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與耕地土壤團聚體及有機碳含量對比分析——以內蒙古四子王旗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11-05 09:21
[目的]通過探討草地開墾為耕地后土壤團聚體及有機碳的變化規(guī)律,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四子王旗土地利用方式優(yōu)化及草原保護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以內蒙古四子王旗農牧交錯帶栗鈣土、灰褐土和草甸土3種土壤類型下草地和耕地為研究對象,對0—10cm土層土壤團聚體組成、土壤有機碳、各粒徑團聚體有機碳含量和各粒徑團聚體對有機碳的貢獻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栗鈣土和灰褐土耕地與同地點草地相比,粒徑>3mm和0.25~3mm的團聚體含量減少,而≤0.25mm粒徑團聚體含量增加,土壤有機碳和各粒徑團聚體有機碳含量均有所降低,有機碳儲存的主體由>3mm粒徑團聚體向0.25~3mm粒徑團聚體轉化,非團聚體對有機碳的貢獻率上升;草甸土草地土壤結構性差,有機碳含量較低,主要是出現(xiàn)鹽化現(xiàn)象所致,但是開墾為耕地后,受有機肥長期施入和耕作的影響,其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結論]栗鈣土和灰褐土草地在開墾為耕地后,土壤結構退化,有機碳穩(wěn)定性下降。但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墾研究區(qū)內鹽化草甸土草地進行農田耕作是可行的。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調查與方法
2.1 野外調查與樣品采集
2.2 測定方法
2.3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草地、耕地土壤團聚體組成特征的比較分析
3.2 草地、耕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比較分析
3.3 草地、耕地土壤各粒徑團聚體有機碳含量的比較分析
3.4 草地、耕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貢獻率的比較分析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喀斯特峰叢洼地土壤團聚體碳、氮、磷分布特征的影響[J]. 盧怡,龍健,廖洪凱,李娟,劉靈飛,郭琴,姚斌,龍治峰.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06)
[2]豫西黃土丘陵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含量及其礦化特征[J]. 劉晶,田耀武,張巧明.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3)
[3]基于期權定價理論的草原碳匯價值評估——以內蒙古四子王旗為例[J]. 閆曄,修長柏.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11)
[4]土地利用方式對縉云山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其有機碳的影響[J]. 李鑒霖,江長勝,郝慶菊. 環(huán)境科學. 2014(12)
[5]典型農耕區(qū)褐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的分布及組成[J]. 任雅閣,馬玲玲,成杭新,徐殿斗,劉飛,劉應漢,劉志明.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2)
[6]長期施肥下不同種植年限堿化草甸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及有機碳分布[J]. 李大偉,孟慶峰,周連仁,馬獻發(fā). 水土保持通報. 2013(06)
[7]常規(guī)與有機農田土壤團聚體組成及碳氮儲量研究[J]. 王開勇,郭巖彬,孟凡喬,陳竹,焦子偉,吳文良. 水土保持通報. 2013(05)
[8]桂林毛村巖溶區(qū)與碎屑巖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特征的影響[J]. 楊慧,張連凱,于奭,曹建華. 中國巖溶. 2012(03)
[9]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比較[J]. 蘇靜,趙世偉. 水土保持通報. 2009(05)
[10]華北平原農業(yè)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分布特征及其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楊長明,歐陽竹. 土壤. 2008(01)
博士論文
[1]脆弱草原帶土地利用對土壤質量的影響研究[D]. 敖登高娃.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鹽堿化對土壤物理及水動力學性質的影響[D]. 尹勤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702337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調查與方法
2.1 野外調查與樣品采集
2.2 測定方法
2.3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草地、耕地土壤團聚體組成特征的比較分析
3.2 草地、耕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比較分析
3.3 草地、耕地土壤各粒徑團聚體有機碳含量的比較分析
3.4 草地、耕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貢獻率的比較分析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喀斯特峰叢洼地土壤團聚體碳、氮、磷分布特征的影響[J]. 盧怡,龍健,廖洪凱,李娟,劉靈飛,郭琴,姚斌,龍治峰.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06)
[2]豫西黃土丘陵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含量及其礦化特征[J]. 劉晶,田耀武,張巧明.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3)
[3]基于期權定價理論的草原碳匯價值評估——以內蒙古四子王旗為例[J]. 閆曄,修長柏.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11)
[4]土地利用方式對縉云山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其有機碳的影響[J]. 李鑒霖,江長勝,郝慶菊. 環(huán)境科學. 2014(12)
[5]典型農耕區(qū)褐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的分布及組成[J]. 任雅閣,馬玲玲,成杭新,徐殿斗,劉飛,劉應漢,劉志明.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2)
[6]長期施肥下不同種植年限堿化草甸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及有機碳分布[J]. 李大偉,孟慶峰,周連仁,馬獻發(fā). 水土保持通報. 2013(06)
[7]常規(guī)與有機農田土壤團聚體組成及碳氮儲量研究[J]. 王開勇,郭巖彬,孟凡喬,陳竹,焦子偉,吳文良. 水土保持通報. 2013(05)
[8]桂林毛村巖溶區(qū)與碎屑巖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特征的影響[J]. 楊慧,張連凱,于奭,曹建華. 中國巖溶. 2012(03)
[9]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比較[J]. 蘇靜,趙世偉. 水土保持通報. 2009(05)
[10]華北平原農業(yè)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分布特征及其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楊長明,歐陽竹. 土壤. 2008(01)
博士論文
[1]脆弱草原帶土地利用對土壤質量的影響研究[D]. 敖登高娃.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鹽堿化對土壤物理及水動力學性質的影響[D]. 尹勤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7023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70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