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Ti-Al合金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12 21:45
采用粉末冶金技術,通過元素粉末混合、偏擴散、反應燒結的方法制備多孔Ti-Al合金材料,研究不同的Al粉添加量對其相結構、孔隙形貌、孔隙率、抗壓性能和耐腐蝕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多孔Ti-Al合金材料在Al含量為5%~15%時,主要平衡相為α-Ti和少量Ti3Al,具有大小并存的閉孔結構;在Al含量為20%~30%時,主要平衡相為Ti3Al和少量TiAl,具有相互貫通的開孔結構;隨著Al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孔隙率逐漸增大,抗壓強度逐漸減小,耐腐蝕性呈先增大后減小趨勢,在Al含量為20%時,多孔Ti-Al合金材料的孔隙率為26.7%,抗壓強度為63.9 MPa,耐腐蝕性最強。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多孔Ti-Al合金的相結構
2.2 多孔Ti-Al合金的顯微組織
2.3 多孔Ti-Al合金的微觀形貌
2.4 多孔Ti-Al合金的徑向收縮率
2.5 多孔Ti-Al合金的抗壓強度
2.6 多孔Ti-Al合金的耐腐蝕性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造孔劑(NH4)2CO3和尿素含量對TiAl多孔材料性能的影響[J]. 劉羽祚,李喜德,李菊英,裴后昌,楊軍勝,賀躍輝. 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9(03)
[2]新型超輕高強球形孔Ti-Al的制備及其力學性能研究[J]. 李先雨,王偉國,郝剛領,劉婷. 有色金屬工程. 2017(05)
[3]稀土LaF3及燒結工藝對多孔Ti-Al合金材料性能的影響[J]. 狄玉麗. 熱加工工藝. 2017(18)
[4]含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 劉亞南,焦欣洋,馮培忠. 中國材料進展. 2017(Z1)
[5]多功能泡沫Ti-Al金屬間化合物材料的制備工藝研究[J]. 李先雨,郝剛領,王偉國,劉婷.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6]新型超輕TiAl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力學性能[J]. 郝剛領,王輝,李先雨,王偉國.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6(09)
[7]孔隙率對Ti-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拉伸性能的影響[J]. 蘇淑蘭,饒秋華,賀躍輝.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4(05)
[8]成型參數(shù)對Ti-35%Al多孔材料孔結構的影響[J]. 陳慕容,江垚,田俐,賀躍輝,高海燕. 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3(02)
[9]Ti-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 江垚,賀躍輝,黃伯云,林均品,楊帆. 中國材料進展. 2010(03)
[10]TiAl基金屬間化合物的發(fā)展[J]. 林均品,陳國良. 中國材料進展. 2009(01)
本文編號:3676649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多孔Ti-Al合金的相結構
2.2 多孔Ti-Al合金的顯微組織
2.3 多孔Ti-Al合金的微觀形貌
2.4 多孔Ti-Al合金的徑向收縮率
2.5 多孔Ti-Al合金的抗壓強度
2.6 多孔Ti-Al合金的耐腐蝕性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造孔劑(NH4)2CO3和尿素含量對TiAl多孔材料性能的影響[J]. 劉羽祚,李喜德,李菊英,裴后昌,楊軍勝,賀躍輝. 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9(03)
[2]新型超輕高強球形孔Ti-Al的制備及其力學性能研究[J]. 李先雨,王偉國,郝剛領,劉婷. 有色金屬工程. 2017(05)
[3]稀土LaF3及燒結工藝對多孔Ti-Al合金材料性能的影響[J]. 狄玉麗. 熱加工工藝. 2017(18)
[4]含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 劉亞南,焦欣洋,馮培忠. 中國材料進展. 2017(Z1)
[5]多功能泡沫Ti-Al金屬間化合物材料的制備工藝研究[J]. 李先雨,郝剛領,王偉國,劉婷.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6]新型超輕TiAl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力學性能[J]. 郝剛領,王輝,李先雨,王偉國.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6(09)
[7]孔隙率對Ti-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拉伸性能的影響[J]. 蘇淑蘭,饒秋華,賀躍輝.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4(05)
[8]成型參數(shù)對Ti-35%Al多孔材料孔結構的影響[J]. 陳慕容,江垚,田俐,賀躍輝,高海燕. 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3(02)
[9]Ti-Al金屬間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 江垚,賀躍輝,黃伯云,林均品,楊帆. 中國材料進展. 2010(03)
[10]TiAl基金屬間化合物的發(fā)展[J]. 林均品,陳國良. 中國材料進展. 2009(01)
本文編號:36766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yjlw/367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