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東北部深水區(qū)泥火山的分布與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05:59
前人在南海東北部發(fā)現(xiàn)許多與天然氣滲漏相關(guān)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泥火山。受數(shù)據(jù)類型和分辨率所限,這些泥火山規(guī)模大小存在數(shù)據(jù)斷層。利用多波束地形數(shù)據(jù),在研究區(qū)域新發(fā)現(xiàn)了27個直徑在300~1 170m、高度在5~120m范圍內(nèi)的泥火山,并且這些泥火山大多發(fā)育在海底侵蝕作用強烈的峽谷中。南海東北部海底地層中泥質(zhì)和烴類來源充足,較快的沉積速率構(gòu)成的超壓體系以及強烈的擠壓構(gòu)造應力作用,使得含氣高壓泥漿上涌,穿透峽谷較薄的沉積層,這些黏性泥質(zhì)在海底表面堆積形成了泥火山。
【文章來源】:海洋地質(zhì)前沿. 2019,35(10)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圖1南海東北部構(gòu)造特征和水深圖(構(gòu)造特征據(jù)文獻[9])Fig.1Bathymetricmapandtectonicfeaturesof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tectonicfeaturesfromreference[9])地東部進行的GMGS2鉆探測井研究[12-14];③何
第35卷第10期耿明會,等:南海東北部深水區(qū)泥火山的分布與特征圖4南海東北部海域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MV1-9)位置圖Fig.4Thelocation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MV1-9)in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圖5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的多波束地形圖Fig.5Bathymetricmap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7
第35卷第10期耿明會,等:南海東北部深水區(qū)泥火山的分布與特征圖4南海東北部海域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MV1-9)位置圖Fig.4Thelocation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MV1-9)in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圖5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的多波束地形圖Fig.5Bathymetricmap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海東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藏特征[J]. 張光學,梁金強,陸敬安,楊勝雄,張明,蘇新,徐華寧,付少英,匡增桂. 天然氣工業(yè). 2014(11)
[2]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英文)[J]. 吳能友,張光學,梁金強,蘇正,鄔黛黛,盧海龍,陸敬安,沙志彬,付少英,龔躍華,徐華寧,劉麗華,蘇明,管紅香,楊睿. 新能源進展. 2013(01)
[3]臺灣南部泥火山與伴生氣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油氣地質(zhì)意義[J]. 何家雄,崔潔,翁榮南,祝有海,黃霞,謝奇勛,龔曉峰.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2(02)
[4]泥火山的全球分布和研究進展[J]. 黃華谷,邸鵬飛,陳多福.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1(02)
[5]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油氣滲漏系統(tǒng)及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機制研究[J]. 吳時國,龔躍華,米立軍,王志君,王秀娟.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10(03)
[6]馬尼拉海溝俯沖帶增生楔中天然氣水合物的流體運移通道[J]. 陳志豪,吳能友,李家彪.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10(03)
[7]南海北部邊緣盆地泥底辟及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guān)系[J]. 何家雄,祝有海,翁榮南,崔莎莎.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 2010(01)
[8]南海東北部邊緣臺西南盆地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guān)系[J]. 陳勝紅,賀振華,何家雄,朱明,陳雪芳,龐雄,翁榮南,崔莎莎,姜建.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9(06)
[9]天然氣水合物成因類型及成礦特征與南海北部資源前景[J]. 何家雄,祝有海,陳勝紅,崔莎莎,馬文宏.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9(02)
[10]臺灣西南海域似海底反射分析[J]. 鄧輝,閻貧,劉海齡. 熱帶海洋學報. 2005(02)
博士論文
[1]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體逸散系統(tǒng)與沉積物變形[D]. 孫啟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2]臺灣西南海域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及天然氣水合物識別[D]. 鄧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6
本文編號:3264184
【文章來源】:海洋地質(zhì)前沿. 2019,35(10)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圖1南海東北部構(gòu)造特征和水深圖(構(gòu)造特征據(jù)文獻[9])Fig.1Bathymetricmapandtectonicfeaturesof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tectonicfeaturesfromreference[9])地東部進行的GMGS2鉆探測井研究[12-14];③何
第35卷第10期耿明會,等:南海東北部深水區(qū)泥火山的分布與特征圖4南海東北部海域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MV1-9)位置圖Fig.4Thelocation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MV1-9)in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圖5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的多波束地形圖Fig.5Bathymetricmap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7
第35卷第10期耿明會,等:南海東北部深水區(qū)泥火山的分布與特征圖4南海東北部海域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MV1-9)位置圖Fig.4Thelocation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MV1-9)inthenortheasternSouthChinaSea圖5新發(fā)現(xiàn)泥火山群的多波束地形圖Fig.5Bathymetricmapsofnewly-foundmudvolcanoes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海東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藏特征[J]. 張光學,梁金強,陸敬安,楊勝雄,張明,蘇新,徐華寧,付少英,匡增桂. 天然氣工業(yè). 2014(11)
[2]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英文)[J]. 吳能友,張光學,梁金強,蘇正,鄔黛黛,盧海龍,陸敬安,沙志彬,付少英,龔躍華,徐華寧,劉麗華,蘇明,管紅香,楊睿. 新能源進展. 2013(01)
[3]臺灣南部泥火山與伴生氣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油氣地質(zhì)意義[J]. 何家雄,崔潔,翁榮南,祝有海,黃霞,謝奇勛,龔曉峰.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2(02)
[4]泥火山的全球分布和研究進展[J]. 黃華谷,邸鵬飛,陳多福.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1(02)
[5]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油氣滲漏系統(tǒng)及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機制研究[J]. 吳時國,龔躍華,米立軍,王志君,王秀娟.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10(03)
[6]馬尼拉海溝俯沖帶增生楔中天然氣水合物的流體運移通道[J]. 陳志豪,吳能友,李家彪.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10(03)
[7]南海北部邊緣盆地泥底辟及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guān)系[J]. 何家雄,祝有海,翁榮南,崔莎莎.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 2010(01)
[8]南海東北部邊緣臺西南盆地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guān)系[J]. 陳勝紅,賀振華,何家雄,朱明,陳雪芳,龐雄,翁榮南,崔莎莎,姜建.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9(06)
[9]天然氣水合物成因類型及成礦特征與南海北部資源前景[J]. 何家雄,祝有海,陳勝紅,崔莎莎,馬文宏.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9(02)
[10]臺灣西南海域似海底反射分析[J]. 鄧輝,閻貧,劉海齡. 熱帶海洋學報. 2005(02)
博士論文
[1]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體逸散系統(tǒng)與沉積物變形[D]. 孫啟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2]臺灣西南海域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及天然氣水合物識別[D]. 鄧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6
本文編號:32641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2641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