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斷裂帶構造地貌與斷裂活動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29 11:02
。颊窘鹕辰瓟嗔褞乔嗖馗咴瓋炔看ǖ崃庑螇K體的西部邊界斷裂,是一條近南北向的復雜構造帶。然而,由于地處高山峽谷地區(qū),地質地理環(huán)境極其惡劣,給該區(qū)活動構造研究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對于金沙江斷裂帶活動性的研究程度仍然比較低。特別地,對金沙江斷裂帶晚第四紀活動性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1)對金沙江斷裂帶的組成
【文章頁數(shù)】: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光學遙感技術的高山極高山區(qū)高位地質災害鏈式特征分析——以金沙江上游典型堵江滑坡為例[J]. 劉文,王猛,朱賽楠,余天彬,黃細超,宋班,江煜,孫渝江.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21(05)
[2]金沙江斷裂帶雄巴巨型古滑坡發(fā)育特征與形成機理[J]. 李雪,郭長寶,楊志華,廖維,吳瑞安,金繼軍,何元宵. 現(xiàn)代地質. 2021(01)
[3]川西日扎潛在巨型巖質滑坡發(fā)育特征與形成機理研究[J]. 郭長寶,吳瑞安,李雪,徐正宣,王棟,楊志華,孫煒鋒,鐘寧. 工程地質學報. 2020(04)
碩士論文
[1]三江側向碰撞帶與麗江-小金河斷裂交匯區(qū)上地殼剪切波分裂特征[D]. 李心怡.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22
[2]漠河盆地白堊紀以來的隆升差異研究[D]. 張勝.吉林大學 2020
[3]藏東貢覺地區(qū)滑坡的空間分布與控制因素研究[D]. 呂瀾清.成都理工大學 2020
本文編號:3682473
【文章頁數(shù)】: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光學遙感技術的高山極高山區(qū)高位地質災害鏈式特征分析——以金沙江上游典型堵江滑坡為例[J]. 劉文,王猛,朱賽楠,余天彬,黃細超,宋班,江煜,孫渝江.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21(05)
[2]金沙江斷裂帶雄巴巨型古滑坡發(fā)育特征與形成機理[J]. 李雪,郭長寶,楊志華,廖維,吳瑞安,金繼軍,何元宵. 現(xiàn)代地質. 2021(01)
[3]川西日扎潛在巨型巖質滑坡發(fā)育特征與形成機理研究[J]. 郭長寶,吳瑞安,李雪,徐正宣,王棟,楊志華,孫煒鋒,鐘寧. 工程地質學報. 2020(04)
碩士論文
[1]三江側向碰撞帶與麗江-小金河斷裂交匯區(qū)上地殼剪切波分裂特征[D]. 李心怡.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022
[2]漠河盆地白堊紀以來的隆升差異研究[D]. 張勝.吉林大學 2020
[3]藏東貢覺地區(qū)滑坡的空間分布與控制因素研究[D]. 呂瀾清.成都理工大學 2020
本文編號:36824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68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