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與沉積演化規(guī)律

發(fā)布時間:2021-03-20 16:56
  以南海北康盆地鉆井、測井及區(qū)域二維地震資料為基礎,結合南海擴張及南沙地塊構造演化歷史,探討了該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演化規(guī)律及其對沉積體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結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發(fā)育4個重要不整合面,分別為裂開不整合、破裂不整合、碰撞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據此將盆地新生代演化劃分為斷拗、轉換及拗陷等3個階段,其中斷拗期可分為2幕,斷拗I幕對應于南沙地塊漂移前,主要發(fā)育三角洲、濱淺海沉積;斷拗II幕對應于南沙地塊漂移期,三角洲規(guī)模減小,碳酸鹽巖臺地開始發(fā)育。轉換期盆地繼承早期沉積環(huán)境,為盆內提供物源。拗陷期盆地進入深水沉積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海底扇-水道-塊體搬運-深水披覆泥的沉積組合。斷拗期發(fā)育的三角洲-濱淺海砂巖是盆地最有利的儲集體,應沿著盆緣及盆內大型隆起兩側尋找砂體;斷拗晚期發(fā)育的碳酸鹽巖臺地儲集體是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標,應沿著構造古隆起方向在盆地中部及南部邊緣尋找;而拗陷期的深水重力流砂體是盆地潛在的勘探目標,應在盆地西部垂直于陸坡方向向下尋找。 

【文章來源】:中國海上油氣. 2018,3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與沉積演化規(guī)律


圖1北康盆地構造區(qū)劃Fig.1TctonicdivisionofBeikangbasin

沉積演化,盆地,地層,不整合界面


第30卷第2期唐武: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與沉積演化規(guī)律11海擴張相對應的有重要地質意義的不整合界面對于劃分盆地演化階段、闡明沉積演化規(guī)律十分必要。南沙地塊演化過程中經歷了諸多構造運動,如禮樂運動、西衛(wèi)運動、南海運動等[16],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不整合界面(圖2)。然而,這些構造運動的響應在不同盆地中具有差異性[17],并非所有構造運動及形成的不整合界面對北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研究發(fā)現其中有3期構造運動(禮樂運動、南海運動、南沙運動)以及4個不整合界面對北康盆地的構造演化及沉積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圖2、3)。圖2北康盆地地層及構造-沉積演化(據文獻[17]修改)Fig.2Stratigraphyandtectonic-sedimentaryevolutionofBeikangbasin(modifiedfromreference[17])圖3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剖面位置見圖1)Fig.3SeismicexpressionofmainunconformitiesinBeikangbasin(seeFig.1forlocation)

不整合界面,盆地,沉積演化規(guī)律


第30卷第2期唐武: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與沉積演化規(guī)律11海擴張相對應的有重要地質意義的不整合界面對于劃分盆地演化階段、闡明沉積演化規(guī)律十分必要。南沙地塊演化過程中經歷了諸多構造運動,如禮樂運動、西衛(wèi)運動、南海運動等[16],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不整合界面(圖2)。然而,這些構造運動的響應在不同盆地中具有差異性[17],并非所有構造運動及形成的不整合界面對北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研究發(fā)現其中有3期構造運動(禮樂運動、南海運動、南沙運動)以及4個不整合界面對北康盆地的構造演化及沉積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圖2、3)。圖2北康盆地地層及構造-沉積演化(據文獻[17]修改)Fig.2Stratigraphyandtectonic-sedimentaryevolutionofBeikangbasin(modifiedfromreference[17])圖3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剖面位置見圖1)Fig.3SeismicexpressionofmainunconformitiesinBeikangbasin(seeFig.1forlocat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與珠江沉積體系演化分析[J]. 王永鳳,李冬,王英民,徐強.  沉積學報. 2015(03)
[2]邊緣海構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區(qū)油氣成藏[J]. 張功成,屈紅軍,劉世翔,謝曉軍,趙釗,沈懷磊.  石油學報. 2015(05)
[3]南海大陸邊緣盆地構造演化差異性及其與南海擴張耦合關系[J]. 解習農,任建業(yè),王振峰,李緒深,雷超.  地學前緣. 2015(01)
[4]邊緣海構造旋回:南海演化的新模式[J]. 張功成,王璞珺,吳景富,劉世翔,謝曉軍.  地學前緣. 2015(03)
[5]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構造變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構造含義[J]. 姚永堅,楊楚鵬,李學杰,任建業(yè),姜濤,佟殿君,韓冰,殷征欣,徐巧越.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4)
[6]深水重要油氣儲層——瓊東南盆地中央峽谷體系[J]. 王振峰.  沉積學報. 2012(04)
[7]南海北部深水區(qū)油氣成藏與勘探[J]. 朱偉林,鐘鍇,李友川,徐強,房殿勇.  科學通報. 2012(20)
[8]追蹤邊緣海的生命史:“南海深部計劃”的科學目標[J]. 汪品先.  科學通報. 2012(20)
[9]南沙海域新生代構造特征和沉降演化[J]. 趙中賢,孫珍,陳廣浩,張云帆.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1(05)
[10]南沙海域盆地的地層系統(tǒng)與沉積結構[J]. 孫珍,趙中賢,周蒂,楊少坤,林鶴鳴,陳廣浩.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1(05)



本文編號:30913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0913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387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