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區(qū)土壤鹽堿化發(fā)生氣象預測指標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4:01
【目的】利用氣象部門觀測優(yōu)勢,建立氣象資源要素參與的土壤鹽堿化生產(chǎn)決策模式,在分析河套灌區(qū)土壤鹽堿化發(fā)生氣象條件的基礎(chǔ)上,探求土壤鹽堿化氣象預測指標!痉椒ā恳罁(jù)"鹽隨水移"的原理,主要運用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國家氣象觀測站2017—2018年0~50 cm土體土壤水分定點觀測日數(shù)據(jù)以及相應時段的氣象觀測資料,以方差分析和相關(guān)分析方法對土壤水鹽垂直運移的氣象條件與動力作用進行分析。【結(jié)果】灌區(qū)內(nèi)不同氣象站點間的多年平均綜合氣象環(huán)境狀況無顯著差異。0~50 cm耕作層土壤水分垂向運移的全年動態(tài)以向上蒸發(fā)為主,且0~40 cm土層的土壤水分在0—23:00時24個時次間的蒸發(fā)動態(tài),具有明顯的時序特征。氣象環(huán)境諸要素中,日照時數(shù)、氣溫與地溫3個氣象指標與0~5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變化的正相關(guān)性最為顯著!窘Y(jié)論】熱力條件是土壤水鹽垂向蒸發(fā)的關(guān)鍵性動力因素。降水是土壤水鹽垂向下滲的主要氣象動力因子。夏秋季持續(xù)發(fā)生一周以上較為連續(xù)的大于40 mm的集中性降水,是河套灌區(qū)氣候要素抑制土壤鹽堿化發(fā)生的預測指標。促成土壤鹽分從30~40 cm及其以上的土層,淋洗運移到40 cm耕作層以下的降水持續(xù)時間為20...
【文章來源】:灌溉排水學報.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達拉特旗氣象站0~50 cm土層土壤水分季節(jié)動態(tài)
圖1 達拉特旗氣象站0~50 cm土層土壤水分季節(jié)動態(tài)從0~5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0—23:00時變化的年平均動態(tài)(圖2)看,不同時次之間,0~20 cm土層的土壤含水率的波動較大一些,其次為20~40 cm土層。其中,0~1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的波動幅度最大,從08: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17: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逐漸降低,經(jīng)夜間一直到次日08:00,達到最低。10~2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從10: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20: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緩慢下降,經(jīng)夜間一直到次日10:00,達到最低。20~3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從12: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夜間22:00—23: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緩慢下降,經(jīng)夜間與次日上午,在次日12:00達到最低。對于30~4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在13:00達到最低點,此后逐漸升高,一直到次日06:00左右達到峰值后開始下降,直至13:00時左右,又達到最低值。40~5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在不同時次之間的變化幅度不大?傮w上,就全年的主體動態(tài)而言,0~40 cm不同土層(10 cm為1個土層)土壤含水率,表現(xiàn)出由下而上逐時遷移的時序特征。
因此,降水量是促使土壤水分垂向下滲的主要氣象因素。除灌溉等人為因素以外,較大量級降水是土壤水、鹽垂向運移過程中,能夠抑制、或調(diào)控土壤水、鹽向上運移的主要自然動力源,可以作為土壤水鹽垂向下移的氣象預測指標。分析圖3中2次明顯的土壤水分垂向下滲的動態(tài),0~50 cm各土層土壤含水率變化較為一致的表現(xiàn)為:30~40 cm土層>40~50 cm土層>0~30 cm。
本文編號:3605805
【文章來源】:灌溉排水學報.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達拉特旗氣象站0~50 cm土層土壤水分季節(jié)動態(tài)
圖1 達拉特旗氣象站0~50 cm土層土壤水分季節(jié)動態(tài)從0~5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0—23:00時變化的年平均動態(tài)(圖2)看,不同時次之間,0~20 cm土層的土壤含水率的波動較大一些,其次為20~40 cm土層。其中,0~1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的波動幅度最大,從08: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17: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逐漸降低,經(jīng)夜間一直到次日08:00,達到最低。10~2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從10: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20: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緩慢下降,經(jīng)夜間一直到次日10:00,達到最低。20~3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從12:00開始逐漸升高,直到夜間22:00—23:00達到最高點后,開始緩慢下降,經(jīng)夜間與次日上午,在次日12:00達到最低。對于30~4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在13:00達到最低點,此后逐漸升高,一直到次日06:00左右達到峰值后開始下降,直至13:00時左右,又達到最低值。40~50 cm土層土壤含水率在不同時次之間的變化幅度不大?傮w上,就全年的主體動態(tài)而言,0~40 cm不同土層(10 cm為1個土層)土壤含水率,表現(xiàn)出由下而上逐時遷移的時序特征。
因此,降水量是促使土壤水分垂向下滲的主要氣象因素。除灌溉等人為因素以外,較大量級降水是土壤水、鹽垂向運移過程中,能夠抑制、或調(diào)控土壤水、鹽向上運移的主要自然動力源,可以作為土壤水鹽垂向下移的氣象預測指標。分析圖3中2次明顯的土壤水分垂向下滲的動態(tài),0~50 cm各土層土壤含水率變化較為一致的表現(xiàn)為:30~40 cm土層>40~50 cm土層>0~30 cm。
本文編號:36058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6058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