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廢水中Cr(Ⅵ)及負載KOH催化制備生物柴油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1-25 00:49
多孔性是活性炭最主要的特點,因此活性炭有著巨大的比表面積和穩(wěn)定的化學性,可作為良好的吸附劑及催化劑。本論文分別在含鉻廢水的處理和生物柴油的制取兩方面對活性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由于含鉻(VI)廢水來源廣、毒性大,嚴重危害了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本文以靜態(tài)吸附試驗處理含鉻廢水,在同一條件下,用Cr(Ⅵ)的去除率來判斷吸附性能的好壞。采用原活性炭及用7.6 mol/L硝酸氧化并經(jīng)300℃溫度下煅燒改性后的活性炭為吸附劑,單因素法考慮廢水pH值、吸附時間及活性炭用量對Cr(Ⅵ)去除率的影響。運用正交分析法篩選出最佳工藝條件:活性炭用量0.5 g,pH值3,吸附時間3 h,相應Cr(Ⅵ)去除率為99.96%;改性活性炭最佳操作條件:活性炭用量0.18 g,吸附時間2 h,pH值4,凈化率為99.97%。相比原活性炭,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強,可在更短時間內(nèi)達到平衡。 第二部分:本部分采用活性炭負載氫氧化鉀的新型固體堿為催化劑,以花椒籽油為原料,通過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考察了最優(yōu)催化劑的選取,醇油摩爾比、催化劑用量、反應時間等對反應的影響,利用正交試驗對反應條件進行優(yōu)化并用紅外光譜和...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引言
1.2 我國的水體污染來源及研究進展概況
1.3 活性炭應用
1.3.1 活性炭在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
1.3.2 水處理后的活性炭再生法
1.3.3 活性炭的催化性能
1.4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活性炭吸附六價鉻離子的研究
2.1 含鉻廢水的污染概況
2.2 含鉻廢水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2.2.1 鉻的簡介
2.2.2 Cr(Ⅵ)廢水的危害
2.2.3 Cr(Ⅵ)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
2.3 本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2.4 實驗部分
2.4.1 實驗試劑及儀器
2.4.2 檢測方法與實驗方法
2.4.3 活性炭吸附含鉻廢水的研究
2.5 結(jié)果與討論
2.5.1 原始活性炭吸附結(jié)果與討論
2.5.2 改性活性炭吸附含鉻廢水的結(jié)果與討論
2.5.3 原活性炭與改性活性吸附效果的比較
2.5.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活性炭負載氫氧化鉀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3.1 生物柴油的概述
3.1.1 生物柴油代替燃料的意義
3.1.2 生物柴油的性質(zhì)及優(yōu)點
3.1.3 生物柴油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情況
3.1.4 我國發(fā)展生物柴油的意義和前景
3.2 生物柴油的生產(chǎn)方法
3.2.1 直接混合法
3.2.2 微乳法
3.2.3 熱裂解法
3.2.4 酯交換法
3.3 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料—花椒籽油概述
3.3.1. 花椒的形態(tài)特征及資源分布
3.3.2 花椒籽油理化性質(zhì)
3.3.3 花椒籽油的脂肪酸及其組分
3.4 本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3.5 實驗部分
3.5.1 實驗原料和試劑
3.5.2 實驗儀器和設(shè)備
3.5.3 實驗裝置及流程
3.5.4 實驗內(nèi)容
3.5.5 原料參數(shù)的測定
3.5.6 花椒籽油的精制
3.5.7 催化劑的制備
3.5.8 酯交換實驗工藝條件探究
3.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本文編號:3866936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引言
1.2 我國的水體污染來源及研究進展概況
1.3 活性炭應用
1.3.1 活性炭在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
1.3.2 水處理后的活性炭再生法
1.3.3 活性炭的催化性能
1.4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活性炭吸附六價鉻離子的研究
2.1 含鉻廢水的污染概況
2.2 含鉻廢水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2.2.1 鉻的簡介
2.2.2 Cr(Ⅵ)廢水的危害
2.2.3 Cr(Ⅵ)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
2.3 本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2.4 實驗部分
2.4.1 實驗試劑及儀器
2.4.2 檢測方法與實驗方法
2.4.3 活性炭吸附含鉻廢水的研究
2.5 結(jié)果與討論
2.5.1 原始活性炭吸附結(jié)果與討論
2.5.2 改性活性炭吸附含鉻廢水的結(jié)果與討論
2.5.3 原活性炭與改性活性吸附效果的比較
2.5.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活性炭負載氫氧化鉀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3.1 生物柴油的概述
3.1.1 生物柴油代替燃料的意義
3.1.2 生物柴油的性質(zhì)及優(yōu)點
3.1.3 生物柴油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情況
3.1.4 我國發(fā)展生物柴油的意義和前景
3.2 生物柴油的生產(chǎn)方法
3.2.1 直接混合法
3.2.2 微乳法
3.2.3 熱裂解法
3.2.4 酯交換法
3.3 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料—花椒籽油概述
3.3.1. 花椒的形態(tài)特征及資源分布
3.3.2 花椒籽油理化性質(zhì)
3.3.3 花椒籽油的脂肪酸及其組分
3.4 本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3.5 實驗部分
3.5.1 實驗原料和試劑
3.5.2 實驗儀器和設(shè)備
3.5.3 實驗裝置及流程
3.5.4 實驗內(nèi)容
3.5.5 原料參數(shù)的測定
3.5.6 花椒籽油的精制
3.5.7 催化劑的制備
3.5.8 酯交換實驗工藝條件探究
3.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本文編號:38669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8669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