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樹脂對硫酸鋅上清液中氯離子的吸附性能系統(tǒng)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20:45
濕法煉鋅車間采用的鋅焙砂、次氧化鋅、煙塵、鋅浮渣等原料中均含有雜質(zhì)氯,隨著氯離子在生產(chǎn)中的富集,當(dāng)鋅液中氯離子濃度超過250mg/L以后,主要影響體現(xiàn)在陰極板消耗和腐蝕的迅速增加、電耗增加、電解鋅質(zhì)量下降,使生產(chǎn)成本上升。降低氯離子的濃度對電鋅生產(chǎn)工藝意義重大,目前常用的除氯方法有硫酸銀沉淀除氯、銅渣除氯、樹脂離子交換法除氯。本論文主要用上海某樹脂廠生產(chǎn)的D201樹脂(大孔型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以動態(tài)和靜態(tài)吸附方法,所用的料液為濕法煉鋅車間提供的硫酸鋅上清液。氯離子的分析方法為硝酸汞滴定法。研究了溫度、pH、氯離子濃度、攪拌速度F、樹脂粒度等對D201樹脂的吸附速率或飽和吸附量的影響;獲得了溫度為50-55℃、pH=3.5、料液流速為每小時兩倍樹脂體積、料液氯離子濃度為400mg/L等條件下D201樹脂的飽和吸附量為7.99mg/L,除氯效果最好的情況下,尾液的氯離子濃度可以低至90.12 mg/L;選擇硫酸作為洗脫劑,由實驗得出硫酸的濃度可選在40-60g/L,硫酸的用量為樹脂體積的2-4倍即可。研究了再生液濃度、流速、再生次數(shù)與樹脂破碎率之間的關(guān)系;列出了可供硫酸鋅浸出車間使用的...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xué)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1.2 離子交換法除氯離子概述
1.3 離子交換法除氯離子運用的例子
1.4 強堿型陰離子樹脂除氯離子的基本原理
1.4.1 樹脂的選用
1.4.2 D201樹脂的性質(zhì)
1.4.3 D201樹脂脫氯原理
1.5 D201實驗室脫氯時離子交換柱柱過程
1.5.1 D201脫氯流出曲線以及影響該曲線的因素
1.5.2 由流出曲線求201樹脂對氯飽和吸附量的積分求法
1.5.3 交換區(qū)高度H_z的求解
1.5.4 固定床離子交換設(shè)備的放大
1.6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內(nèi)容
1.6.1 課題的提出
1.6.2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D201樹脂的脫氯實驗
2.1 工藝條件對D201樹脂吸附氯離子飽和吸附量的影響
2.1.1 實驗主要裝置和試劑
2.1.2 樹脂的預(yù)處理與轉(zhuǎn)型(從出廠的氯型轉(zhuǎn)為硫酸根型)
2.1.3 氯離子含量分析方法及D201樹脂交換容量計算
2.1.4 靜態(tài)交換除氯
2.1.5 動態(tài)吸附除氯
2.2 D201樹脂復(fù)蘇劑的選擇及脫附實驗
2.3 樹脂的中毒以及解決方法
2.4 D201吸附過程的熱力學(xué)
2.4.1 交換反應(yīng)的平衡方程式
2.4.2 硫酸鋅料液中離子交換熱力學(xué)和熱力學(xué)函數(shù)
2.5 D201吸附過程動力學(xué)行為
2. 6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D201樹脂脫氯的工藝介紹
3.1 樹脂脫氯工藝處理設(shè)備的選擇
3.2 D201樹脂脫氯工藝
3.3 適合云銅鋅業(yè)有限公司使用的樹脂脫氯設(shè)備
第四章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樹脂固定床吸附含酚廢水預(yù)測模型研究[J]. 孟凡偉,朱元洪,肖勇,王濤,賈偉玲,潘丙才. 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 2012(04)
[2]717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水溶性芳香族有機污染物研究[J]. 周艷,施文健,楊琴淋.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12(04)
[3]Influence of earth gravity on reaction engineering of tubular reactor for high concentration tungsten ion-exchange[J]. 趙中偉,肖露萍,郭持皓,陳星宇,陳愛良,霍廣生,李洪桂.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0(12)
[4]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J]. 郭亞麗.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6)
[5]D201樹脂吸附釩的靜態(tài)性能及動力學(xué)研究[J]. 高峰,顏文斌,石美蓮,周再興,尹朝旺. 應(yīng)用化工. 2010(06)
[6]D301大孔樹脂吸附釩(V)的性能研究[J]. 司士輝,趙坤,李凌璞,戚斌斌,朱雯.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09(06)
[7]高氟鈾礦石提鈾降氟工藝研究[J]. 朱曙光,王清良,劉書衡,楊仕教. 中國礦業(yè). 2009(04)
[8]新型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對Cr(Ⅵ)的吸附性能[J]. 李響,魏榮卿,劉曉寧,方碩. 環(huán)境科學(xué)與技術(shù). 2008(10)
[9]離子交換樹脂在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J]. 王燦發(fā),湯志勇,范鴻華,王躍明,陳國泉. 科技資訊. 2008(25)
[10]大孔螯合樹脂對Pb2+的吸附行為及機理[J]. 王菲,王連軍,李健生,孫秀云,范晨曦. 過程工程學(xué)報. 2008(03)
碩士論文
[1]樹脂吸附含硫酸廢水中鐵離子的研究[D]. 馮魏良.武漢工程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219171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xué)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1.2 離子交換法除氯離子概述
1.3 離子交換法除氯離子運用的例子
1.4 強堿型陰離子樹脂除氯離子的基本原理
1.4.1 樹脂的選用
1.4.2 D201樹脂的性質(zhì)
1.4.3 D201樹脂脫氯原理
1.5 D201實驗室脫氯時離子交換柱柱過程
1.5.1 D201脫氯流出曲線以及影響該曲線的因素
1.5.2 由流出曲線求201樹脂對氯飽和吸附量的積分求法
1.5.3 交換區(qū)高度H_z的求解
1.5.4 固定床離子交換設(shè)備的放大
1.6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內(nèi)容
1.6.1 課題的提出
1.6.2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D201樹脂的脫氯實驗
2.1 工藝條件對D201樹脂吸附氯離子飽和吸附量的影響
2.1.1 實驗主要裝置和試劑
2.1.2 樹脂的預(yù)處理與轉(zhuǎn)型(從出廠的氯型轉(zhuǎn)為硫酸根型)
2.1.3 氯離子含量分析方法及D201樹脂交換容量計算
2.1.4 靜態(tài)交換除氯
2.1.5 動態(tài)吸附除氯
2.2 D201樹脂復(fù)蘇劑的選擇及脫附實驗
2.3 樹脂的中毒以及解決方法
2.4 D201吸附過程的熱力學(xué)
2.4.1 交換反應(yīng)的平衡方程式
2.4.2 硫酸鋅料液中離子交換熱力學(xué)和熱力學(xué)函數(shù)
2.5 D201吸附過程動力學(xué)行為
2. 6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D201樹脂脫氯的工藝介紹
3.1 樹脂脫氯工藝處理設(shè)備的選擇
3.2 D201樹脂脫氯工藝
3.3 適合云銅鋅業(yè)有限公司使用的樹脂脫氯設(shè)備
第四章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樹脂固定床吸附含酚廢水預(yù)測模型研究[J]. 孟凡偉,朱元洪,肖勇,王濤,賈偉玲,潘丙才. 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 2012(04)
[2]717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水溶性芳香族有機污染物研究[J]. 周艷,施文健,楊琴淋.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12(04)
[3]Influence of earth gravity on reaction engineering of tubular reactor for high concentration tungsten ion-exchange[J]. 趙中偉,肖露萍,郭持皓,陳星宇,陳愛良,霍廣生,李洪桂.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0(12)
[4]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J]. 郭亞麗.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06)
[5]D201樹脂吸附釩的靜態(tài)性能及動力學(xué)研究[J]. 高峰,顏文斌,石美蓮,周再興,尹朝旺. 應(yīng)用化工. 2010(06)
[6]D301大孔樹脂吸附釩(V)的性能研究[J]. 司士輝,趙坤,李凌璞,戚斌斌,朱雯.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09(06)
[7]高氟鈾礦石提鈾降氟工藝研究[J]. 朱曙光,王清良,劉書衡,楊仕教. 中國礦業(yè). 2009(04)
[8]新型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對Cr(Ⅵ)的吸附性能[J]. 李響,魏榮卿,劉曉寧,方碩. 環(huán)境科學(xué)與技術(shù). 2008(10)
[9]離子交換樹脂在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J]. 王燦發(fā),湯志勇,范鴻華,王躍明,陳國泉. 科技資訊. 2008(25)
[10]大孔螯合樹脂對Pb2+的吸附行為及機理[J]. 王菲,王連軍,李健生,孫秀云,范晨曦. 過程工程學(xué)報. 2008(03)
碩士論文
[1]樹脂吸附含硫酸廢水中鐵離子的研究[D]. 馮魏良.武漢工程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2191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yjlw/32191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