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不同鹽漬化程度下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礦化規(guī)律

發(fā)布時間:2021-08-25 06:08
  為探明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的礦化特征及控制因子,在黃河三角洲濱海地區(qū)距海由遠及近的方向上,采集6種不同鹽漬化程度的土壤(距海最近的鹽漬土BZ1和BZ2為"光板地"鹽漬土,BZ3~BZ6均為農(nóng)田鹽漬土)進行室內(nèi)培養(yǎng),測定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速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量、細菌真菌比值等指標與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的關系。結果表明:濱海鹽漬土的鹽漬化程度在距海由遠及近的方向上呈升高趨勢,其中"光板地"鹽漬土BZ2的鹽漬化程度最大。在255 d的培養(yǎng)期內(nèi),各鹽漬土有機碳礦化速率隨時間的動態(tài)變化均為對數(shù)函數(shù)關系(P<0.01),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前期礦化速率較快、中期顯著下降、后期趨于平緩,其中"光板地"鹽漬土BZ1、BZ2有機碳礦化速率顯著小于農(nóng)田鹽漬土BZ3~BZ6(P<0.05)。土壤有機碳累積礦化量隨時間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用一級動力學方程擬合(P<0.01),擬合結果表明,不同鹽漬化土壤的潛在可礦化碳(C0)差異顯著,"光板地"鹽漬土的C0值顯著低于農(nóng)田鹽漬土(P<0.05)。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機碳累積礦化量與土壤有機碳(SOC)、全氮(TN)、微生物總量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20,37(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鹽漬化程度下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礦化規(guī)律


不同鹽漬土的PLFA總量特征

鹽漬土,真菌,礦化,細菌


不同鹽漬土的細菌真菌比(B/F)

礦化,鹽漬土,速率,土壤


6種鹽漬土的有機碳累積礦化量均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而增速變緩,呈飽和效應(圖4)。培養(yǎng)到第28 d時,BZ1~BZ6的累積礦化量分別為253、235、420、645、482、372 mg C·kg-1,占255 d總礦化量的22.5%~24.4%。培養(yǎng)結束(第255 d)時,6種鹽漬土中鹽分含量最高、SOC含量最低的BZ2累積礦化量最低,BZ1、BZ3、BZ4、BZ5、BZ6的土壤有機碳累積礦化量分別是BZ2的1.1、1.8、2.6、2.1倍和1.5倍。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土壤類型、培養(yǎng)時間及兩者交互作用對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和累積礦化量均有顯著影響(P<0.001,表4)。2.3 不同鹽漬土有機碳的礦化參數(sh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激發(fā)效應對磷添加的響應[J]. 唐美玲,魏亮,祝貞科,李歡,周萍,葛體達,吳金水,王光軍.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03)
[2]長期施肥對黃壤性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郭振,王小利,段建軍,焦克強,孫沙沙,段英華,張雅蓉,李渝,蔣太明.  土壤學報. 2018(01)
[3]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土壤有機碳礦化過程模擬研究[J]. 羅先香,張賀,賈紅麗,鄭浩,樊玉清.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4]長期施肥處理下不同類型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動態(tài)差異[J]. 吳萌,李忠佩,馮有智,陳瑞蕊,江春玉,劉明.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9)
[5]遼河口濱海濕地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與鹽分的關系[J]. 肖穎,楊繼松.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10)
[6]鹽分和水分對濱海鹽土微生物組成及多樣性的影響[J]. 鄭智,劉琛,傅慶林,郭彬,林義成,丁能飛.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2)
[7]鹽分和底物對黃河三角洲區(qū)土壤有機碳分解與轉化的影響[J]. 李玲,仇少君,檀菲菲,楊紅軍,劉京濤,陸兆華.  生態(tài)學報. 2013(21)
[8]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碳礦化及其溫度敏感性[J]. 徐麗,于書霞,何念鵬,溫學發(fā),石培禮,張揚建,代景忠,王若夢.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3(11)
[9]祁連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庫及分解特征研究[J]. 朱凌宇,潘劍君,張威.  環(huán)境科學. 2013(02)
[10]土壤鹽漬化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研究熱點[J]. 李建國,濮勵杰,朱明,張潤森.  地理學報. 2012(09)



本文編號:33615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3615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6ee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