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對污泥厭氧消化產氣性能及微生物形態(tài)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0-05 05:00
為考察纖維素對剩余污泥厭氧消化產氣性能及微生物形態(tài)的影響,在溫度為35℃±1℃條件下,采用半連續(xù)方式進樣,剩余污泥和纖維素根據有機質(VS)的添加量,即VS污泥∶VS纖維素=5∶1,2∶1,1∶1,進行聯合厭氧消化。通過對厭氧消化過程中的日產氣量,穩(wěn)定期的甲烷含量、產甲烷活性及微生物形態(tài)進行監(jiān)測與分析。結果表明:纖維素的添加可提高厭氧消化混合物料的營養(yǎng)平衡,有利于厭氧消化的進行;三種不同纖維素添加量與污泥聯合厭氧消化的日產氣量分別約為對照組(未添加纖維素)日產氣量的2.4倍,4.8倍和9.2倍;沼氣中CH4所占比例分別約為對照組的1.6倍,2倍和2倍;產甲烷活性分別為45 m L·g-1VSS·d-1(對照組),73 m L·g-1VSS·d-1,94m L·g-1VSS·d-1和120 m L·g-1VSS·d-1。穩(wěn)定期的厭氧消化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球狀菌、桿狀菌和絲狀菌組成,纖維素的添加可改善對照組中不同菌...
【文章來源】:中國沼氣. 2018,36(02)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污泥與纖維素的來源與特征
1.2 試驗裝置
1.3 實驗方法
1.3.1 反應器的啟動與運行
1.3.2 產甲烷活性測試
1.3.3 微生物形態(tài)測定
1.4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
2 結果分析與討論
2.1 污泥與纖維素混合后的C/N變化
2.2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的日產氣量變化
2.3 污泥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氣體成分變化
2.4 污泥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產甲烷活性
2.5 污泥中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細胞形態(tài)觀察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活性污泥及其與秸稈共基質的厭氧消化特性[J]. 王紫琪,周海東,張喆,王瑩瑩. 環(huán)境科學研究. 2017(02)
[2]不同有機物添加接種物產甲烷差異分析[J]. 武春燕,卜玉山.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7(02)
[3]纖維素酶添加時間對堿性雙氧水預處理玉米秸稈高溫厭氧消化的影響[J]. 吳丹,張盼月,金曙光,樊世漾,李藩,李東一.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6(04)
[4]污泥與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產甲烷研究進展[J]. 李曉帥,張棟,戴翎翎,趙文濤,戴曉虎. 環(huán)境工程. 2015(09)
[5]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廠剩余污泥聯合厭氧消化產氣性能研究[J]. 劉建偉,周曉,閆旭,夏雪峰. 可再生能源. 2015(06)
[6]厭氧消化對污泥中重金屬及病原微生物的影響研究[J]. 陳涇濤,唐治,耿宇聰,羅斌,周正,李強,尹小波. 中國沼氣. 2015(03)
[7]污泥與麥秸協(xié)同厭氧消化性能研究[J]. 袁海榮,朱超,劉茹飛,魏域芳,張欣,李秀金,鄒德勛. 中國沼氣. 2015(03)
[8]不同TS濃度下污水廠剩余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厭氧消化特性研究[J]. 劉建偉,夏雪峰.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5(03)
[9]剩余污泥厭氧消化甲烷生成勢與產甲烷菌群多樣性的比較研究[J]. 董慧峪,季民. 環(huán)境科學. 2014(04)
[10]木質素的結構研究與應用[J]. 路瑤,魏賢勇,宗志敏,陸永超,趙煒,曹景沛. 化學進展. 2013(05)
碩士論文
[1]餐廚垃圾和剩余污泥協(xié)同厭氧消化的試驗研究[D]. 趙芬.湖南大學 2015
[2]初沉污泥的連續(xù)厭氧消化和硫化物的抑制研究[D]. 劉中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19050
【文章來源】:中國沼氣. 2018,36(02)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污泥與纖維素的來源與特征
1.2 試驗裝置
1.3 實驗方法
1.3.1 反應器的啟動與運行
1.3.2 產甲烷活性測試
1.3.3 微生物形態(tài)測定
1.4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
2 結果分析與討論
2.1 污泥與纖維素混合后的C/N變化
2.2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的日產氣量變化
2.3 污泥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氣體成分變化
2.4 污泥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產甲烷活性
2.5 污泥中厭氧消化穩(wěn)定期細胞形態(tài)觀察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活性污泥及其與秸稈共基質的厭氧消化特性[J]. 王紫琪,周海東,張喆,王瑩瑩. 環(huán)境科學研究. 2017(02)
[2]不同有機物添加接種物產甲烷差異分析[J]. 武春燕,卜玉山.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7(02)
[3]纖維素酶添加時間對堿性雙氧水預處理玉米秸稈高溫厭氧消化的影響[J]. 吳丹,張盼月,金曙光,樊世漾,李藩,李東一.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6(04)
[4]污泥與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產甲烷研究進展[J]. 李曉帥,張棟,戴翎翎,趙文濤,戴曉虎. 環(huán)境工程. 2015(09)
[5]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廠剩余污泥聯合厭氧消化產氣性能研究[J]. 劉建偉,周曉,閆旭,夏雪峰. 可再生能源. 2015(06)
[6]厭氧消化對污泥中重金屬及病原微生物的影響研究[J]. 陳涇濤,唐治,耿宇聰,羅斌,周正,李強,尹小波. 中國沼氣. 2015(03)
[7]污泥與麥秸協(xié)同厭氧消化性能研究[J]. 袁海榮,朱超,劉茹飛,魏域芳,張欣,李秀金,鄒德勛. 中國沼氣. 2015(03)
[8]不同TS濃度下污水廠剩余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厭氧消化特性研究[J]. 劉建偉,夏雪峰.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5(03)
[9]剩余污泥厭氧消化甲烷生成勢與產甲烷菌群多樣性的比較研究[J]. 董慧峪,季民. 環(huán)境科學. 2014(04)
[10]木質素的結構研究與應用[J]. 路瑤,魏賢勇,宗志敏,陸永超,趙煒,曹景沛. 化學進展. 2013(05)
碩士論文
[1]餐廚垃圾和剩余污泥協(xié)同厭氧消化的試驗研究[D]. 趙芬.湖南大學 2015
[2]初沉污泥的連續(xù)厭氧消化和硫化物的抑制研究[D]. 劉中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190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41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