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作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積及其化感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S792.11;S714
【圖文】:
化感效應研究進展泌化感物質的種類及其產生途徑國科學家 Molisch在 1937年首次提出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受到廣大學者的重視。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化感物質幾乎都是植物子量較小,結構簡單,主要包括簡單不飽和脂肪酸;長鏈脂肪酸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及其衍生物;香豆素類;類黃酮類;單寧肽;生物堿和氰醇;硫化物和芥子油苷;嘌呤和核苷等 14類,其酚類和萜類化合物最為常見(Rice,1984,李壽田,2002)。王延平:連作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積及其化感效應
圖 2 植物體內酚酸代謝的莽草酸途徑分泌化感物質的生態(tài)效應 根分泌化感物質對植物的影響于化感效應問題,國外許多學者(Alsaalaw,1982;Politycka,1996;ka,1998;Yu,1997;Liu,1993;Cruz,1998;Mersie,1993)從細胞膜透物顯微結構、胞內激素水平、酶活性、蛋白質合成,以及植物的生理生化過程作用、呼吸作用、離子的吸收等方面對化感物質的化感活性進行了廣泛探討;行难芯侩m然起步較晚,但是針對水稻、大豆、黃瓜、番茄等作物的連問題在化感作用領域也取得了可喜成績。杜英君等(1999)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條件下模擬了大豆根系分泌物對大豆苗的化感作用,結果表明,大豆根系分泌茬”大豆苗的生長、根系活力、細胞電導率及細胞丙二醛(MDA)含量及 SO均有顯著影響,并從中分離出了香草酸、香草醛和對羥基苯甲酸等酚酸類化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林;周冀衡;鄧小剛;陳潔宇;牛莉娜;毛振平;陳浩;江子勤;柳均;;漂浮育苗方式下煙草根茬腐解液對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5期
2 王佩英;;桉純林與桉和大葉相思混交林比較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1年03期
3 藺琰東;秦舒浩;王麗;劉玉匯;余斌;張俊蓮;王蒂;;外源鄰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甲酸對馬鈴薯組培苗生長的化感效應[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9期
4 彭曉邦;;核桃葉水浸液對不同產地丹參種子的化感效應[J];種子;2011年07期
5 鄭陽霞;唐海東;李煥秀;嚴澤生;郭學君;;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應及其化感物質的鑒定[J];果樹學報;2011年05期
6 嚴澤生;徐冬梅;賀忠群;;蘆筍不同組織水浸提液對辣椒的化感效應[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7 鄭立龍;柴強;;間作小麥、蠶豆的產量和競爭力對供水量和化感物質的響應[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1年04期
8 田國豐;王偉;;冀北山地華北落葉松的主伐與更新[J];中國林業(yè);2011年16期
9 李夏;趙微微;蔡美玲;;簡述化感作用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進展[J];上海蔬菜;2011年04期
10 曹道應;;南陽市治山造地 十載努力效益顯著[J];河南水利;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站根;周文杰;;黃頂菊莖葉浸提液對不同受體蔬菜幼苗的化感效應[A];中國第五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永豐;吳競侖;陳志石;劉麗萍;;不同N水平條件下水稻化感效應對稻田雜草種群變化的影響[A];中國第三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第八屆全國雜草科學大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水稻化感作用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張珊珊;唐建軍;陳欣;;外來植物對入侵地土傳病原真菌的化感效應[A];中國第三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第八屆全國雜草科學大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水稻化感作用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余常兵;陳防;萬開元;;人工林地力衰退現狀與防治對策[A];第九屆中國青年土壤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暨第四屆中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5 田永強;田建保;張作剛;張正;;‘超甜花龍'西瓜及其兩種砧木根系分泌物對西瓜幼苗的化感作用[A];中國園藝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付文婷;閆敏;何文婷;劉紅;;稻麥桿類土壤基質對幾種植物的化感效應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7 曾明;隋寶強;徐淑君;張廣越;鄧勝興;羅光杰;;白三葉草對柑橘及菌根真菌化感效應的研究[A];中國柑橘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暨中國柑橘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鐘羨芳;;連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對策[A];福建省水土保持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柴強;黃高寶;;供水及間甲酚對小麥間作蠶豆產量和競爭力的影響[A];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C];2008年
10 雷娟利;壽偉松;董文其;張成浩;徐志豪;周艷虹;喻景權;;嫁接對西瓜根際微生物及拮抗菌的化感效應[A];中國園藝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建蘭;桉樹不會對地力衰退造成大的影響[N];中國綠色時報;2002年
2 楊文偉;地力衰退問題應引起重視[N];云南日報;2001年
3 復旦大學 馬德永;紙業(yè)營林融入思茅新農村建設[N];消費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吳美章;綠色營養(yǎng) 田野希望[N];福建日報;2008年
5 鄧建華 ;中國發(fā)展林漿紙一體化是必然選擇[N];海南日報;2005年
6 操戈;海南“桉樹之戰(zhàn)”的內幕外情[N];農民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姚學文 通訊員 伍謙 鄒敏 實習生 劉丹;田大倫:讓杉木成為財富之源[N];湖南日報;2006年
8 玉松 何生;苧麻老園:小雪培管正當時[N];湖南科技報;2007年
9 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謝衛(wèi)國;省農業(yè)廳創(chuàng)辦十個示范點[N];湖南日報;2006年
10 通訊員 韓承斌邋記者 鄭曉強;蕉城實行竹林墾復 農民收入節(jié)節(jié)高[N];福建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延平;連作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積及其化感效應[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鄧平;三種沉水植物對浮游植物的化感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彭喜春;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及其生物合成機制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
4 楊梅;鄰羥基苯甲酸脅迫對不同杉木無性系化感效應及差異蛋白質組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5 李志華;紫花苜蓿化感效應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陳向明;山核桃外果皮幾種化學成分及對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王冬梅;秦嶺地區(qū)黃精屬兩種植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8 王玉彥;設施黃瓜不同種植模式及其土壤修復機理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曹光球;杉木自毒作用及其與主要混交樹種化感作用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6年
10 張兵之;伊樂藻對銅綠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廣君;線辣椒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等受體作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2 金瑞;蒜苗揮發(fā)物化感作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3 劉福德;楊樹連作地力衰退及林地生產力維持技術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孔令剛;多代連作楊樹人工林土壤根際效應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學芝;杉木枯枝落葉不同分解階段化感物質生物評價與鑒定[D];福建農林大學;2006年
6 張新慧;河西地區(qū)啤酒花品質弱化的成因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6年
7 賀軍;不同分解階段毛竹葉及其分解土對杉木種子的化感作用[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8 王凌霄;杉木樁不同腐解階段化感物質的生物評價[D];福建農林大學;2008年
9 王成偉;幾種酚酸類物質協(xié)同作用對優(yōu)良杉木無性系化感效應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10 李慧敏;不同腐解階段杉木根及腐殖土化感物質對杉木的化感效應[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253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7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