了詳實的分析,并將《格言》與《青年文摘·彩版》、《意林》的風格進行了相互比較。第四部分為《格言》雜志的品牌鑄造。主要包括四個板塊,分別是“提高青少年語言修養(yǎng)”的品牌核心;“從文摘到原創(chuàng)”的品牌追求;“多元立體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團服務式發(fā)展”的品牌開發(fā);“開啟語言修養(yǎng),提高生存智慧,拓寬人文視野,凝聚時代力量”的品牌文化;媒介融合時代品牌營銷的大變革。第五部分為《格言》品牌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在媒介融合時代《格言》面臨著內容同質化嚴重、發(fā)行渠道不暢、廣告費用較高競爭力低、缺乏新媒體技術研發(fā)、復合型人才匱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本文提出應堅持內容為王,差異化辦刊;利用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傳統發(fā)行渠道;引入廣告盈利模式,提升廣告精美度;加大數字化研發(fā)力度,拓展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拓展編輯能力,改變編輯思路等應對策略。通過對《格言》雜志特色及品牌的分析,本文認為《格言》是一本優(yōu)秀的品牌期刊,在紙質媒體中《格言》品牌具有較強優(yōu)勢;在媒介融合時代,《格言》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但還是有機會、有能力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展,再次迎來《格言》雜志發(fā)展的新巔峰。
【關鍵詞】:《格言》 文摘期刊 特色分析 品牌 挑戰(zhàn)與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237.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緒論11-15
- 1.1 研究背景11
- 1.2 文獻綜述11-13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義13-14
- 1.4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14-15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2 《格言》的發(fā)展歷程15-20
- 2.1 《格言》初創(chuàng)期(2003-2005)15-16
- 2.2 《格言》定型期(2006-2012)16-18
- 2.3 《格言》成熟期與改版(2013)18-20
- 3 《格言》的特色分析20-36
- 3.1 《格言》的內容特色20-23
- 3.1.1 差異原創(chuàng)獨具特色20-22
- 3.1.2 短小睿智開拓創(chuàng)新22
- 3.1.3 顛覆經典重塑格言22-23
- 3.2 《格言》的編排特色23-31
- 3.2.1 裝幀設計:靈動明快顛覆創(chuàng)新24-27
- 3.2.2 欄目編排:匠心獨運精心編排27-30
- 3.2.3 標題設置:新穎獨特意蘊深厚30-31
- 3.3 《格言》的目標讀者特色31-33
- 3.3.1 讀者定位:在校青少年及大學低年級學生31-32
- 3.3.2 讀者特色:叛逆獨立求知欲強目的明確多元互動32
- 3.3.3 讀者需求:輕松愉悅呵護關懷互動評論隨時隨地32-33
- 3.4 《格言》與《青年文摘·彩版》、《意林》的風格比較33-36
- 3.4.1 定位策略比較33-34
- 3.4.2 內容特色比較34
- 3.4.3 編排風格比較34-36
- 4 《格言》的品牌鑄造36-43
- 4.1 品牌核心:“提高青少年語言修養(yǎng)”37-38
- 4.2 品牌追求:“從文摘到原創(chuàng)”38-39
- 4.3 品牌文化:“開啟語言修養(yǎng),凝聚時代力量”39-40
- 4.4 品牌開發(fā):“多元立體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團服務式發(fā)展”40-41
- 4.5 品牌營銷:“新媒體大變革”41-43
- 5 《格言》品牌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43-51
- 5.1 《格言》品牌面臨的挑戰(zhàn)43-45
- 5.1.1 內容同質化嚴重43-44
- 5.1.2 發(fā)行渠道不暢44
- 5.1.3 廣告費用較高競爭力低44-45
- 5.1.4 缺乏新媒體技術研發(fā)45
- 5.1.5 復合型人才匱乏45
- 5.2 《格言》品牌在媒介融合時代的應對策略45-51
- 5.2.1 堅持內容為王,差異化辦刊46
- 5.2.2 利用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傳統發(fā)行渠道46-47
- 5.2.3 引入廣告盈利模式,提升廣告精美度47-48
- 5.2.4 加大數字化研發(fā)力度,拓展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48-49
- 5.2.5 拓展編輯能力,改變編輯思路49-51
- 結語51-53
- 參考文獻53-5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7-58
- 致謝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淑芳;;2005年中國雜志廣告經營的深度分析[J];廣告研究(理論版);2006年05期
2 李艷;戴世富;;電子雜志廣告的發(fā)展策略[J];新聞界;2008年03期
3 ;《保鮮與加工》雜志廣告刊登辦法[J];保鮮與加工;2012年05期
4 ;《保鮮與加工》雜志廣告刊登辦法[J];保鮮與加工;2012年06期
5 許清茂;雜志廣告工作之我見[J];中國出版;2002年12期
6 阿丁;香港雜志大比拚[J];滬港經濟;2002年06期
7 尤瑛;;雜志的媒介投放VS以人為本的概念[J];大市場(廣告導報);2003年08期
8 施雷;;中國雜志市場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大市場(廣告導報);2003年08期
9 王果;;雜志廣告變臉——從《數字商業(yè)時代》看雜志廣告創(chuàng)新[J];廣告大觀;2004年02期
10 鄭智斌;王剛;;握好汽車雜志的“方向盤”——汽車類雜志的發(fā)展空間探析[J];傳媒;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美國:雜志廣告收入下滑[A];中國期刊發(fā)展趨勢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周葆華;;入世后的中國雜志業(yè):市場分析與前景展望[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3 李霞;;淺析雜志廣告[A];我所向往的編輯——第三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3年
4 馬靜;;日本近代社會“實業(yè)”思想的形成與雜志《實業(yè)之日本》[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0年卷[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曉雪;雜志廣告進入整合行銷期[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2 記者 曉漁;報紙雜志廣告投放表現迥異[N];中華新聞報;2007年
3 趙正;高檔雜志廣告如何定位讀者[N];中國工商報;2001年
4 鄭新安;雜志廣告經營策略[N];證券日報;2003年
5 如川/編譯;雜志:影響消費的最佳媒體[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6 如川 整理;從廣告投放展望亞太地區(qū)雜志業(yè)[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馬雪芬;男性雜志 風生水起[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8 甄西 編譯;日本雜志銷售進一步走向透明[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9 楊子云;廣告折射著雜志定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10 趙正;DM雜志:都是免費惹的禍?[N];中國經營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何楠;《玲瓏》雜志中的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D];吉林大學;2010年
2 劉敏;民國時期《科學》雜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卓鑫;中美雜志廣告中的性別角色跨文化對比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年
2 顧雪s,
本文編號:10450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04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